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杏花楼集团举行一场名师带徒拜师仪式,首批师徒来自集团所属的八个品牌企业。这些老师傅均是行业内烹饪技艺的佼佼者,徒弟则是店内精挑细选的“潜力股”。集团党政班子也特地赶来捧场,祝贺师徒“牵手”成功:“希望通过新老“匠人”的一脉相承,在行业内形成尊重技术、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实现老字号烹饪技艺代代相传。”
让小字辈们多学几手“绝活”
老正兴菜馆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陈纪官这次也收了一个徒弟,为的就是让小字辈们能多学到几手“绝活”。
民间都说“小花园的鞋子,老正兴的圈子”。一道草头圈子,陈纪官的做法是取用猪直肠5-7寸的一段,这段肠辅助胃消化,不停地收缩,每时每刻在“练腹肌”,哪怕晚上身体处在休眠状态,它也在蠕动。因为这些缘故,这个部位既不是脂肪,也不像肌肉,而是平滑肌——比精肉肥,比目鱼蛋滑;还有蹄筋的韧、肥肉的香,这样做出来的口感才能达到滑润香腴。
“一道油爆虾,按每斤七八十只的大小挑选个头,要让虾头在油里爆开,虾头剪须的一刀剪在什么部位都不能差之毫厘,更重要的是油温要恰到好处。”据说这道油爆河虾可是老正兴获得国家金奖的名菜之一。
陈纪官告诉徒弟,这些要诀经过师傅带徒弟一代代传承下来,师傅言传身教,徒弟心领神会,所以老正兴的本帮菜才能在上海滩立稳脚跟。
听着师傅一席话,徒弟李涛心悦诚服:“本帮菜有许多都是家常菜,不少人都会烧,但要烧出特色,没有师傅手把手的指导还真不行。这次集团为年轻厨师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将我们作为本帮菜的传人进行培养,自己一定会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出师之后决不给师傅丢脸
来自功德林的素食制作第三代传人赵友铭、戴炯敏师徒一上台,会场里顿时传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原来,这两位都是“重量级”的厨师,体重相加超过450斤,无论外形上还是气质上都极为相似,一起外出时,经常会被旁人误认为是父子。
“我和这小伙子有缘,他刚进功德林时就是个小胖子,许多人都说跟我长得像。”赵友铭回忆道,“学徒们都从擦桌子做起,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戴炯敏做事相当认真,经常会加班加点干活,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让我对这个小伙子上了心。”
而在平时,戴炯敏也经常会粘着赵友铭,讨教做菜技艺,赵友铭决定对这个好学的小伙子倾囊相授。
“从炉尾(小工)开始,小戴每一步都学得很踏实,我对他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从选料到刀工,从形式到味道,每一步都要苛求完美,这也是功德林长期成为上海素食头牌的秘诀所在。”
在赵友铭的调教下,戴炯敏进步神速。在他们的手中,一款款经过煎、炒、烹、炸的仿荤素食,造型逼真、口味多样,满室飘香,煞是诱人。
如今,戴炯敏已经从炉尾晋升到炉头(大厨),能够独当一面,这让赵友铭感到相当自豪。
“做素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我和徒弟都喜欢吃肉,但是肉食决不能进餐厅,所以我们只能半夜下班回家吃,结果就越吃越胖了。”赵友铭笑着说。
“出师之后,你会不会跳槽去薪水更高的地方?”记者问道。“当然不可能,这里是培养我的地方,就像是我的家,我的师傅在这里,兄弟们也在这里,我会为功德林奉献全部,不给师傅丢脸。”戴炯敏说得一点也不含糊。
一年后再来“尝尝”徒弟的手艺
作为沪上餐饮行业的“话事人”,上海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沈思明见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本帮菜既要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名师带徒,徒弟不仅要把师傅的技术学到手,更要加强自身的技能和自信,忠于自己的品牌,将品牌越办越好。”他笑言,“明年这个时候,我再去各家单位品尝一下徒弟的手艺,看看水平提高了多少?”
而在杏花楼集团总经理陈喆的记忆里,这是集团多年来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拜师学艺活动。目前,集团旗下老字号品牌众多,且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老字号品牌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是几代餐饮人努力传承和创新经营的成果,更是厨师团队所展现出的饮食文化的“精气神”。尤其是集团自2015年成立大师工作室以来,各位大师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烹饪技能为己任,师徒结对、言传身教,竭力培养烹饪技艺传人。
同时,他对年轻厨师们也寄予了厚望,“业精于勤荒于嬉,希望年轻厨师能够珍惜这次大师亲手指导的难得机会,认真拜师、努力学艺,争取早日出师,把老字号餐饮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