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不一般的担当,不平凡的业绩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13

昨天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巨大冲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考验,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全面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展现了不一般的担当、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注重抓住主要矛盾

认真落实“统”的要求

坚持科学防、分类管、务实干,在不同阶段抓不同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应对大战大考。全市累计确诊本土病例93例、在长三角四大中心城市中最少,并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除夕夜部署发动7000多名社工、民警、基层干部深入1200多个社区,排查出1.1万名有武汉旅居史的重点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

●率先要求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第一时间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蔓延。

●从2月中旬到3月中旬,率先实行“防疫+”战时工作机制,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秩序。

●正月十六全面启动复工复产,两周左右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

●在全国率先发放惠民消费券,组织商家开展促销月。

●启动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形成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的浓厚氛围。

紧盯发展第一要务

全面夯实“稳”的基础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位列全省第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收等指标均比一季度明显好转,其中社零二季度增长2.1%。

●中兴通讯、LG动力电池等百亿级项目相继投产,台积电南京厂产值实现翻番。

●新升规的378家企业中228家实现两位数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2650.3亿元、增长4.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75.8亿元、增长34.6%。

●发布全市产业投资地图,广泛开展“云招商”“云签约”,签约项目投资总额9751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223亿元。

主动识变求变应变

加快培育“新”的动能

坚持在创新发展中增动力。连续第3年召开聚焦创新的新年第一会、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创新名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市委创新委员会,15个高新园区完成去行政化改革,累计建成运营城市硅巷80万平方米。

●成功举办第2届“南京创新周”。

●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新孵化引进企业1204家。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0%。紫金山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每月召开观摩推进会,有序实施906个具体项目,完成投资1300亿元,“新消费”有关销售额近万亿元,“新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197亿元。

●“4+4+1”主导产业加快成长,五大地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353亿元、增长10%,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先进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2.7%、14.5%。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均增长6.9%。

始终树牢底线思维

持续加大“保”的力度

坚持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着力点,研究提出40条针对性措施,组织开展落实“六保”任务专项巡察。

●保居民就业方面,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10项举措。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2万人、就业参保大学生15.4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9元、增长3%。

●保基本民生方面,深入开展民生领域补短板工作,巩固精准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扩容工程,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在去年基础上增加2600个,新增幼儿园学位6000个,新开工保障房355万平方米。

●保市场主体方面,出台“惠企十条”,落实各级惠企资金19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争取新增贷款518亿元、减税降费306亿元。通过“企业家早餐会”、驻厂联络员等方式,全力帮助企业破解供应链、物流链、资金链等难题。

●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夏粮总产20.7万吨,全市地产生猪存栏比去年末增长73%,能源保障、应急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梳理8条产业链20个领域,明确由市领导担任“链长”专班推进,实施强链补链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保基层运转方面,实施“均衡性、补偿性、激励性”三类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政收支动态平衡管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压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着力优化治理体系

不断拓展“进”的成效

●22项沿江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成21项,22个国省考断面和7条省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发布《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及一江两岸“九大城市客厅”规划设计。

●制定实施“臭氧污染防治30条”,空气质量优良率80.8%。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新都市建设完成投资674亿元,高铁南京北站项目获百亿授信支持、周边迁建取得突破,长江五桥实现合龙。

●紫东地区整体概念性设计基本完成。

●科学有效应对超历史的严峻汛情,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次抗疫斗争实践中,全市56万名党员、近万名机关干部,数万名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新闻工作者、民兵预备役,以及海内外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全面投身社区防控一线、基层治理一线、经济发展一线,同时派出了全国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医疗队驰援湖北,涌现出一大批抗疫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