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做好“五件事”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13

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

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摄

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连日来,省、市、区三级党委先后召开全会,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

8月3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召开区委书记座谈会,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做好下半年发展工作,进行再明确、再部署、再推进。

盛夏骄阳似火,发展如火如荼。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我市正抓牢“六稳六保”、发力“两个循环”,在持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扎实做好科技创新、自主可控、两个循环、活力激发、城市转型“五件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奋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一件事:科技创新

以深化“两落地一融合”为重点,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的事,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增长30%以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重要牵引,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取得“三跨越一突破”的明显成效——

新研机构实现新跨越,总数超400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5000多家,探索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南京模式”;

高企培育实现新跨越,全面完成高新园区去行政化改革,高企总数两年增长1.5倍,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6%;

人才集聚实现新跨越,近两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70万人,今年又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20万个就业岗位、拿出10亿元集聚10万研究生;

重大战略平台实现新突破,紫金山实验室取得重大进展,进入国家实验室建设行列。

下半年,我市将继续咬定科技创新不放松,重点以“市委创新委+高新园区”为主架构提升创新治理效能,以“新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为主抓手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以“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为主支撑加强源头创新,同步做强江北新区、紫东科创大走廊、15个高新园区、8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等主阵地,让创新成为南京最显著的标识、最强劲的发展引擎。

第二件事:自主可控

以建强“八条产业链”为关键,扎实做好自主可控的事,确保八大产业完成20项国家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率年内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发展“4+4+1”主导产业,持续做好移大树、育树苗、老树发新芽“三棵树”文章,梳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八条产业链实行“链长”负责、强链补链,全力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我市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上半年,一批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投产,中兴通讯、LG动力电池项目贡献新增产值近200亿元,八大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增长超过40%。

下半年,我市将聚焦龙头企业壮链,每条产业链培育30家“链主企业”、打造3至5个特色产业园区;依托重大平台强链,布局10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水准建设中国EDA创新中心、中汽创智T3等科创平台;深化合作对接畅链,设立专项基金,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垂直整合、研发合作、产销对接,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第三件事:两个循环

以实施“四新行动”为抓手,扎实做好两个循环的事,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到账3000亿元,外资外贸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南京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形成“两个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努力成为“两个循环”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城市。

在扩大内需方面,全面实施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10.4%,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25亿元。

在扩大开放方面,放大自贸区制度创新效应,建立跨板块联动创新发展示范园,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均增长6.9%。

下半年,我市将抓牢畅通“两个循环”这一历史性改革机遇,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突出项目拉动和消费回补,确保社零增速在二季度增长2.1%基础上逐季回升、全年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达1.6万亿元。同时,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东亚“小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注重加强“一带一路”城市创新合作和市场开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明显提高,更好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叠加赋能。

第四件事:活力激发

以深化“宁满意工程”为牵引,扎实做好活力激发的事,确保全年新增企业10万家,营商环境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南京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六稳六保”的重要指示,上半年减税降费306亿元、为中小微企业争取新增贷款518亿元,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85%、营商环境指数跻身全国前5、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第2。

下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疫+”工作机制,落实纾困惠企政策,顶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措施,全面兑现南京“惠企十条”。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两个100条”落地,深入实施“宁满意工程”,全面推广“先解决问题再说”等做法,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企业家早餐会等活动,更好发挥重点企业驻厂联络员作用,服务帮助企业破解供应链、物流链、资金链等难题,让南京成为企业家精神充分彰显、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的创新创业热土。

第五件事:城市转型

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建设“美丽古都”为目标,扎实做好城市转型的事,加快形成智慧集约、韧性可靠的精明增长模式,五年再造一个新南京

我市将认真贯彻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按照美丽江苏部署,高质量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

——彰显新老并秀的协调美。深化“东西南北中”联动发展,让老城的生活更舒畅、新城的建设更协调、城乡的布局更优化。老城更新,将以绣花功夫把老城做精做美做优。新城发展,将形成一批功能拓展的战略空间。城乡统筹,将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彰显锐意创新的活力美。旗帜鲜明激励创新、支持创造,促进“人、产、城”融合共兴。要以创新赋能“美”,让美丽古都建设更有后劲、更可持续;让创新散发“美”,让整座城市都充满创新创造的气息;用创新诠释“美”,标注南京城市品格、引领社会风尚。

——彰显古今交融的人文美。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回答好传承与弘扬的命题,让千年文脉可感知、天下文枢可品读。要在活化历史记忆中留住根,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等宝贵资源;在弘扬特色文化中塑造魂,全景呈现新时代美丽古都的人文魅力。

——彰显绿色宜居的生态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维护山水城林风貌,让绿色成为美丽古都的鲜明底色。生态要持续复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产要加速转绿,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活要不断添绿,让绿色发展追求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自觉。

——彰显开放包容的气度美。以世界眼光建城市、以开放胸怀谋发展,矢志成为吸引人才、积聚人气、激荡人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城市。要做强全球影响力,面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提升古都美誉。要做强要素集聚力,打造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强磁场”。要做强对外链接力,打通内联外达“主动脉”,构筑国际门户“强枢纽”。

——彰显安定文明的和谐美。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全力建设群众获得感强、幸福感高、安全感足的美丽古都。要涵养城市文明新风尚,推动市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要构筑社会治理新体系,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打造南京数字治理中心。要建设人民安康新都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络,确保安全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

张敬华表示,南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持续推动量的合理增长,更注重抓好质的全面提升;既立足当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又着眼长远构筑未来发展优势。力争“十四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万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八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率达90%以上、综合竞争力进入同类城市前三,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多南京贡献。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