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上海24小时书店:最后一周来夜读的都有谁?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7-12-26 浏览量:13

图片说明:最后一晚店内顾客

  大众书局福州路店于今天正式关门歇业了。晚上21时,店长、员工与最后一位客人告别完,锁上了大门,也意味着上海暂时告别了24小时书店。

  电子化阅读的时代,纸质读物与实体书店的存废与发展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从2005年开业,到2012年转型做24小时书店,大众书局在福州路呆了12年,如今因租约到期要离开了。

图片说明:店内是老上海风格

    石库门的装潢风格、良友海报、灰色墙面布置、仿煤油灯的暖色调灯光,让这所书店更像一间小型艺术馆。自2005年入沪至今,大众书局已在上海先后开设了9家门店,是目前进入上海图书市场门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省外品牌连锁书店。而位于福州路的这家,作为大众书局进军上海市场的首批门店之一,主打24小时营业,已接待读者上百万人次。得知书店要关门,这一周来不少读者自发来买书、合影留念。记者为你记录了福州路店歇业倒计时一周的前前后后,为你讲述读者、员工与书店的24小时“奇妙夜”。

    倒计时7天 致读者信引发轩然大波

    12月19日,福州路大众书局门口的“致读者会员的公开信”让大家停下了脚步,上面写道:“感恩六年风雨共读,这家全年24小时无休的书店,要打个盹了。因租约到期,我们的营业时间截止为2017年12月25日21:00,随后将与各位作别,择机另寻新址。”

  消息一出,在读者群和媒体中引起轩然大波,沪上唯一一家24小时书店要关门了?为什么?之后还会有24小时书店吗?

图片说明:店内读者

  记者了解到,福州路大众书局运营状况良好,关门是因为租约到期。虽然24小时营业成本比2012年之前翻了1/3,但大众书局把1楼和3楼都转租给了其他机构,而原本租出去的咖啡吧收回自营,这些收入都补贴了晚上的运营成本。在大众书局24小时第一天,营业额为1.5万多元,此后几年间,通过夜间安排文化沙龙等活动吸引人流,夜间前来消费饮品、购买书籍的读者也组成了重要的客户群体,所以六年来书店并未出现亏损,基本持平,达到保本状态。

  而大众书局所在的八仙商务楼位于人民广场核心商圈,如今的租金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租约到期,在与业主多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搬离。目前,大众书局工作人员已对库存进行归整,打包搬去即将开张的闵行新店。据了解,新店不做24小时书店用途。

  但是,大众书局还是想做24小时书店的。“只是选址要有诸多考量,要沿街的独立书店、房租合适、地段合适、物业、藏书等各方条件达标才行,因此还在考察和寻找中。”书店工作人员透露。

  倒计时3天 读者组团来合影留念

图片说明:读者自发前来合影

    在12月23日中午,一群读者呼啦啦的来到了书店门口,拗造型、摆剪刀手,纪录下福州路店最后三天的样子。来的人白领居多,店内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位于市中心位置,很多白领工作完,会选择晚上来夜读一会;或拿着书单下班后急匆匆赶来买上一批书;也有因为加班而没有赶上末班公交地铁,索性在书店度过漫长夜晚的。

    “南京东路福州路的商店大都在晚上10点关门,出来后又不想回家的人不少,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店内工作人员解释。

    除了白领,这里因靠近上海火车站、临近地铁站,很多游客会选择在这里度过上海的最后一晚,看看书、休息、去赶早班火车。

    记者在店内碰到一位戴着眼镜、穿红色羽绒服的老爷爷。他买了《徒步旅行耶路撒冷》。喜欢旅行和摄影的他,在报纸上看到书店要关门的消息,特意坐了很远的地铁过来买书,他说,扉页上要写购于福州路大众书局,这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以后再不会有了。

    会员卡可在大众书局门店通用,但现场还是有不少会员担心:“其他书店图书的品种和这里一样吗?实体店关门了会不会考虑开一家福州路大众书局的网上微店?”据悉,大众书局的几家门店定位各不相同。福州路店以售文学类图书为主、乐城店是一家女性主题书店、美罗城店是一家电影主题书店。因而福州路店丰富的文学藏书吸引了一批忠实的文学青年光顾。

    倒计时2天 来夜读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午夜的上海大半人已经睡去,记者来到福州路大众书局,在告别之前体验24小时书店的夜晚。

    晚上十点过后,书店里坐了21个人,他们身份各异,有学生,有白领,有老人,还有流浪汉。有人打开电脑工作,有人在玩手机,有人拿本书在阅读,也有人趴在桌上睡觉。大部分人一看就是熟客,会很自然会走到吧台去接热水,也知道哪个位置后面有插座可以充电。

    一位老爷爷在书店看《战天京》,十二点过后开始打瞌睡,然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小姑娘文文把书、气泡水、花铺满桌子,开始塞着耳机看书。人大法律系研究生毕业的她海外留学两年为爱回国,回来没多久却遭遇了分手。来上海一个月的她,在一家律所做合伙人,想离开这片伤心地,正在准备美国博士申请。白天律所上班,晚上常常通宵看书,这一个月来频繁来到书店已经和夜读同伴、流浪汉混熟,学习之余大家会推荐减压书籍给她放松。“聊天、看书是最好的减压方式,所以之后书店关门有些可惜,这些萍水相逢但又能打趣聊天的朋友,大概也见不到了。”

    同桌的周周是旁边来福士广场的保安,下了晚班经常过来呆一夜。来自浙江的他,有亲人参加过抗战,因此格外喜欢看那段历史故事。今晚他正在看余世存的《非常道》,看着看着总忍不住小声的给大家讲那段峥嵘岁月。

    流浪汉小北每次都和文文坐在一桌看书,他喜欢看法律书所以也经常向文文请教,还喜欢看日本文学。他每晚都来书店,之后书店歇业,只好再另找过夜地。“我挺喜欢看书的,这里又能过夜又能看书,是我的福地。之后只能白天抽时间去书店看书了。”他说。

图片说明:深夜的书店

  24小时书店运营以来,除了读者,还吸引了不少流浪汉,此前书店在一次大清理中,在各个书柜后面、厕所顶上翻出不少流浪者的背包。书店为此也出台过夜间“准入制”的规定,这条颇具争议的规定去年取消了。书店方面说:“既然要开24小时书店,就要有应对一切局面的准备,不应该设置门槛。对于流浪汉和‘蹭睡者’,我们会善意提醒,希望他们在店内的休憩不要影响其他读者。”渐渐,读者与书店的默契也形成了,一些身着破烂的流浪汉在夜间要进入书店,会主动将衣服、袋子放在门口,以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走进店内。

  凌晨两点,21位读者有一半已经睡着了,剩下一半看书、工作,在这个夜晚,在这座城市,一家24小时书店,守候着不眠的人们。

  倒计时1天 与最后一位读者好好道别

图片说明:店内顾客

  12月25日大众书局福州路店的最后一天。很多客人坚持到关门的最后一刻才恋恋不舍离开。

  对于上海这样一所文化大都市来说,如果没有24小时书店肯定是个缺憾,但真正做好并不容易,尤其是夜晚营业,对于服务内容、员工素质等各方面要求都高。

  实际上,大众书局并非尝试通宵营业的第一家书店。在上海,最早建国西路上的席殊书店、浦东的思考乐书局都尝试过通宵营业,但是均因客源严重不足,难以负担夜晚开店的成本而取消。

  去年4月份位于宜山路的上海博库书城尝试24小时营业,也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停了。

  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坚守了六年,深感大众书局老总缪炳文的不易,之后福州路再也找不到大众书局了。“2002年我还没有进入图书行业,第一本书就是在思考乐书局(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前身)买的,与这家店颇有缘分。如今要走了,很舍不得。”

  开店时的理想主义,关门时的无奈,都凝刻在了这倒计时的最后一天。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上海24小时书店未来的路将何去何从,仍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记者熊芳雨、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