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舞台作品“五洲四洋”遇知音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5 浏览量:12

10月18日,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杂技剧《战上海》将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大幕,这是上海杂技团继2016年《小龙飞天》欧洲29座城市131天巡演后又一重大创作演出项目。

“昆曲是一种集合音乐、演唱、舞蹈和戏剧的演剧方式,这样的表述可能会让你们联想到百老汇音乐剧,但昆曲要古老得多,有近600年历史。”9月底,3D昆剧电影《景阳钟》亮相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演黎安的一席话,顿时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一时间,上海民族乐团转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成功上演《海上生民乐》。在特拉维夫大学演出尾声,上海音乐家用琵琶、笛、箫等奏响以色列经典曲目《希望》,激起雷鸣般的掌声。10月底,上海出品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3D越剧电影《西厢记》又将亮相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着上海文艺院团进一步创新文化传承传播理念,紧抓国际演艺潮流热点,精心策划,增加上海文化与世界更贴切的对话机会。

掐准时间节点,坚持全方位推广

“京昆在海外的粉丝越来越多,得益于院团坚持不懈地进校园做推广,外国年轻观众对中国戏曲越来越感兴趣。”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坦言,很长一段时期,戏曲在海外仅是华人看,真正的外国观众少。五年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及院团主动进入国外高等学府、中小学举办艺术导赏、经典片段演出,圈粉无数。

将中国作品推向海外,把握时机至关重要。2016年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上海京剧院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赴美国、加拿大参加纪念活动。同年,恰逢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开启世界巡回演出,至今超过60场,上座率高达95%。德国《每日镜报》在头版以“致敬中国昆曲”为标题予以大篇幅报道。

京剧《王子复仇记》诞生至今,先后在丹麦、法国、荷兰、德国、英国、西班牙、瑞士、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等国巡演。每到一处,95%观众都是外国人。去年8月,《王子复仇记》在《哈姆雷特》发生地、丹麦赫尔辛格市的克伦堡宫上演,拉开丹麦莎士比亚艺术节的序幕。丹麦《柏森商业日报》给出六星的“满星”评价,“很棒的戏剧,很棒的故事,很棒的场所。这一切都不能变得更完美。”结束丹麦演出后,意大利、希腊、瑞典等国家向上海京剧院发出邀请。

从2017年上海京剧院《霸王别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普林斯顿大学演出半个月,到2019年京剧《五百年后孙悟空》日本巡演12场,观众人数逾万;从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昆曲《大雅清音》音乐会,到越剧《再生·缘》、评弹《四大美人》等在美国、罗马尼亚、新加坡等亮相,五年来,上海戏曲艺术作品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主动出击,融入不同文化背景

“我从来不知道中国的音乐风格这么广泛,上一首像看一个戴面纱的女士,下一首就好像在捕猎。指挥的能力和乐队的可塑力着实令人惊叹。”一位英国观众这样评价上海民族乐团《海上生民乐》。《海上生民乐》首演于2016年,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以来第一次选用民乐作为开幕演出。2017年《海上生民乐》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希腊比雷埃夫斯市政剧院上演,次年登陆4国8城的世界一流音乐厅,15万名观众通过多个国际古典音乐网络平台观看。

今年11月,《海上生民乐》又将赴俄罗斯演出,与莫斯科奥西波夫民族乐团、喀山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同台合作。“中国民乐不能够仅仅满足国外观众对异族音乐的好奇心,我们的音乐、音乐家要具备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同行、观众交流的能力,只有这样,演出才会有趣而美好。”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

实力展示在舞台,幕后功夫同样不能少。9月,上海淮剧团《神话中国》在芬兰拉赫蒂前沿艺术节成功演出,这是继去年爱丁堡艺穗节后该剧又一次跨出国门。青年主演们在当地开展两场以中国戏曲之美和中国创世神话为主题的戏曲工作坊。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说:“年轻人与外国艺术家有更直接的接触,从而得出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感悟,不断积累经验,他们会展现更为出色的一面。”

将中国元素融入世界演艺创作潮流

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2016年8月,上海歌剧院在伦敦大剧院演出四场《雷雨》。英国观众及媒体最初面对远道而来的中国歌剧并不热情。没想到,首演效果大大超过预期,英国戏剧周报《舞台》评价:“中国同行们越来越多在西方制式的歌剧加入中国元素。眼下,正在伦敦演出的艺术家们就带来了一个值得称道的样本。”

2017年上海歌剧院携新作《赌命》再次来到伦敦,携手伦敦金融城音乐与戏剧学院以联合制作的方式完成《赌命》英国首演。作为2016年走出去的成果延展,《赌命》无论运营制作还是排演始终保持着双方的协同合作。2018年7月,上海歌剧院将《赌命》《卡门》等带到爱沙尼亚萨雷马歌剧节。《赌命》引发当地观众浓厚兴趣。歌剧节主席尤里·莱登激动不已,“连续三个晚上,观众们都全体起立鼓掌欢呼,甚至还不约而同地跺脚,这可是歌剧节上的最高礼遇。”

联手国外艺术家,将中国元素融入世界演艺创作潮流,是上海文艺院团“走出去”如鱼得水的法门。年初上海芭蕾舞团结束德国柏林、奥地利维也纳、荷兰阿姆斯特丹和布雷达3国4城26场《天鹅湖》演出,载誉归来。《柏林日报》评论:“大幕打开,当上海芭蕾开始翩翩起舞,沁人心脾的美会让你忘掉一切。”2016年至今,由上海芭蕾舞团邀请英国编导打造的《天鹅湖》,海外巡演突破百场。

9月,上海歌剧院携歌剧《图兰朵》与舞剧《早春二月》,打造迪拜歌剧院2019—2020演出季的开幕演出。这是继完成萨雷马歌剧节后,上海歌剧院的又一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之旅。迪拜歌剧院首席执行官贾斯帕·霍普表示,“这次合作让我见识了上海歌剧院国际化艺术水准与综合实力,我非常期待未来能继续合作。”

“以‘中国故事、当代气质、国际表达’理念打磨开放、包容、创新的作品,同时打造适应国外演出惯例的专业团队。”罗小慈的话代表了申城各文艺院团走向世界的雄心,“来自中国上海的舞台作品不但可以是一种选择,还可能是带来更多的惊喜、更棒的选择。”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着上海文艺院团进一步创新发展

上海舞台作品“五洲四洋”遇知音

“中国故事、当代气质、国际表达”理念打磨作品,增加上海文化与世界更贴切的对话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