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国男篮球遗憾地无缘直通东京奥运会。中国篮球发展之路如何前行?作为篮球世界杯举办城市之一的上海,如何借好“东风”打造体育新名片,重塑上海男篮辉煌?近日,由解放日报、上海市体育总会、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上海市民篮球节高峰论坛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
围绕“篮球世界杯,给上海带来什么”的主题,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元伟,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教授高炳宏,中国知名街球手鲁锋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中国篮球协会原副主席、上海体育学院原院长、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姚颂平,CBA冠军教头、上海男篮主帅李秋平,塞尔维亚国家青年队教练马里奥·史蒂夫诺维奇,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锡尧、洛克公园CEO戴富祺、虎扑篮球事业部总监王伟,一起参与圆桌讨论,为中国和上海篮球的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是上海市民篮球节的第四个年头。除了本次高峰论坛外,还有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球迷区市民篮球节嘉年华、“带你去看世界杯”市民篮球嘉年华、青浦华新镇市民篮球嘉年华等一系列活动组成。
别让文化缺失成为中国篮球发展的掣肘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李元伟
什么是篮球文化?我认为,所谓篮球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观念、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运动的“人化”和“化人”。
在2004年启动CBA职业化改革设计中,将篮球文化建设作为CBA职业化改革四大模块之一,明确提出了新联赛是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的有机统一,强调联赛文化是形成联赛品牌的核心和关键。令人遗憾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篮球文化建设工作的势头没有得到延续,错失了进一步积累拓展升华的机会。
长期以来,在我国篮球界始终存在着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观念,认为运动成绩是硬碰硬的,有了成绩就有了一切,正是这种错误观念和认识造成了我国篮球文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不能持之以恒的局面。可以说,近几十年来,在影响困扰中国篮球发展的诸多问题中,篮球文化与人文素养的缺失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今天,中国篮球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新篮协的成立与顺利运营,标志着国家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但篮球国家队的水平和实力明显欠缺,与欧美篮球强国相比差距明显;CBA联赛市场化改革运行十多年来也已面临新的发展瓶颈等。如何实现篮协工作网络的立体化覆盖,切实推进地方篮协实体化建设,促进篮协专业委员会职能的发挥;如何克服工作的行政化倾向,真正按照社团的、市场的、法律的方式推进工作?这都需要篮球管理者以文化建设为引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立总体战略,加强全局统筹,提高系统化水平,达成全员共识,才能高屋建瓴,事半功倍,开创篮球发展的新局面。
上海篮球应该打造与上海城市匹配的篮球文化。打造百年篮球俱乐部,扩大城市影响;完善青少年培养体系,支持校园篮球的开展,抓好基层教练员的培养;立足本地,辐射周边,拓展发展空间。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否可以考虑整合长三角地区CBA俱乐部、青少年篮球、校园篮球、篮球产业资源,成立区域协作组织及活动,创立群众性品牌赛事,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良性竞争。
体育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篮球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教授 高炳宏
男篮世界杯在中国的举办,无论对中国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草根篮球的推广和普及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迎接篮球发展的“机遇红利”之时,我们不能缺少对中国篮球健康、有序发展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2017年,由中国篮球协会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建设的“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应运而生,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中国篮球协会合作建设以篮球项目为主的学院,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担任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院长。篮球学院的建设,开创体育篮球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进入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的学生,经过培养可以优先进入中国篮球协会的教练员、裁判员及体能、科研队伍,为今后专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在体育大学中建立“篮球学院”,紧密切合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历史步伐,拓展了以往篮球人才培养“少体校—体工队—退役就业”的单一化的模式。
一个运动项目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在体育高等院校创办篮球学院是历史的契机,应该在遵循篮球运动和篮球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充分集聚校内外篮球资源,着眼未来我国篮球发展需求和办学特色取向,为区域篮球运动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成为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体育大学对篮球人才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包括明确篮球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篮球学院课程设置的特色性;搭建本科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加强篮球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等。
篮球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体育大学,作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了大量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体育人才。对接国家篮球改革战略,更好地将校园篮球—社区篮球—高水平竞技篮球有机接轨,要特别重视培养能够从事校园篮球教学的体育教师,能够在大中小学组织、施教以篮球为内容的通识课程,能够胜任校园、社区以及大型赛事篮球教练员、裁判员、医务人员的工作等,这就要求篮球学院学生“身兼多职,一专多能”。
我活在中国篮球最好的“草根时代”
中国知名街球手 鲁 锋
我是一个篮球玩家,玩篮球近二十年了。过去跟我一起打球的伙伴们都不打球了,有的因为年纪大了体能不行,也有迫于生活压力而放弃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我们这些爱打篮球的人来说,唯一的出路是成为职业球员,但这很难。
我出生成长于安徽,从小爱打篮球,也去过铜陵青年队训练。不管刮风下雪、酷暑严寒,我总在打篮球,学习成绩稳居全班倒数几名。家人认为我不务正业,当时最常听到妈妈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打球能打到饭吃吗?”可我没放在心上,继续着我的篮球职业梦想。
我所在的城市没有民间篮球比赛,也没有篮球活动可以参加。我很羡慕其他大城市的孩子,有篮球比赛和活动参加。而我,只是纯粹的喜欢着篮球,等待着机会。上大学时我来到上海,由于学习成绩差,上了一所普通的学校,没有CUBA没有篮球比赛,依然每天放学抱着篮球去球场。大学毕业后也尝试过一些工作,但发现那实在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毅然决然选择不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走自己的路。我开始参加民间的篮球比赛,各种比赛我都去报名参加,拿到了很多比赛的奖项和冠军。我还在网络发布自己的篮球视频和篮球生活,得到一些球迷的认可。我很感谢那些当关注我的人和骂我的人,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和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不再只有打上职业才有出路。我们可以做篮球培训,做花式篮球表演,做篮球赛事策划执行,做篮球网络自媒体运营,做篮球解说主持评论员,甚至自己开篮球场馆。现在,我有了自己的运动服装品牌“The baller”,品牌的口号是坚持你的坚持。正如我的经历,如果我半途而废,我就不会体验到篮球的好时代。我想对妈妈说:“我打球有饭吃了!”
姚明成为中国篮协掌门人之后,更是让篮球这项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民间篮球百花齐放,更多的比赛让篮球爱好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出路。就在今年,甚至CBA选秀大会也为民间篮球手和街球手们敞开了大门。这一创新举措,一方面是对当下草根球员实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CBA选秀大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可以说是双赢。
对于我们这些热爱篮球的普通人来说,现在无疑身处最好的篮球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所有热爱篮球的人拥有均等的机会和舞台、有追逐梦想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