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集群优势 上海自贸区把党组织建在行业上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7-07-16 浏览量:13

  7月5日下午,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党建服务中心迎来一批送锦旗的客人。

  来者是保税区内的一家知名企业——上海精裕捷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党支部书记。今年4月,公司因种种原因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五违”厂房的搬迁,老总为此焦头烂额。党支部书记找到了保税区综合党委航运物流行业党总支书记反映了这一问题,了解情况后,党委和行业党总支一边为企业出谋划策,加快新厂房建设工程;一边积极与高桥镇政府沟通协调。经过多方努力,公司在6月底顺利完成了厂房建设和搬迁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损失。

  “我们感到企业不是孤军奋战,正是有了行业党组织的牵线搭桥,企业才解了燃眉之急。”这家物流企业的感言,颇能代表自贸区内保税区相当多企业的感受。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成立后,吸引大量企业入驻。其中,保税区域内非公企业中80%是外资企业。综合党委通过行业化运作直接管理着近135个基层党组织、4000多名党员。在国际化、市场化行业特征明显的自贸区,党建工作如何发挥行业集群优势,实现党组织资源优势的最大化,为试验区推进试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支部建在“行业”,实现互联互动

  几年前,自贸区曾发生一起物流行业部分职工权益争议事件,为彻底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区域内各方面都在进行摸底,最后发现,由行业党总支递交上来的调查情况最为细致。“这是因为行业党组织就在企业员工身边。”综合党委办公室主任董柳华说。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自贸区就如同一块试验田,探索新的经济治理方式,党建也是其中一块。

  自贸区的显著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同时作为外资“新高地”,也是人才汇聚的“自由港”。

  “他们流动频繁,价值追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利益诉求都有很大差异。”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洪说,新入驻企业的数量已赶上过去20年,但也在短期内带来大量问题。小微企业大量孵化,人员流动性加快,新的组织、新的业态、新的行业或产业制高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产生,驻区行政和监管单位、开发公司众多,“体制有别、条线不一、隶属各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出现“真空”地带,不同性质企业间也缺乏有效互动和资源整合的平台。

  航运物流行业党总支书记谭伟兴从2001年起就在保税区工作,“那时,很多外企党员找不到党组织,党组织的触角也很难延伸到每家企业。我们这里还有句‘口头禅’叫‘开关支部’,按规定三人就可以建立党支部,可是外企人员流动大,走一个人就要关支部,来一个人又开支部。”

  自贸区是特殊监管区,和城区不同,工作重心几乎都是面对企业和职工,遵循国际规则、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自贸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党建模式和经验可能并不适应自贸区。在王洪看来,进入自贸区的雇员大多是年轻人,思想活跃,他们分布在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等各种新业态、新领域,这在传统党建领域尚属空白。凝聚这些新领域人才,是一项新课题。

  如何填补这个“真空”?保税区综合党委对组织设置做了顶层设计,即改变过去以块为主的设置方式,将党总支建在“行业”上,以枢纽型实现互联互动。王洪说,最开始建行业党支部就是想解决党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因为公司开关频繁,有时花很大力气帮企业建党支部,没多久企业就关了,而相比之下,自贸区内行业稳定且特征明显。

  “我们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经络上。”王洪说,为了与国际通行规则适度匹配,综合党委实施开放性行业党建,建立了制造加工、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科技研发等四个行业党总支。比如国际贸易党总支就整合了近200家国际贸易企业,下辖18个企业独立党支部5个联合党支部、400多名党员。

  党组织介入,发生“连锁反应”

  四个行业党总支相继建立后,他们发现,因党组织的介入,行业内外正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保税区综合党委建了“有组织、有主题、有管理、有服务、有联动”的多个行业党建“微信工作群”,将支部书记拉到了一起。这个家门口的党建平台,让企业尝到甜头。在保税区,不少企业虽然有着“供应链”的上下关系,但近在咫尺却不相识。有了行业党建平台的牵线搭桥,通过互联互动实现互通有无、互补优势。

  有一次,克模塑胶急需大吨位设备,公司到处找供应商。“我通过微信群发出需求信息,很快有了回音。”克模塑胶党支部书记王黔说,线上一聊发现,那家公司就在十字路口斜对面,走路只需10分钟。仅半个月,双方就达成协议。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用谭伟兴的话来说,同在一个行业,大家能把话谈到一块儿,很多事可以直接对接。

  行业搭桥,提升沟通能力

  “自贸区建设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政策、机制不断推出,我们没有全面接触的渠道。”国际贸易行业党总支书记张东红说,一些企业曾为找不到相关咨询窗口而发愁。

  不过,这个问题通过行业党总支得到了解决。行业党建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沟通服务能力。为了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政策,保税区综合党委通过区域党建平台,联合海关、公安、行业党支部等召开政策发布会,让行业企业的支部书记们率先掌握最新信息,把自贸区的政策、改革理念带回企业,让企业多一个了解自贸区建设的窗口。

  为了让管理与服务适应“问题导向”,更接地气,综合党委选拔一批行业企业党支部书记担任效能服务参议员,及时反映基层问题,促进监管部门高效服务。作为参议员,张东红负责收集行业内各个企业反映的问题,交给交通、海关、海事、工商等部门,“通过和他们沟通协商,服务就更便利了。”

  一些企业反映免税三级审批的时间太长,希望能缩短相关流程,张东红将企业的意见带上去,海关方面很重视,专门解释了相关改革政策的思路。“尽管流程没有改变,但这样的解释沟通让企业能够理解。”而他反映的另一个电子化流程问题,海关关长带头承诺,一周时间就答复下来。

  “通过行业党建搭桥,我们把企业和监管部门、改革部门组织在一起沟通,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也让这些部门更好地服务企业。”王洪说。

  主动对接,拓展“大循环”

  保税区党建服务中的先锋驿站举行换届选举,克模塑料公司党支部书记王黔,当选为制造加工行业党总支书记。

  值得注意的是,原来行业党总支书记一职都是由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现在则选举那些优秀的企业支部书记来担任。这一变化,就是让行业党组织更好地服务自贸区里的企业,让他们在效能人才服务、社会责任共担、行业发展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

  2010年,王黔带领党支部联合公司行政、工会发起了“让爱延伸1米”活动,连续7年坚持为山区孩子送去温暖和希望。最近,这一活动在行业党建中升级,王黔联合制造加工行业内的公司一起加入,帝人化成、住友电工等企业也参与进来,活动的影响力更大了,甚至还有外区党建组织主动要求一起参与。谭伟兴曾连续多年在支部推广“上海书展”活动,拓展党员的文化视野,航运物流行业党总支觉得这种形式好,将其升级为行业内的标杆活动。

  自贸区综合党委还正推进“党员政治生活管理积分激励机制”,通过积分激励的任务清单让基层党员有组织归属感,并倒逼上级党组织运用好行业党建优质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

  “可以说,在保税区,行业党建已经成为区域化党建与企业党建融合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共享的立交桥,打破了传统党建内循环模式,主动对接和利用外部源头活水,这是‘体内自我循环’ 向 ‘体内外大循环’ 的拓展。”王洪说。(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