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无电梯多层住宅约有22万栋,其中高层住户达100万户以上,不少腿脚不便的老人长期“悬空”。由于牵涉居民利益协调、房屋街区规划和立项审批手续等问题,尽管上海市早在2011年就率先出台鼓励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并给予部分财政补贴,最终成功的案例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微不足道。
这桩许多社区干部眼中的“小区第一难事”在上海市长宁区一个小小街道有了破解之道。一部电梯,折射出上海市基层治理巧用“绣花”功夫的细心,甘当“店小二”提供公共服务的耐心……
武夷路727弄21号电梯
家住上海市长宁路1600弄24号5楼的李阿婆这个夏天晒黑了。李阿婆住的多层公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没有电梯,三年前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后,就不再能独自下楼。今年5月,盼望多时的楼栋加装电梯竣工,她喜极而泣:“又可以去小区绿地散步了”。
“领跑”的长宁周家桥街道不仅有4部加装电梯投入使用、5部电梯立项完毕,还培育孵化出加装电梯自治联盟、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洁华说,“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社会协同、专业保障”的可复制推广电梯加装模式,让更多小区居民圆上“电梯梦。”
电梯竣工
居民自治,每一部加装电梯成功背后都有一位“社区能人”
2015年6月,看到长年患病的邻居上下不便,武夷路727弄21号楼住户李祥玉很同情,萌生了加装电梯的念头。
按照规定,电梯加装需要物业管理区域2/3以上业主同意,加装幢90%以上业主同意且没有强烈反对。“这实际上是一票否决,只要楼里一户强烈不同意,就走不下去。”好在大家心齐,很快做通了一家心有顾虑的住户的思想工作。
后续立项审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光上网报件,就包括规土、建筑建材好几个网站,需要盖40个图章,一个单位要跑好几次。业委会那边也有一两百个图章要敲定。没有现成申报样板,工程师出身的李祥玉自制图表和模板,具体到每一层的费用分摊。
21号楼所在的中五居委党组织居间协调,在业委会、物业和电梯加装组三者间搭建协调平台,将项目顺利送入审批程序。
忙碌了一年多,21号楼加装电梯投入使用,成为周边居民争相参观的“样板房”。“我们也想装电梯,可不是每一幢楼都有李祥玉这样的能人。”怎么办好事,又少走弯路?中五居委会党组织书记黄丽飞牵头成立“悦居中五”加装电梯自治联盟,请李祥玉等热心人传授经验。
事关切身利益,从集资手段、选址设计、厂商选择到维修保养,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分歧。自治联盟请居委会讲解政策,明晰安装电梯步骤、所得实惠和承担的义务;业委会从小区整体对管线移位、点位选择等问题提供意见,协助完成必要手续;居民各自主张,协商谈判,最终形成共识。“矛盾少不了,争吵是经常,但细节问题还是要让居民自己商量”,黄丽飞说。
去年5月,第二台电梯建成启动,中五小区再次沸腾。
居民自治座谈
尊重多数人意愿,保护反对者权益,引入专业第三方固化协商制度
随着更多楼道提出加装申请,自治联盟觉得力不从心。居委会也在反思自己的角色:虽然加装电梯是多数居民的意愿,但持反对意见居民的权益也要保护,居委会出面协调会不会有失中立?
解决问题的答案是成立第三方社会组织。去年9月,依托区属物业公司,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成立。这个民非组织具备专业咨询资质,在意见征询、立项审批等环节提供服务,为小区居民协商谈判的一般流程、公约制定等,提供指引,形成并固化自主协商规则与制度。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黄国勇说:“我们出面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这不仅提高了资源整合和技术把关,第三方的客观评估也有利于促成合理的利益调处方案,降低了居民间的协商成本。”
今年以来,“慧加美”为长宁区6个街道举办了8场巡讲会,接到了十几部电梯的委托申请,甚至外区也慕名来取经。
周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文华说:“居民自治不是说政府只能当看客,而是要当推手。”
加装电梯这柄“破冰锤”,打破了邻里之间的隔阂,也让居民更主动参与美丽社区的建设,楼道内不见了堆物,家门口不见了,社区自治能级更强大了。
“完形填空”缩短审批流程,破解“装梯难”,政府仍有作为空间
自2018年开始,长宁区房管局每年要推进100万平方米的精品小区建设工程。规划部门在精品小区建设征询中,将全小区加装电梯意向征询同步纳入,确定电梯摆放点位是否符合规划红线,考虑加装电梯外立面与小区风貌的统一,避免立项后通不过审批推倒重来。对小区内所有楼栋加装申请统一受理、统一公示、统一许可,避免每幢楼立项前都要征询全小区一次。
2016年上海制定指导意见,简化加装电梯的审批环节,将46个审批章减少为15个。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缺少实施细则,需要网上多次填报、窗口多次提交资料审批。
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找出区内所有已经成功的案例,梳理出必要分析等文字材料制定出模板,只要完整填写内容,就能确保递交申请只跑一次。包括公示期在内,原本时长不定的立项环节明确缩短至两周以内。
根据通常流程,加装电梯要对小区业主和楼栋业主进行二次征询,其中费用分摊环节需要根据造价、保养和运营分三次向居民征询签字,被居民吐槽“老是要签名”。长宁区房管局将分摊协议书的三张表格“合三为一”,一次告知加装电梯的建筑安装费、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测绘费、水电煤管迁移费以及安装后的维保费、电费等概算结果,居民“只签一次”就能完成业主承诺。
自2014年受理首台加装电梯申请以来,长宁区已经立项批复57台加装电梯项目,其中14**工,而今年通过快速立项的电梯加装申请就达到26台,提速明显。“快速立项机制让想加装电梯的居民有了更多信心”,修缮科科长王家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