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台北双城健康讲坛暨第42届解放健康讲坛在台北举行,两岸医学专家“把脉”慢性病防治

来源:解放日报 2019-09-26 发布时间:2020-09-04 浏览量:12

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发病率呈井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显示,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已达60%。未来十年,慢性病死亡人数将比现在增加17%,我国因慢性病导致过早死亡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达5580亿美元。面对这一健康挑战,该怎样应对?

昨天,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台湾联合报共同主办的“2019上海台北双城健康讲坛暨第42届解放健康讲坛”在台北市富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主题为“慢‘调’斯理,养出健康”,邀请台北振兴医院院长魏峥、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台中荣民总医院院长许惠恒、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金坤4位两岸知名医学专家,共同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把脉”,现场300余名观众热情参与。

1.8亿糖尿病患者如何高效管理?

20.5万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 人工智能摄了80万张眼底片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8亿糖尿病患者,数量位于全球首位;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年人群(18-39岁)患病率达5.9%,成年人患病率10.4%2005年至2015年,我国因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昂,其中八成用于并发症治疗。

在上海,注册糖尿病患者约为254万人。面对海量患者群,如何实现高效的疾病管理?由贾伟平领衔的“上海市糖尿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实现了高效患者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在论坛亮相时引来观众及同行广泛兴趣。据悉,这一项目已在上海16个区240个社区推广,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同时培训了1200余名社区医护人员,“以点带面”提升了基层诊治糖尿病的服务能力。据统计,这一完整的体系已完成风险评估101.1万人次,32.5万高危人群进行了糖尿病的筛查,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达37084人,检出率为11.4%;新诊断糖尿病前期患者达48163人,检出率为14.8%

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糖尿病管理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贾伟平说,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至少每年1次的眼底筛查,是预防视力损失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医生资源短缺,为筛查带来客观困难,这就亟需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筛查视网膜病变体系的建立,大幅弥补了医生资源不足的短板。目前,人工智能已帮助20.5万患者接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摄了80万张眼底片(每张片子分别由2名培训合格的眼科医生独立阅片分级),由此成为我国最大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贾伟平最后以小漫画为观众带来五条糖尿病“控制原则”,即健康生活、配合诊治、主动管理、调整心态、寻求支持。

许惠恒在论坛上以“大数据时代下的糖尿病管理”讲述我国台湾地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数据显示,台湾地区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介于173万至220万人之间,在去年台湾健保医疗十大疾病中,糖尿病位居第二。来自对亚洲4万多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将激增数倍。而台湾的医疗环境面临挑战,近五年老年人口就医连年增高,为社会带来负担。

1996年起,台湾宜兰县试点规划“糖尿病共同照护网”,结合公共卫生部门、临床医疗团队、专业组织等,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网络”提供连续性、可及性、高品质的糖尿病照护。许惠恒透露,去年台湾地区有255家机构加入糖尿病健康促进机构,照护糖尿病患者为44.6万余人,覆盖率达57.5%。今年,台湾糖尿病健康促进机构审认269家,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深、更广触角。实践表明,应用大数据可达成慢性病有效管理,结合医院与社区基层糖尿病管理更高效,透明化、仪表版检测等方式可拓展至其他慢性病管理整合,此外应用穿戴式装置、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不失为便捷高效的方法。

心脏疾病与肿瘤为何持续增加?

许多慢性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精神内守”预防疾病很重要

心脏在人体是如何工作的?台北振兴医院院长魏峥说:“心脏犹如一个泵,将氧气带入组织里,确保人体的血液一直循环。”一般来说,成年人心脏每天要泵七吨以上的血液。心脏病分为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堵塞、心律不齐、高血压心脏衰竭等。在高龄社会里,许多曾经没有手术机会的老年人,而今随着技术的进步,迎来了治疗曙光。例如,经导管植入支架瓣膜术(TAVI术)便可解救高龄老人的瓣膜问题。

心血管为何会堵塞?专家对群众关心的冠状动脉堵塞进行了讲解。冠脉堵塞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老化自然现象,包括家族史等遗传因素、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淀粉和糖)、工作压力过大(吸烟)等。

胆固醇与冠脉堵塞是否有直接联系?魏峥说,胆固醇并非都是吃出来的,仅五分之一胆固醇因为饮食而来,相形之下,淀粉和糖的危害更需要警惕,一旦吃胖后,冠脉所遇到的堵塞风险就水涨船高。早诊早治的普及,可以大大降低心脏疾病带来的危害。专家建议控制三高、饮食清淡、药物控制、适度运动(避免竞赛式运动)、减轻工作压力,这样可减少患病风险。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即前胸拳头大小闷或痛,饭后容易发生,必须引起足够警惕,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干预就诊,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作为特殊的慢性病,肿瘤防治一直是棘手难题。龙华医院杨金坤以“中医智慧与癌症防治”为题,为观众带来中医未雨绸缪治病思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他依据古籍归纳出六条防治原则:注重防范、未雨绸缪;调摄精神、保持乐观;劳逸结合、起居有度;戒避烟酒、饮食有节;趋利避害、清楚外因;早期发现、防微杜渐。

现代医学中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可对应古籍相应说法。杨金坤阐述,外感六淫、饮食劳伤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注重癌前病变的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乳腺增生等,一旦发现后及时治疗,可起到防癌的功效。专家强调,许多慢性病是一种心身疾病,肿瘤也不例外。情志不良可扰乱神经功能、影响内分泌功能、损伤免疫功能。因此,日常保持乐观、调和喜怒、消除忧愁、减少思虑、避免惊恐、四气调神,可通过“精神内守”来防病;至于生活方式,除了主动戒烟少量饮酒外,还应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减少或不吃腌制食品,不吃霉变的桃仁、果仁、谷物等食物,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和色素,购买没有被农药污染的新鲜蔬果,同时注意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均衡。

专家最后建议,发生任何身体部位可触及的或不消退的肿块、黑痣或疣明显变化、持续消化不良、吞咽时胸骨闷胀不适、异常阴道出血、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等症状时,都应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就诊,实现早期诊断与干预,提升诊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