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发布征求意见稿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2 浏览量:13

  昨天(21日)的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发布了《“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未来推进健康上海建设的行动纲领,纲要对2020年、2030年健康上海提出了明确战略目标。

  卓越的全球城市,应该是健康城市。2030年,健康上海将是怎样的图景?在探索追求过程中,政府、社会各行各业乃至个人,都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做出哪些努力?本报记者约请专家解读。

  探索“上海特色”健康指标

  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去年,本市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3.18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76‰、5.64/10万,三大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但另一方面,本市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30.2%,80岁以上老人占23.6%;同时,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不断变化,上海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建设健康上海,设定符合上海实际的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说。

  纲要对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全科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专家解释,到2020年全科医师与执业医师之比约达1∶6,强调全科医师在健康守门、双向转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册护士人数将超过执业医师人数,是为了改变当前“医护比倒置”的不合理现象。又如纲要中,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等都有明确要求。如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预计达46%,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吻合。

  至于三大健康水平指标,纲要提出至2020年,申城人均预期寿命≥82岁、至2030年≥84岁;婴儿死亡率至2020年≤7‰、至2030≤5‰;孕产妇死亡率至2020年≤12/10万,至2030年≤10/10万。去年上海孕产妇死亡率已降低到5.64/10万,未来的“上海指标”为何反而降低了?胡善联解释,“考虑到二胎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加,针对这一指标的设定相对保守。”

  专家同时透露,除了明确写入纲要的指标,本市还在探索一些更具“上海特色”的健康指标,如对于“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的监测,普陀区正在尝试推进。

  健康促进关键是“治未病”

  健康绝非卫生机构一家之事。纲要明确提出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倡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大健康的治理格局,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胡善联表示,市民健康不仅需要医疗卫生作保障,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教育乃至健康文化等皆不可或缺。从“以看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可喜的是,纲要明确了环保、绿化、食品药品安全等部门的职责,为健康融入万策带来契机。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一直是上海的短板,纲要明确,203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2%;PM2.5监测指标则被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监测指标取代,还增加了受污染地块及耕地安全利用率、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等指标,从空气、水质到食品等多个环节为市民保驾护航。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说,“过去各部门分条线干,现在体育、卫生等各个部门都可以更好融合,真正实现健康融入万策。”他介绍,健康促进的关键是“治未病”,体育运动也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而且“比起医疗技术本身,体育有着独特的功能,能让参与者的心情更愉悦,也有利于社会和谐。”

  在专家看来,上海是一座竞争压力很大的大都市,而健康效应需要长期累积。“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将体育生活化;企业单位有义务为职工创造锻炼的场地与时间;除了卫生、体育部门,其余部门联合开展的宣教工作也必不可少。”

  以朝阳产业带动经济转型

  纲要提出,上海将促进健康服务业的高端化、国际化、集聚化发展。培育以健康为主题的产业园区,促进现代健康产业集群式发展。还将鼓励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促进医疗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科技、文化的融合,催生健康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老年病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金春林对此解读为,健康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也找准了经济转型的关键点。

  金春林指出,美国国民每年医疗费用支出占GDP的17%左右,比例相当高。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健康产业的附加值不可小觑。目前,我国居民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6%,上海指标则提出了健康产业未来将占GDP的7.5%,符合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轨迹。

  纲要强调,推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健康产业,打造“海上中医”国际服务品牌,建设一批中医药连锁跨境服务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左学金教授说,对健康促进来说,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瑰宝,上海又是海派中医的荟萃之城,如何结合市民的健康诉求与市场需求,大有可为。健康上海建设要“双轮驱动”,将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事业与市场化的健康产业有机结合,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医疗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健康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