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清晨,一位市民迎着晨曦奔跑。 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对五年来工作的回顾,也有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展望以及2018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上海,关注质量与动力的变革,关注城市功能的辐射和服务,还要优化制度供给。这些领域体现了上海对改革发展的思考,也承载了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目标和新作为。
增长的含金量
最近5年里,上海GDP年均增长7.1%,总量从2万亿元跃升到3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一批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
相比之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增长目标:6.5%,看似有所保留。
实则不然。
讲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内涵。上海能否占领高端、辐射全球,这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是个更大考验。而其基础,就是让增长具有更高含金量。
市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说:上海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直面全球竞争,上海的产业结构必须走高端化路线,上海不仅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而要赢得未来竞争,企业要把握产业发展大趋势,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精益求精的上海质量,打造上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园区也要提质增效,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从这个意义上说,6.5%的目标,恰恰体现了上海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上海经济增长不在于增速有多快,而在于能否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创新无疑是第一动力。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最近五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GDP比例从3.3%提高到3.8%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5件,是五年前的2.4倍。持续的高投入,体现了创新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据2018年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仍要保持在3.8%左右,五年后则要提高到4%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年后也要超过50件。
同时,制造业高端化也有明确目标方向:五年后,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这个数字比此前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对上海而言,这个挑战显然并不寻常。
更看重的是功能
《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亮点:上海将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实施“智能上海”行动,在生产经营、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等领域推进一批应用示范项目,让人工智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走进企业、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拼命赶上人工智能浪潮,并不只是看中了一门技术,更是看到了一项战略、看到了可能在根本上改变未来的一种方式。而创新驱动也是这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务实的攻坚突破期,以张江为中心的诸多大项目布局,需要尽快体现“头部效应”和“场效应”;而整座城市也需要通过提升创新浓度,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治理方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
唯有占据这样的“头部”,这座城市才可能集聚更多的“头部资源”,并产生向外的辐射力、影响力。
这正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高质量发展,比增速更重要的,正是功能。打造“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个品牌,某种意义上说都取决于城市核心功能发挥作用。独善其身的发展称不上高质量;而在网络化的城市版图里,不能产生辐射力的城市,也难获持久发展。
就此,《政府工作报告》对“全方位开放”着力尤深。此前刚刚公布的“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提到,上海要做“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被写在了今年八大重点工作的第一部分中——这样的安排,本身就不寻常。
能否在长三角这样一个大空间里扮演核心节点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就能推算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能级和实力。这无疑是上海需要着力的地方。多年从事基因组研究的王志敏代表就觉得,长三角的跨省联动机制将对创新动力的释放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提质产生非同影响的撬动作用。“是否可以加大长三角地区人才项目的自由申报和人才的相互承认?”他问道,“这个在各省还是有一定的壁垒,上海是不是可以做领头羊?”
而强调要“举全市之力”,精心筹办好首届中国国际博览会,建成线上线下结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也是着眼于上海未来的功能提振。一个博览会为什么那么重要?它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更是撬动新一轮全方位开放的一个重大机遇——上海能不能把全世界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集聚过来,真正变成一个“国际消费之都”,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尤其值得期待。
优化制度供给
只有提供更加优质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激发经济活力。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要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使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市人大代表、市市场监管工作党委书记阎祖强列举了一组数字,去年新申报的创新药达到77件,而2013年只有13件。其原因在于,上海实施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使得新药上市进度明显加快。创新药申请数量的翻番,充分说明了制度供给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发展中,新情况和新需求不断涌现,增强制度供给的及时性十分必要。
市人大代表、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杰说,要把握经济内在规律性,增强制度供给的未来感,让制度促进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同时,未来产业生态发展离不开各种要素的融合,要加大制度供给的集成性,实现实体经济、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的融合发展。
企业成长壮大所需要的,还有政府服务管理方式的创新。
市人大代表、徐汇区人社局局长陈继刚说,从人才制度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过去政府谈管理比较多,现在更多地谈服务,或者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体现出政府理念的变化和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让群众和企业在“上海政务”网上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平台作用,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这是今年上海要着力抓好的任务,也是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体现。
说来说去,“简政放权”是政府改革的核心,也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政策支持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的必备前提。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释放的权力。该放的权放到位、该管的事能管好、该服务的地方做好“店小二”,这是对政府观念和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发展竞争力最重要的看点。(记者 孟群舒 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