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8-07-31 浏览量:12

到2020年底,上海要建成与自身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昨天,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在“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届时,上海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要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70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目前,上海实际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仅2万多吨/日,距离2020年的目标,任重道远。

以行政区为单位全面推进

源头不分类,末端就无法分类处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产生垃圾的源头是重中之重。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改变过去生活垃圾产生源头“零散推进”的方式,在原来一个小区、一个单位分头推进的基础上,实施整街镇或整行政区的全面推进方式。

今年,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奉贤、崇明6个区将率先整区域推进,实现居民家庭“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也就是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2019年,黄浦、徐汇、普陀、闵行、嘉定、金山6个区实现整区域推进。2020年,上海全面实现整区域推进。期间,暂未实施整区域推进的区,将至少选取2个街镇推进。对率先实现整区域年度达标目标的区,政府将给予扶持政策,对达到年度目标的给予持续性鼓励。

相比社区,单位的生活垃圾将实施更严格的分类制度。今年,上海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等各类单位要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今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相关意见,指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要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对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

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居民生活垃圾收费问题,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参照国际经验,生活垃圾收费主要有从量征收和定额征收两种模式。上海从2004年起就在单位推行从量征收,并一直积极研究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可行性,评估这一行为可能达到的效果。

据透露,市人大已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今年正式立法项目,按计划9月一审,该条例将对居民生活垃圾收费问题有所涉及。

积极面对转运处置“痛点”

如果源头分类了,转运和处置环节却不分类,垃圾混装混运混处,这样的分类就是“白忙活”。

过去,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中端转运和末端处置设施能力的不足。据了解,上海目前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为2万多吨/日,其中,实际投运的焚烧能力约1.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约3000多吨/日。以此计算,上海实际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只有2020年目标能力的七成左右。

上海正积极面对这一“痛点”。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构建既完整又具有规模化的收集运输处置管理链,从而实现“全程分类”。具体来说,上海将用3年彻底打好“全程分类”的硬件基础:改造1.7万余座分类垃圾箱房;规范配置9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改造41座大型中转设施,实现分类中转功能; 建设8000个两网融合回收点,形成可回收物点、站、场的回收体系; 在末端形成充足的处置能力,使上海日均能资源化利用7000吨湿垃圾、综合处理3.28万吨垃圾。

硬件设施构筑好后,就能对生活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上海日均干垃圾末端处理量的上限要从2018年的2.14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1.81万吨。这意味着上海将用3年把干垃圾的末端处理量至少缩减掉15.4%。

据分析,少掉的“干垃圾”,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原本混在干垃圾中、未被分类出来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三年行动计划因此“得知”,上海湿垃圾分类处理量将从2018年的3480吨/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6300吨/日以上,足足增加八成; 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量将从2018年的660吨/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1100吨/日以上,也增加了三分之二。

化解居民设施间“邻避效应”

生活垃圾分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基本内容,因此离不开全民参与。

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表示,上海将把垃圾分类纳入社会管理,通过基层党组织、居委、业委、物业、志愿者组织形成“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积极落实居住区、单位的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同时注重广泛组织发动,形成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广泛知晓、普遍参与的社会氛围。上海还将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课堂”,重点深入开展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从娃娃抓起。一些垃圾分类典型示范居住区的做法,将频繁推广。

邻避效应,是横亘在居民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之间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居民认为这些设施脏乱臭,不想住在它周边,更不要谈什么主动分类。

对此,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坦言,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邻避效应是全球性的社会管理难题,上海将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措施来应对:

其一,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标准。目前,上海相关设施的建设全部对标欧盟标准,甚至比该标准更严格,因此近年来还未出现过一例设施建设完成后无法投运的情况。此外,上海将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垃圾箱房建设标准,通过让垃圾投放点变得干净、整洁、规则明确,来吸引更多市民做好垃圾分类。

其二,加强相关设施后期的运营管理。比如,有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将尾气等数据实时共享给周边居民,让他们看得明白、放心。

其三,建立完善的环境补偿制度,用于提升相关设施的周边环境,比如改善基础设施或民生福利。(陈玺撼)

原标题:上海今年6个区率先整区域推进 将用3年彻底打好“全程分类”硬件基础

2020年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今年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等单位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