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创业者在上海|一对中外好友在静安建成国际化众创空间

来源:上海观察 2016/12/08 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量:12

位于静安区的众创空间“XNode”(创极无限)创办一年多来,已集聚19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中外创业者比例约1:1。

0

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大众创业有个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位于静安区的众创空间“XNode”(创极无限)创办一年多来,已集聚19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中外创业者比例约1:1。走进那里,随处可见老外与中国创业者交谈的身影,连负责管理这一空间的社区经理也是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

XNode首席执行官周炜介绍,去年5月,他创办了一家众创空间管理公司,目标设定为打造国际化创业社区,并为大企业提供开放式创新服务。如今,该公司和美、英、法、德、以等十多个国家的使领馆建立联系,并成为澳大利亚政府在海外设立的5个创客基地之一。他还与日本友人田中年一联合创办“XNode匠新”(创极无限·匠新)跨境创业加速器,希望打通中日创业生态圈。

众创空间具有很大市场潜力

田中年一留着络腮胡,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东京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05年被公司派来上海德勤工作。在上海的四年里,田中年一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包括那时在上海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周炜,也喜欢上了这座海纳百川的大都市。

0

田中年一  海沙尔 摄

“35岁时,我觉得自己积累了一定经验,是走上创业之路的时候了。”在东京还是在上海创业?考虑下来,田中年一觉得自己在上海的创业资源更多,也很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2013年他重返上海,与朋友创办了一家做室内设计和施工的公司,客户大多是在上海的日资企业,然而那次创业并不算成功。

去年初,田中年一和已走上创业之路的周炜长谈了一次,意识到在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众创空间已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我们都有咨询公司背景,又有很多大企业资源,要不一起干吧。你可以挖掘日本的资源,打通上海和日本大城市的创业生态圈。”周炜的这番话,说动了田中年一。去年5月,创殿(上海)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首个空间设在静安区,因为那里是上海外国人最集聚的地区之一。

0

中外创业者在XNode交流。海沙尔 摄

数字媒体集市概念值得借鉴

一年多来,作为创极无限·匠新的联合创始人,他拜访了东京、大阪、福冈等地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和大企业,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5月,他参与筹备的“中国技术开放日2016”活动成功举行,组织了极客邦科技、丁香园、长虹软件与服务中心等国内10多家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前往日本,考察创客空间,进行科技和文化交流。

考察过程中,国内“技术大咖”对东京的DMM(数字媒体集市)赞不绝口。它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硬件创新孵化器,里面的仪器设备可谓应有尽有:各种型号的电子示波器、3D打印机、车床,连缝纫机也有。创客们在这里研制出许多智能硬件产品,有的已获得软银投资。田中年一觉得,上海目前缺少优质的智能硬件孵化器,一些创客空间发展得并不好。其实,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很发达,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产业优势,在张江培育几家类似“数字媒体集市”那样的硬件孵化器。他建议政府拨款购置一批仪器设备,委托市场化团队管理孵化器,争取早日形成能与深圳比肩的硬件创新生态圈。

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引进来。在近日的一次国际创投大会上,创极无限·匠新组织了10多家日本创业企业来沪参展。结果,东京大学研发的一种智能服装引起中国风投兴趣。这种衣服面料柔软,可以洗涤,却带有传感器和电路,能采集体温、心率、呼吸等数据,还能捕获人的运动数据,有望进入中国市场。

建议为创业者提供签证便利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负责人表示,上海众创空间要实现提质增能,必须走专业化、国际化道路。吸引更多国际创业者和团队来沪,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是上海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双创”的重要途径。

今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将全球首批5个创客基地之一设在XNode。澳大利亚驻沪总领馆商务处负责“创客登陆计划”的官员介绍,这一计划总投资1120万澳元,旨在扶持澳大利亚创新型初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已在旧金山、特拉维夫、上海、柏林、新加坡设立5个创客基地。澳大利亚政府将滚动筛选企业进入基地,提供为期90天的本土化服务。这名官员说:“我们将创客基地设在上海,是希望澳大利亚创业者借助上海高度国际化的商业环境,适应并有效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创业首站”项目的推荐,“创客登陆计划”团队走访了本市多家众创空间,最终选择与XNode合作,因为这个空间已形成较成熟的国际化创业社区,连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也是汉英双语。

0

XNode办公环境舒适。海沙尔 摄

“创客登陆计划”负责人建议,上海政府可培育更多有服务海外创业团队能力的众创空间,把中国创业生态圈与国际创业生态圈连接在一起。在配套政策上,也可有更大作为。“比如办理签证时,外国人必须提供中国雇佣主体的邀请材料,这对在沪的外企员工没问题,但对想来沪创业的外国人来说,操作上有难度。”他曾为此咨询过多个政府部门,得到的建议是让外国创业者办理私人事务签证,“先进来再说”。他希望有关部门在现有的R字签证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为想来沪创新创业的外国人提供更多入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