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最划算全球新品从上海走向全国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02 浏览量:11

“我们是与上海自贸区共同成长起来的企业,2013年起业务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发布,特别是‘关检融合,统一申报’政策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我们更好服务中国及亚太区客户提供极大便利性,我们正计划明年增加印度为我们的服务区域。”地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德国独资企业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公司亚太区物流总监史志斌说道。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出台,明确提出“上海要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它涵盖26条具体措施,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中争取先行先试。利用办好进口博览会契机,推动海关事务担保方式创新、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运行等。二是体现上海口岸贸易特色和优势,集中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进口,以及宝玉石交易、跨境电商等领域。三是协同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便利化。

“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平台,是上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进口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积极作用的重要抓手,‘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争取先行先试’,更为我们下一步指明了方向。”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说道。

“先行先试”制度创新

上海口岸已成为服务长三角、辐射中国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2017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创6年来新高,超出预期。据上海海关统计,2017年上海口岸进口33445.1亿元,增长18.9%,占全国26.8%,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口岸地位。今年1至6月,口岸进口17531.8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国26.5%。

“这一切,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申卫华说。而企业作为直接受益者,史志斌更有感慨。“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公司业务不断受惠。”比如,2014年起,魏德米勒位于中国的独资子公司与德国总部的业务开始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又如,受惠于上海自贸区“分送集报”功能,企业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的亚太物流中心,对客户的交货周期从以天计缩短到以小时计,不必将大量现金流沉淀于税款中。“受‘上海扩大开放100条’鼓舞,集团总部已表示,将继续增加除海运和空运以外的从欧洲至中国的多种物流途径与模式,持续缩短货物运输周期,以便提升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的满意度。”

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随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专业物流企业,公司质量总监曲品南介绍说,自贸区成立以来,海关和国检相继推出了多项进口报关报检便利化措施,如“先进区、后报关”“分送集报”“三自一重”“无纸化报关报检”“十检十放”“分单出证”等,企业从这些便利化举措当中获益匪浅。如为多家欧美大型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亚太分拨中心,在覆盖整个中国市场的同时,也辐射到亚太其它国家;运用“边检边放”政策,帮助某著名国际零食贸易公司的产品进口通关时间缩短10个工作日;运用“空检海放”政策,帮助国外某玩具公司产品进口通关时间缩短50%。2017年9月,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上海自贸区走出来的第一家在上证主板上市的本土企业。

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再到全市的“可复制可推广”,“十三五”以来,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产业带动效应明显的高能级进口企业呈现加速聚集的态势。市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家企业的年进口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涵盖供应链企业、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三大门类,第一大类以物流企业为主,第二大类以集成电路、半导体和港口制造企业为主,第三类以外资500强总部为主,“企业是上海加快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的主体,它们的快速发展,对不断提升上海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节点地位,提高上海总部经济的能级,加快上海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加快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提出,进口枢纽口岸和进口促进新平台的打造要在服务进口博览会的国家战略中争取先行先试,盛会尚未正式开幕,各种“溢出效应”已经为上海加快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步伐添上了另一“翼”。

一流展会离不开一流成交,一流成交离不开好的制度供给。在刚刚过去的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0天”密集新闻发布活动中,记者获悉,上海已经会同19个部门联合制定展品和人员进出境便利通关方案,为博览会量身打造涵盖展前、展中、展后一揽子制度安排。

可喜的是,上海提出的创新举措和突破方案大部分已落地,主要包括:探索展览品与保税货物的模式转换;探索延长进口博览会展品入境时限;支持车辆展品国内留购;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试点……据了解,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原是自贸区建设的首个功能创新,实现了内外贸在零售环节的对接,提升了品牌商降低商品售价的积极性,从而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进口博览会之后,这一模式考虑在进口博览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筛选部分平台开展试点,进一步促进展后展品销售。

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新起点,上海加快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已经排定了“任务书”,其中的干货有:简化具备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研发用样本样品、设备、试剂等进口手续;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通关+物流”功能;全面实施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加快落实启运港退税扩围政策;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全面开放拖轮、理货和船代市场;建立适应离岸贸易、中转集拼、保税维修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的监管制度;争取“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新模式在上海落地实施;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等等……

“对广大老百姓而言,最值得期待的举措还有上海将进一步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城市和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全国70%的进口服装、53%的进口化妆品、37%的进口汽车从上海进口销往全国各地,加快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建设步伐,也意味着更多最新最潮、性价比最高最划算的全球新品将从上海源源不断走向全国各地。”申卫华说。(记者 吴卫群)

原标题:加快建设进口枢纽口岸 上海口岸已成服务长三角辐射中国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最潮最划算全球新品从上海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