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路水产市场2016年10月31日全面关闭”,当这条大红色横幅挂出来时,传了近十年的关市消息终于成真。尽管来自全球的水产品依旧一车车送来,再发送到长三角地区,但再热闹的景象也掩盖不了即将闭市的现实。
以中高档水产为特色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是上海市年交易额最高的水产批发市场,却也因为环境脏乱,饱受附近居民诟病。位于市中心的“海鲜地标”即将消失,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必然,也是上海水产市场升档提级的契机。正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上海,值得拥有更国际化、更“互联网+”、更有文化底蕴的新水产市场。
市中心最后的坚守者
上海人喜欢吃水产品,从河浜里养的河鲜,到东海里捕捞的海鲜,再到来自四大洋的进口海鲜,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水产品流通一直很活跃,价格也低于其他大城市。众多水产批发市场可谓功不可没,其中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更是个中翘楚。
1996年10月,在两个马路水产市场的基础上,铜川路水产市场开业,第二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一时名声大噪。2000年,全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7.2亿元。2004年,全年交易量达到10万吨,税收达千万元,至今仍占据本市水产批发市场交易额的头把交椅。业绩蒸蒸日上,市场越扩越大,周边居民的反对声也强烈起来。日夜川流不息的货车造成周边交通拥堵,万吨水产集聚市场带来污水横流和刺鼻腥臭,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在一片投诉声中,2007年前后,传出了铜川路水产市场要搬迁的风声。
一边是传言不断,一边是继续发展。到2015年,铜川路水产市场的年交易量达到了20万吨,占全市水产批发市场交易量的20%。轨交11号线也通到了市场门口,让市民购物更方便。但随着普陀区的曹安路蔬菜批发市场、曹杨路果品批发市场、三官堂禽蛋批发市场的相继关闭,属于同一区块的铜川路水产市场也岌岌可危,最终迎来了关闭的命运。
今年7月,上海最大的鱼市场曹安沪太农贸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至安亭新址。等到10月31日,市中心最后的坚守者——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上海的市中心将再无一家水产品批发市场。
下一个“老大”是谁?
今年6月,上海市水产行业协会向铜川、百川、沪太三家水产批发市场发出“感谢状”,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上海水产品市场供应做出的贡献。而在昔日“霸主”随风远去之后,上海的水产品供应会不会有问题?今后谁将成为水产品批发市场里的“老大”?
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东方国际、江杨水产、上农批、恒大水产等专业水产批发市场,约占本市水产批发交易量的70%。市区商务部门及企业将继续保持全市水产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满足购销需求、价格基本平稳、质量安全严格监管的市场流通态势,确保水产品市场供应。
此外,地处崇明长兴岛的国家一级渔港横沙渔港已经建成,并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验收,近期对外开放大批渔船靠港卸货,新鲜海产品将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海市场。还有地处浦东新区高桥的凌海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也已建成,将于8月28日开门迎客。这个现代化、规模化的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将有效地丰富本市鲜冻水产品的市场供应。
“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后,上海的水产品市场格局肯定要变化,老市场要想办法提升档次,新市场要有全新要求和作为。批发市场一定要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相匹配。”上海市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说,希望主管部门也能对水产批发市场有一定的容忍度,“一套房子里有卧室、客厅,也少不了厨房、卫生间,城市里也有类似的空间分工,关键是如何把这些空间打造得更好”。
追逐“无水经营”之梦
提起水产品市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传统的摊贩、污水、腥臭……“原来的水产批发市场,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缺乏前期规划。”范守霖说,最早的时候一个经营户租两平方米,放个塑料桶就能经营了,市场里更是污水横流。到今天,市场应该走现代化之路。“以仓单交易为主的‘无水经营’,是我们的梦想。”
范守霖说,今年1月,水产协会组织专题调研,对上海水产市场升档提级给出建议。调研报告认为,上海水产流通市场的定位要瞄准国际领先地位,创新国际渔业资源贸易平台。一方面,传统市场要逐步升级改善;另一方面,新建市场要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互联网+”的硬软件布局,引进有资质的金融服务机构组成战略伙伴,推广基于第三方支付及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服务手段和大数据汇集手段。
在此基础上,上海要着重依托新建的高水准市场,建立远洋海水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冷链物流平台、跨境电子结算平台和渔业金融服务平台,形成集“电子商务、展示销售、冷链配送、票据结算、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渔业资源交易中心。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提出,水产品市场交易模式要推广电商与商铺同步、现买与配送同步,探索大宗品种批发“无水”经营。传统市场要逐步把大宗水产品引导上线,增加网络销售比例。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建市场,大客户持续交易要由习惯依赖现场对手模式,向现场看样、订单配送模式转变。在看样、订单、电商、电子结算、信息发布、冷链配送各环节流转过程中,探索“仓单、提单、订单”交易以及大宗商品质押、保理等金融服务业务。
“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
始于1935年的东京筑地鱼市是世界最大的海鲜市场,每天有超过2000吨水产品在这里交易,最有名的要数清晨的金枪鱼拍卖环节,是游客们游玩东京必去的一站。
悉尼海鲜市场的规模仅次于筑地鱼市,集批发、零售和餐饮于一体。没有血渍和鱼鳞,没有让人作呕的鱼腥味,只有当天捕捞的海鲜。
世界知名海鲜市场都有一个特点:“商旅文”结合。上海能不能也打造出这样的市场?
“铜川路水产市场有过尝试,但前期建设中没有考虑过旅游、消费的需求,发展受到限制。目前来看,长兴岛的横沙渔港最有可能率先建设成为‘商旅文’结合的特色市场。”范守霖表示,人流与物流分开,市场环境整洁,预留休闲娱乐和用餐空间,是打造这类市场的必备条件。
“横沙渔港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渔人码头、海鲜美食街的硬件工程都已完成,目前正在招商,最快今年年底可以向市民开放。”上海长兴岛渔港有限公司总裁徐非文介绍,去年横沙渔港通过农业部验收,列入国家一级渔港。今年5月底,又通过了国家口岸办的验收,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将于今年10月开港。“我们定位为远洋水产品的进出口门户,弥补上海水产品市场的国际航运和贸易的短板,吸引外国油轮靠港卸货,更多进口水产品将通过这一口岸进入上海乃至长三角。”
此外,长兴岛正在建设特色休闲旅游岛,除郊野公园外,渔人码头和海鲜美食街也是亮点。徐非文透露,横沙渔港还将投入2万多平方米的场地,开设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保税水产品卖场。“既能购买,又能现场品尝,更有大厨教你怎么做海鲜。”
已建成的超低温冷库为华东地区最大,可存放2000吨金枪鱼等高端水产品。“我们计划开通日韩航线,引进冰鲜金枪鱼,数量会远大于空运。”徐非文透露,这将大大降低金枪鱼的市场售价。
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横沙渔港、即将开业的凌海水产品交易中心和规划中的新上农批等专业市场,都有观光、旅游功能,比如海鲜体验馆等商旅文化联动项目。铜川路水产市场的金字招牌,也不会因为闭市而从此湮没。“在关闭实体市场的同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铜川水产’的品牌价值,通过引入展示、旅游、休闲、餐饮、购物等元素,集中优势,共同努力,打造“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的新‘铜川’。”
经营户们何去何从?
铜川路水产市场有2324户登记在册的经营户,再加上没登记的1000多个小散户,市场关闭后,他们何去何从?事实上,被市中心“嫌弃”的水产经营户们,却被分散在郊区的江杨水产市场、江阳水产市场、凌海国际市场等视作了“香饽饽”。
今年5月下旬,一场“上海市重点水产市场赴铜川路水产市场招商对接会”在铜川路水产市场内举行,江阳、江杨等六个市场前来推介,不少经营户现场登记。普陀区商务委统计,截至7月31日,已有80%的商户敲定了下家。710户商户、1286个摊位签约江阳水产市场;855户商户、1765个摊位签约江杨水产市场……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市场距离很近,都位于江杨北路附近。
也有经营户担心,新市场不如老市场。“我去看过江阳、江杨市场,都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一个高档海鲜经营户坦言,江杨北路附近的交通历来拥堵,今后这么多经营户过去了,只怕会堵上加堵。“堵车时间一长,活鲜等不起,就是损失。希望市场方面能先解决好这个问题。”
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后部分区域将作绿化用地
根据初步规划,铜川路水产市场关闭以后,部分区域将作为绿化用地,还居民一个绿色生态家园的同时,将推动普陀真如地区乃至整个普陀区的转型发展。
10月31日市场关闭后,该地块将纳入真如地区整体规划。据悉,真如地区将建设成为上海高端商务活动中心,通过强化低碳发展及绿色建设理念,发展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推动真如地区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同时,真如地区将全力打造上海休闲型文化体验中心。按照“体绿、文绿、蓝绿”多模式结合的规划理念,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对桃浦河、真如港的综合整治,着力把该区域打造成为亲水休闲、水上娱乐、景观观赏、旅游体验、亲近自然的地标性开放区域。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