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的《堂·吉诃德》压轴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记者 蒋迪雯 摄
昨晚,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堂·吉诃德》献演上海大剧院,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画上圆满句号。
本届艺术节历时35天,来自63个国家和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万余名艺术工作者相聚申城,350项活动惠及观众500多万人次。艺术节委约剧目从去年3台增加到今年6台,原创首演占比由往年30%提高到50%,成交意向增加约10%,观众参与人次增长25%,充分发挥夯实“码头”基石、提升“源头”能级的平台效应。
集聚优化国内外演艺资源
昨晚的演出,是成立70年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首次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已近百岁的创始者、舞蹈大师艾丽西亚·阿隆索主持下,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此次《堂·吉诃德》由艾丽西亚·阿隆索改编,它主要着眼于琪蒂和巴西里奥的爱情故事,堂·吉诃德成为串起全剧的一条线索。舞剧穿插很多华丽的炫技段落,比如男舞者单手托举,女舞者挥鞭转,极其考验平衡感和腿部力量。“旋转”正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特色,演员旋转圈数多,重心稳,跳跃轻盈有力,能将很多动作演绎得如同教科书般精准,即便放慢数倍,仍然无可挑剔。
用舞姿传递真情,用戏剧描绘美好,用观点激发创意和思路,承担着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助力建设亚洲演艺之都使命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不断集聚和优化国内外演艺资源。艺术节45台展演剧目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近九成,举办各类艺术展览11项。开幕演出交响音乐会《创世秘符》、杨丽萍编导舞剧《春之祭》、瑞士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雷佳个人音乐会、上海民族乐团音乐现场《共同家园》、彩虹合唱团《白马村游记》、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剧院舞台剧《睡魔》等20部剧(节)目出票率达到100%。“艺术天空”系列演出覆盖全市16个区的4个户外和近20个室内场地,共献演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58台109场精彩节目。旨在培育新人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进入第七个年头,共委约7位青年艺术家推出6部原创作品。“青年艺术创想周”带来147场委约、邀约作品,34项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活动。艺术教育深入学校、社区、剧场,举办47项107场系列活动,其中“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45所校园,带去47台精彩节目;“慧画无限”活动在全市的20所学校及黄浦、宝山等区域的多个公共空间开展美术活动;第二期学生观剧团,共有320多名大、中学生全程参与,首次推出“青评果”指数,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探讨艺术作品。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与演出交易会,参会机构460余家,以多种形式达成541个合作意向,推动更多的中国作品通过交易会走向世界。
溢出效应随首演首展增强
集聚包括创作、表演、制作等在内的国内外一流演艺资源,推出作品首演、首展,已成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鲜明标识。开幕音乐会《创世秘符》、受到观众热捧的歌剧《画皮》等,是艺术节集聚国内一流名家打磨而成的全新力作;上海民族乐团的《共同家园》,既有本地艺术家的创意,也有俄罗斯演员的倾心添彩、内蒙古同行的鼎力相助。享誉全球的英国舞蹈大师阿库·汉姆,今年应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把自己“封箱”作品《陌生人》,选在上海举行亚洲首演。美国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继去年在艺术节主讲大师班之后,今年又把他担任导演和舞美设计的《睡魔》送到了艺术节舞台,作品以别开生面的情节与极度注重视听效果的表现效果,让演出成了观众刷屏的热点。罗伯特·威尔逊也被艺术节的创新活力和观众热情深深感染,酝酿启动与艺术节联合打造“上海制造”的作品。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汇聚了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103家顶级画廊的展品,《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沈伟:未知的探索展》等展博览项目,汇集海内外艺术家的创意结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也让艺术节创意飞扬、内涵丰满。
艺术节的溢出效应随着好节目集聚、首演、首展增多而不断加强。开辟长三角分会场5年来,“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成为艺术节的使命与追求。从长三角美术作品展到江苏文化周,从长三角文化主旨论坛到宣告长三角省级美术馆联盟成立,艺术节以进行时状态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第七次举办的艺术节无锡分会场,进一步加强对观众的公益服务,提高了低票价比例,拓宽渠道增强了宣传影响力。今年,艺术节还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台精彩节目引入合肥分会场,并增加剧场数。
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表示,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胸怀再出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守正创新,以融通共赢的机制扩大合作,服务人民,再展精彩。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泽洲,副市长翁铁慧出席闭幕式。各国驻沪领馆官员以及二十年来奉献于艺术节事业发展的老同志、曾经获得艺术节“特别贡献奖”的艺术家代表等中外各界人士也出席了闭幕式。(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