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誉让上海艺术节频被“加好友”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20 浏览量:11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贵州文化周期间,展示贵州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大型歌舞诗《多彩和鸣》亮相上海大剧院。蒋迪雯 摄

    两周前,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俞冰得知《霸王》明年1月将在美国演艺人年会期间登上纽约舞台,“我和同事都挺兴奋,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给《霸王》搭建平台,推动它走出国门。”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天落下帷幕,《霸王》走出国门,就是艺术节“朋友圈”年年壮大迎来的“点赞”。

    新秀名家纷至沓来

    “和一般民乐作品不太一样,音乐剧场《霸王》围绕中国弹拨乐器之王琵琶的两首传世名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为核心,以西楚霸王项羽史实记载为创作背景,用音乐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当代青年民乐人对古老文明的丰富感受。不仅演奏,还要求演员戴上面具进行肢体表演,抒发角色内心。”俞冰坦言,如果没有艺术节“扶青计划”支持,《霸王》 问世不可能那么顺利,“‘扶青计划’没有命题作文,给了艺术家充分的发挥空间。只要新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艺术节就会为它插上翅膀,助它高飞。”

    “扶青计划”6年委约71名青年艺术家59个作品。继2016年代博作品《弯曲的时空》受邀前往美国、墨西哥演出,古佳妮《插销》前往挪威CODA奥斯陆国际舞蹈节演出后,2017年作品也广受关注,除美国演艺人年会外,旧金山独立艺术节、香港新视野艺术节、墨尔本城市艺术节等对《霸王》、舞蹈《寂静之上》和实验越剧《再生·缘》发出邀约意向。

    “为什么您的狮子边走边掉毛?”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舞蹈家杨丽萍新作《春之祭》片段首次亮相,观众的问题引发哄堂大笑。杨丽萍并没有尴尬,“我们的舞团5天前在国外演出,为了交易会推介赶来上海,3天时间来不及置办道具,去旅游景点买了一个舞狮用的狮子。请放心,正式演出时狮子一定不会掉毛。”新人在艺术节脱颖而出,成名艺术家同样珍惜机会。今年,来自60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参加艺术节交易会,参会机构500家,推介演出33台,艺术节中心与爱沙尼亚音乐会策划公司、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签署合作备忘录,强化“一带一路”文化合作。

    美誉让艺术节“朋友圈”人丁兴旺。

    植根城市潜在受众

    “孩子们对古诗词的联想力出乎我的意料,比如在以《春晓》为题作画时,一个孩子画的是睡在地窖里的人被春光唤醒。”在昨天举行的艺术节中华古诗词创意绘画、沪语诵读征集活动颁奖礼上,策展人施政颇有感触。心怀远方,脚踏实地,艺术节不仅重视“朋友圈”的广度,也在不断开发深度,通过艺术普及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为潜在观众。以中华古诗词为重要元素的创意绘画和沪语朗诵征集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有近千人次报名,专家从中遴选出282幅绘画作品和117个音频作品。获奖选手中,来自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居多,占获奖总人数的60%以上。一位陪孙子来领奖的爷爷感慨,“孩子已经得过不少奖,但他特别看重今天这个奖,还对人说,这是国际艺术节颁发的艺术奖。”重在参与,艺术节中心特意为所有的小选手颁发精美的参赛证书,孩子们兴奋不已,都说要好好珍藏。

    今年艺术节共有54项111场艺术教育活动在全市铺开,“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全市7所幼儿园、8所小学、12所中学与22所大学,带去46台精彩节目,其中26台为艺术节主板演出。艺术教育板块诞生的第三年,迅速集聚起品牌效应:上海市中小学生合唱音乐会为青少年放飞艺术梦想创造机会,来自上海市学生合唱团、小荧星合唱团和本市14家具有合唱特色的中小学,以及浦东、普陀、嘉定与青浦四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爱沙尼亚电视女子合唱团、黔东南苗族侗族学生歌队共22支队伍参与。“艺术季节——筒仓里的青春新空间”活动,给青年观众带来了全新理念的“艺术空间新体验”; 戏剧教育名家导师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戏剧训练营吸引许多“学生”,“亲子新航线”让数以百计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度过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艺术周末,“刷新”家庭艺术教育观。昨天还诞生了艺术节艺术教育全新品牌:“小鸟破壳计划”,明年起将有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参加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艺术节平台“破壳而出”,不断成长。

    质量是唯一的门槛

    “王昭君在内蒙古家喻户晓,对于地区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每年的昭君文化节和位于呼市南郊的昭君墓已经成为首府及内蒙古的一张文化名片。舞剧《昭君》上海之行是我们传播民族文化、走向华东市场重要且关键的一步,对于推动沪蒙两地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彭飞一番话,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文化机构将艺术节“加为好友”。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签约,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8月在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期间共同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自治区分会场”活动,实现双方文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继无锡、宁波、合肥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将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第4个分会场。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分会场开到宁波,今年宁波市演艺集团则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为题材创作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 回馈上海观众,“我们不仅把宁波的马灯调唱给中国人听,连老外都在鼓掌。”

    有来有往的交流,犹如活水浇灌出硕果。“1999年北京国家话剧院《生死场》参加首届艺术节,由此揭开强强联手序幕。导演赵淼曾参加过第一届艺术节‘扶青计划’,今年又带着话剧《罗刹国》来沪。如今艺术节在北京选拔青年人才的工作坊都在国话排练场完成。”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笑言,工作坊由此沾了国话的灵气。

    不论院团属性,只看节目质量。来自民营院团恒源祥戏剧的《犹太人在上海》成为2015年艺术节开幕演出。今年“节中节”第二届上海(嘉定)互动戏剧节上,开心麻花所属品牌梦现场展示历时两年打造的大型实境互动剧《寐》,讲述随着科技发展,一些人提出压缩睡眠时间,转让给工作和娱乐。该剧去年在首届互动戏剧节期间孵化研发并作了片断展演。今年的第二届互动戏剧节创新单元,《寐》增添更多内容及艺术科技元素,进行试演。观众在演员的带动中穿梭于不同的场景中,完成沉浸式剧目体验。梦现场还尝试创新更具有开放色彩的互动剧目如《我是白小飞》,不但呈现于舞台,还可以在商场、街头演出。不仅如此,互动戏剧节期间的“创客马拉松”研发工作坊,借鉴科创头脑风暴模式,创新应用于数字表演娱乐产业的首次尝试,获得文化部2017首批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扶持。 (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