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周举行 “网络视听+”时代来袭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发布时间:2019-12-16 浏览量:13

以“守正创新 科创驱动——5G时代网络视听新动能”为主题的2019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周昨天在沪正式开幕。开幕现场,一系列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与央视《决不掉队》栏目宣布启动专项扶贫项目战略合作、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与苏宁控股集团正式签约“宁动项目”……

本次活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上海炫动汇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小”群体撬动“大”市场

《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约1249.5亿元,全国视频内容市场规模约为2016.8亿元,在线视频市场规模已经远超传统电影行业(2018年全国票房609.76亿元),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依托产业积累、文化积淀、资源集聚、技术先进和人才密集等优势,着力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生产了一批网络影视精品内容。上海网络视听企业纷纷在垂直视听领域加紧发力,凭借差异化发展,以“小”群体撬动“大”市场。

创立于2009年的哔哩哔哩(Bilibili)以二次元起家,被粉丝亲切称为“B站”。近年来,B站持续布局ACG(动画、漫画和游戏)内容,深耕内容生态产业链,投资动漫相关公司达49家,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后企业市值最高达到70亿美元,已然成为中国二次元行业“巨头”。

PP视频通过战略转型,精耕体育领域,2018年企业估值达到107亿元。企业增速均高于全国在线视频市场增速,成为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力量。产业周期间,苏宁体育集团、文广互动及五星体育宣布合资成立“宁动体育”,向观众提供更多顶级体育赛事资源。这是苏宁体育在打造联运平台的基础上,积极试水新场景,整合三方的优质资源,进而拓展优质内容的出口,对体育版权运营的模式创新,让球迷有更多的观赛场景。

除了聚焦视频领域,还有一群人另辟蹊径,将目标瞄准了“耳朵经济”——音频市场。“声音将会成为移动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联席CEO余建军的这句话正化为现实。从最早创立的蜻蜓FM到紧随其后迅速壮大的喜马拉雅,再到国有广播的转型产品阿基米德,这三家沪上音频网站占据了全国音频行业超过80%的市场份额,喜马拉雅估值达到200亿元、蜻蜓估值达到60亿元,让上海牢牢坐稳了全国网络音频战略中心的位置。

“沃”土壤孕育“精”原创

有行业数据分析显示,在网络视听平台提供的海量节目面前,用户对节目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以剧集为例,一般用户通常会在第一集的前7分钟内决定是否继续观看下去,而在此过程中发生“弃剧”的比例高达1/3。在上海,有一批内容生产者,正默默为更多视听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

一方面耀客传媒、柠萌影业、慈文传媒等一大批植根上海的影视公司纷纷投入网络自制剧市场,与平台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网络影视精品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一批新兴网络视听内容制作机构也积极打响自身原创品牌,规模日益壮大——喜剧脱口秀领域“独角兽”企业笑果文化连续打造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脱口秀节目,企业估值已超50亿元;绘梦动画专攻二维动画创作,2018年企业估值12亿,打造出《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从前有座灵剑山》《中国惊奇先生》等大批高分精品;腾讯影业、企鹅影视、时悦、兴格等影视内容制作机构生产的网络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断提升,创作出众多网络影响力巨大的优秀作品。为了进一步扶持本市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引导网络精品内容创作,上海积极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每年安排1000万激励创新创优,扶持了《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骨语》《人不彪悍枉不少年》《芸汐传》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据统计,目前上海网络影视内容出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逐渐成为中国网络视听内容创制高地。今年,重点网络影视剧新规出台实施,为了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新规备案政策,上海市广播电视局跨前一步,通过召开网络影视内容制作企业通气会、互联网视听服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等形式,搭建企业和政府沟通桥梁。产业周期间,特别召开网络视听政策答疑会,定向邀请网络影视制作企业,现场一对一答疑解惑,为企业排忧解难。

此外,上海还积极为网络视听企业“扬帆出海”搭建平台。今年10月,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携腾讯视频、芒果TV、哔哩哔哩等视听企业代表,一同远赴戛纳电视节向世界推广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推介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运营模式,将网络视听优质内容提升到了国际传播的高度,将中国网络视听品牌带向世界。

“全”政策构建“绿”生态

沪上网络视听产品爆款频出的背后,与上海政策扶持给力、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密不可分。

在“文创50条”政策引领下,上海出台《关于促进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从精品内容创作、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了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此外,各区政府纷纷推出了针对网络视听的优惠扶持政策:闵行区就推出了“闵行文创20条”,并建立了针对完整的网络视听产业链的公共服务体系;杨浦区在2019年7月出台了影视网络视听产业发展“35条”政策,为影视网络视听企业在该区提供普惠政策,浦东新区设立了文化创意(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网络视听明确成为重点支持的产业门类。

随着行业的成熟,诸如版权运营、数据分析、市场调查等产业配套服务企业开始出现,网络视听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全面助推之下,上海网络视听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为核心,区域特色产业园区(张江、金桥、静安等)为支撑的网络视听产业格局。以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为例,已集聚了超过1100家企业,其中70%以上的落户企业为从事网络视频、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的企业。基地入驻企业在2018年实现税收7.97亿元,技工贸收入超过80亿元,同比增长超30%,2019年前三季度完成税收收入超过6.2亿,产值超60亿。

未来,上海网络视听产业还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影视文化、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各自优势,推动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协作体,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更兼容、更便捷、更开放、更丰富、更共享的产业新格局。

“创”科技带动“新”消费

大数据、人工智能、VR、5G时代,这些火热出炉的科技新名词,让网络视听行业的业务边界不断扩大。传统观念对于网络视听平台的定义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网络播放平台从电脑端扩散到手机、平板、投影、户外/电影超大屏;内容创作者从简单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发展成为超级剧集、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纪录片、短视频、互联网音频、二次元内容、影游联动内容等等P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而短视频和互联网直播的爆发式发展还催生出了MCN企业(俗称“网红经济公司”)。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红主播”的惊人带货力,刷爆了“剁手党”的钱包,也刷新了大众的认知。一支话筒、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5G技术的加持,使得各大平台一夜间集体进入“直播带货”模式。

消费个性化、商品社交化,社媒电商的崛起,不断推动着中国“新消费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网络视听平台寻求全新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另一股潮流也蜂拥而至。

两年前,“昆曲王子”张军大胆地为自己的一台演出《长生殿.哭像》发起众筹,并对活动进行同步在线直播。除了舞台,演出前几天的排练厅和后台也在直播镜头下一览无遗。本月底,上海本土的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也同样在自己的一台音乐会中,引入了5G和VR技术——遍布现场的VR摄像机,将通过与5G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进行线上直播,让所有“隔空”欣赏音乐会的观众,仿若置身现场。

网络视听让曾经只有走进剧院才能体验的现场演出,跃入“云端”。而“直播”技术的日益成熟,让文化演艺同样全新的消费模式。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风靡全球的NTLive项目(高清戏剧现场放映)首次登陆“青创周”,带来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三部作品《哈姆雷特》《耶尔玛》《无人之境》。跟随着摄像机,观众仿佛穿越到了不同的剧场空间欣赏演出

而这并不是NTLive项目在上海的初体验,自2009年成立以来,这项由英国国家剧院发起的项目在全球45个国家的1500个场所录制、播放,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也迅速在上海等城市扩张,让本土观众得以在第一时间“尝鲜”国际前沿戏剧。

通过网络视听企业与科技、演艺、教育、电商、旅游、金融等产业的紧密合作、多元互动、增强协同,逐渐形成了“网络视听+”产业生态圈,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