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要立足优势发力“双循环”,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大坐标,充分发挥区位、创新、产业和功能优势,畅通产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循环,构筑引领省内循环、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的战略节点和重要枢纽。
●要聚焦目标打赢“收官战”,更大力度攻难点、抓短板、补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过硬,确保“十三五”发展交出高质量答卷。
●要统筹兼顾夺取“双胜利”,坚持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基本前提,抓好“六稳”、抓牢“六保”、抓实“四新”,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加坚实的“稳”来保障“进”,以更加有为的“进”来实现“好”,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下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确保疫情不反弹
●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落实省委“五个不放松”要求,压实属地、单位、社区、家庭、个人等各方责任,严实细致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对入境人员管理,要继续做到全程闭环、无缝衔接;对农贸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进口海鲜、肉类、果蔬等,要实行严格检验管理。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常态化落实重点场所扫码、测温、消杀等措施,推动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适当社交距离。
●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管理和院感防控等工作,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优先解决民生和市场主体突出问题,确保大局根基稳固
●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20万个就业岗位落实到位,组织实施好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
●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对踩线脱贫人员,要建立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应扶尽扶,防止返贫致贫。
●针对7大领域23项民生突出问题加大补短板力度,完成主城区、江北新区、江宁区应急水源建设主体工程,落实406幢在册危房改造等任务。
●发挥好“企业家服务日”、驻厂员等机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订单不足、存货增加、资金回笼周期拉长等突出问题。
聚力抓实“四新”行动,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强化数字赋能理念,以新基建构筑数字经济基础,支撑新产业涌现壮大、丰富新消费应用场景、提升新都市治理水平。
●加紧推进906个“四新”项目落地,确保三季度开工率达100%、全年新基建投资超860亿元、新都市投资超12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
●加快推动旅游、文娱等消费复苏,建好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
久久为功深化创新名城建设,确保交出三年优异成绩单
●实体化运行“市委创新委+高新园区”的工作架构,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作用,坚持走市场驱动创新和开放合作创新的路子,不断提升创新治理效能。
●致力打造科创企业森林,确保高企净增1400家、总数超6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净增300家。
●量质并举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确保总数突破400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5000家。
●城市硅巷要有实实在在的科技研发项目进驻,形成初具规模的“硅巷经济”。
着力推动8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业经济贡献度明显提升
●稳增长方面。一手抓重点行业调度,促进汽车、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扩能增效,撑住全市工业的基本盘;一手抓新增长点培育,推动一批在建项目、新办企业加快投产达效,尽快形成新的增量。
●强链条方面。认真落实“链长制”,坚持“一链一策”,开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等8条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确保产业总规模增长20%,确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经得起检验
●科学研判疫情影响下的风险新动向,深入实施12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抓好“九大城市客厅”的规划实施。
着力做大做强板块经济,确保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支撑更加有力
●江北新区要再出发。浦口、六合要更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和重点项目落地。紫东核心区要快推进。先进制造业板块要强支撑。现代服务业板块要提能级。现代农业板块要建高地。玄武、秦淮、鼓楼、建邺、雨花台等区要把发展都市工业作为重塑主城功能、增强创新动能的战略举措。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确保在应对变局中开拓新局
●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省传染病医院扩建工程。
●积极对接第三届进博会。
●年内建成长江五桥、浦仪公路夹江大桥,开工建设南京北站、北沿江高铁等重点项目,切实以交通首位度支撑城市首位度。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