1-6月全区金融服务业完成总税收125.04亿元

来源:黄浦报 20160819 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量:11

又逢年中,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被赋予重任的外滩金融,捧出了一份喜人的“期中考试”成绩单:1-6月全区金融服务业完成总税收125.04亿元,同比增长84.8%,占比30.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金融业发展领跑全区经济指标,是什么在支撑?“今年以来,包括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瑞银上海分行在内的多家金融行业组织和机构相继驻扎外滩,说明这里的金融环境和配套得到了认可,通过“环境建设、扶持政策和高效服务”三管齐下,让外滩金融能够吸引更多重量级金融机构入驻。”黄浦区金融办主任江锡洲给出了答案。

金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

2013年7月,黄浦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率先发布10条新政,重点支持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金融发展, 同年9月发布46条实施细则;2014年12月发布2.0版政策;2015年8月发布3.0版政策;2016年7月30日发布4.0升级版政策《黄浦区鼓励普惠金融创新发展》12条。

从1.0到4.0,黄浦区只花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政策面的连续“迭代升级”。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绝不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区金融办更是逐条去严格落实,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相关内容。

那这些政策到底有没有效?2013年至今,外滩金融连续创造了多个互联网金融的第一:首个互联网金融鼓励政策;首个上海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首个“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首个互联网金融持牌机构——众安保险;首部国内互联网金融研究专著——互联网金融手册;首个基于互联网专业化的信息系统(NFCS);首起P2P行业催收案;首张互联网金融电子发票;首个互联网证券公司分公司;成立首个国家级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个运用大数据平台,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程风险监管链。

截止2015年底,黄浦区内共有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近3000余家,实现了金融机构的多类型、全方位、立体式的集聚。

一手抓发展一手扎篱笆

在外滩或周边的一些高档写字楼,自今年上半年以来,一些类似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场所悄悄地关门搬离……

“外滩的‘金字招牌’,会吸引许多伪互联网金融企业前来,他们毫不在乎楼宇租金,只要最顶级的物业和楼层,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其本质极有可能是诈骗公司。”区金融办副主任刘恕介绍说,“这些企业往往注册地都不在黄浦,而只是在这里经营,这给我们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整合了区内165家重点楼宇,通过联动逐个击破,最终将他们‘请’出去,避免类似于“e租宝”事件在我区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区金融办自创的“5356”工作方法为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积极的成效。即在审查企业时做到五个“看”,对企业股东背景、经营团队、运营方案、风控措施和盈利模式进行有效甄别;在引进企业时严把三个关,即审批关、登记关和入驻关;对五类存在不良记录和手续不全的企业从严把关登记;健全六个风险防控机制,即联席例会机制、多层次培训机制、大数据监控机制、排查处置机制、突发应急机制和防范宣传机制,实现事先防范、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

此外,我区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利用外滩征信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排查、建档、分类和预警。据了解,该企业正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区域内所有网金企业的14项指标进行抓取,形成了一企一档的《征信数据报告》,同时对企业是否存在涉诉信息、互联网负面舆论等11项指标进行日常预警。

据了解,我区还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形式,明确鼓励发展的重点和限制禁止进入的领域,引导和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