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骏
“3个月来,我调研了50多家民营企业,想就如何帮助民企发展提点建议。”“‘拆改留’变‘留改拆’,先要明确‘留’的标准。我跑了上海300多条里弄,对现存旧区老房子作这样的分类。”类似发言,在去年市政协各个会场上屡屡出现。“建言前必先调研”,成为许多政协委员履职的理念。
十三届市政协履职第一年,以大调研作为工作新开局,这一年,市政协交出一份厚厚的“成绩单”:全年开展各类调研活动400多次,收集各类问题1000余个,提出意见建议500余条,已报送调研报告28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重视调查研究是政协协商议政、建言献策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调研常态长效机制,打响‘政协调研’品牌。”市政协主席董云虎说,市政协要按照市委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制定协商议政工作计划,列出重点课题,开展深入调研,为推动上海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广泛凝心聚力,贡献智慧力量。
争分夺秒进入“调研时间”
去年1月31日,正式履职后的第4天,新一届市政协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动员部署会。这次会议明确要求,要“广听民意、广纳群言、广集民智,讲真话、道实情、建诤言”,要“沉下去、深下去,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一批重点课题调研当场确定,一个个调研计划逐步形成。在专委会牵头下,委员们“争分夺秒”进入“调研时间”。
去年4月中旬,“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重大课题调研组赴证大喜玛拉雅中心,实地考察设置于商业综合体中的中小剧场和美术馆运营管理情况,围绕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提升剧场国际性等话题,邀请了本市12家剧场、票务等演艺市场机构负责人一起座谈。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100分钟“抢话筒”时间里,大家先后提出21项工作中的“难点”与“痛点”。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举世瞩目。上海如何承接并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去年上半年,市政协早早启动调研,课题组深入学习研究中央和上海层面的政策文件,与政府、企业、智库以及进口博览会参展国领馆、商会等座谈交流,还专程赴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实地调研和比照借鉴,经多次研究讨论,几易其稿,完成调研报告。课题组提出,上海要在扩大贸易规模,提升消费能级,建立新型市场体系,创新贸易制度和载体等方面重点发力,从而提升上海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参加调研让委员建言更接地气。”市政协委员蔡友铭说,“参加乡村振兴重大课题调研后,我体会到,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依然存在,也认识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必须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加快完善乡村规划体系、探索农民土地利益实现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财政政策。”
心系民生激发履职热情
关注“老小旧远”民生重点难点问题,许多政协委员不断跟踪调研,用脚丈量上海这片土地的角角落落,用心梳理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暴雨倾盆,委员们拿着雨伞,进入老城厢居民家中,了解居民对于旧区改造的看法和诉求;烈日当空,委员步入奉贤、金山的乡间田头,和村民乡民面对面拉家常,从中探寻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
参加“社会化养老体系”的调研课题,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凤懋伦、十二届市政协委员江世亮等自发组成“小分队”,带足干粮,以一天2个点、一周8到10个点的快节奏“沉”入静安、普陀、杨浦、虹口四个区数十个社区,尽可能多了解情况、多倾听基层呼声、多观察不同样本……两个月后,凤懋伦记完整整两大本“养老见闻”。
参加“3岁以下幼儿托育”课题的市政协委员,赴浦东、黄浦、静安、徐汇、闵行等托育工作试点区调研,深入十余家托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进行实地考察。得知除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托育园外,其余托育机构月收费普遍在5000元以上,委员们面色凝重。不少委员提出,托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不应完全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要避免托育成本过高。
与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大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政协调查研究后提出前瞻性思路,供决策参考。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他们认为,可探索落户指标包干,增强企业在人才落户配额上的话语权;针对本市托育工作,他们提出,探索研究家庭育儿假,积极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补贴和税收政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他们建议,应构建“市级推动、区级行动、部门联动、乡镇主动”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长三角乡村振兴联动合作机制。
在调研中提升建言能力
“把调研真正做实,就能把眼睛擦亮、把思路理顺,把好观点提炼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用心的调研把各界呼声汇聚起来,把共识凝聚起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肖堃涛在调研手记中写道。
去年7月开始,“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对策研究”课题组,前后十余次赴黄浦老城厢地区及本市各类旧区改造地块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区域内居民生活居住情况和风貌保护、旧区改造等相关工作进展。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围绕区域形态和功能定位、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市区合作机制运行情况等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反复核实、求证、商讨,只为将建议提准、提实,让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早日得到切实改善。
“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是去年长三角政协联合调研课题,联合调研组先后召开研讨会等70余次,实地走访90余家。总报告形成阶段,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课题组成员一周内连续召开十多次专家座谈会,就报告初稿中每一项建议如何拿捏征求意见。同时,课题组还同苏浙皖三省政协相关课题组保持密切联络,11月上旬那一周,往三省的长途电话打了近20个。最终,报告总结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基础与主要障碍为“三多”和“三缺”,即创新资源多、科研平台多、有益探索多;缺协调机制,缺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缺有效的跨地区科技合作途径,提出共创长三角联动体制机制、长三角创新品牌及创新合作平台等建议。
“调查研究越深入,就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真正把症结找准、原因厘清、对策想实。”市政协委员胡江波说,“通过参加今年市政协大调研,我对自己今后履职提出了明确要求:调研务必深入、不深入不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