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上海干部的精气神 ——记上海援疆前指干部人才组组长权良余

来源: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会 2019年10月25日 发布时间:2020-09-10 浏览量:11

5000公里,是上海到新疆喀什的空间距离。三年来,权良余将这里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挥洒汗水,在喀什地区纪委监察委,他协助负责巡察工作;在上海前指,他负责指挥部的干部人事、办公室、综合文字、机关党建和纪检的日常工作。

远离亲人,让权良余在至亲离世时留下终身的遗憾,也让他对妻儿满怀愧疚,但看到两地人民的心越来越贴近,他坚定地说,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

  带好人才队伍

一日三餐,早中晚在干什么?在上海援疆指挥部,每一个党政干部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行程进行汇报。倘若有晚归等情况,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对干部人才的管理,眼里揉不得沙子。权良余自己以身作则,哪怕是有事晚归几分钟,他都会按照规定进行“请假”。“严格的管理,其实是对干部人才安全的保障。”他说。

让所有的干部人才,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地回。是他工作的底线和首要职责,也是前后方领导的反复要求。为此他不敢有半分懈怠,三年来,他推动了晚点名、请销假、就餐、工作日志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援疆干部人才出差、就餐、公务接待、参加公务活动行为,并加强监督检查。

为推进指挥部机关凝聚力建设,他还起草了《上海前方指挥部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关心爱护的意见》等制度。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权良余也注重为干部人才的心里送去温暖。指挥部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三年来,一些援疆干部家中直系亲属过世、妻儿生病等情况发生,他总是第一时间将指挥部党委和领导的关心传递到干部人才心中。

援疆三年最为牵挂的是家庭,最为亏欠的就是对家庭的责任,在与援疆干部的交流中,权良余了解到很多干部对后方家属心怀亏欠。去年,在他的提议下,指挥部党委向援疆干部人才家属所在单位党委以及援疆干部人才子女所在学校各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单位和学校对援疆干部人才夫人和孩子的关心,感谢对上海援疆工作的支持,并积极推介上海援疆工作,邀请他们到新疆来感受援疆氛围,这封特殊的“家书”,让援疆干部人才的“大后方”感到暖心,一个侧面也促进了旅游援疆工作。



WDCM上传图片


  塑造团队形象

除了人身安全外,政治安全,资金安全和项目安全是廉政的红线,也权良余的“守护”之内。因此,他抓细抓深,常“敲木鱼”,提醒大家明确底线。“话要讲在明处,哪些饭该吃,哪些人该见,都要心里有底。”他说。第九批援疆干部到来三年,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案件。

三年来,他认真组织开展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推进示范党支部建设,针对援疆人才中期调整,不断增强援疆干部人才“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在权良余看来,“人”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沟通。他利用干部季度谈心谈话活动、举办集体生日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人才思想动态,帮助排忧解难,畅通意见表达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干部人才思想动态。

“上海援疆一直是走前列当标杆做示范。这份标准,也是对我们援疆团队的要求。”他说。在前方指挥部,他协助党委抓好纪律教育,让党的建设融入干部人才的生活,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此外,作为地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副主任,他发挥作为班子一员的作用,积极参与决策,履职尽责,牵头开展了疏附县工业园区的的专项调查工作,协助开展了地区巡察相关工作,参与了对接迎接中央巡视组的相关工作。

  心有憾但不悔

援疆三年,权良余在工作上不辱使命。但对家庭的“缺位”,却给他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

2018年,权良余的母亲生病、去世,而他非但不能守候在病床前,更是在请假参加母亲葬礼后,又匆匆赶回喀什到岗。通过朋友的转告,权良余才知道,自己年幼的孩子在他的面前“故作坚强”,却在别人的关心询问下,留下眼泪。对于独自一人承受生活重任的妻子,他更是有太多愧疚。

三年来,带着每日每时每刻的牵挂,权良余把这些都化作工作的动力。他推动落实沪喀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推动开展“万人手拉手看喀什新变化”活动,让喀什群众看到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新一轮援疆以来喀什城乡建设的巨大变化、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和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他负责上海前指系统“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第九批170名援疆干部人才中,共结对354户贫困户;他还积极推进社会援疆工作,推进“小胡杨”点亮明天希望活动,动员社会力量,送图书课桌椅台灯等,惠及数十万人。

“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做这个决定。”他说。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