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位置上看,江宁区从东、西、南三面环抱主城,长江、秦淮河两条水路穿境而过,机场高速、宁芜、宁杭以及禄口国际机场让江宁联通四方,信息流、资金流在这里密集交汇,这些都支撑着江宁向创新高峰不断攀登。小康路上,江宁处处可见创新元素。九龙湖总部园已吸引超过200家优质企业落户,互联网、新能源、智能电网等行业翘楚,共同筑起江宁一个又一个产业地标;金斯瑞业务营运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0余万客户提供优质、便捷、可靠的服务与产品;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已应用5G+技术,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大棚立即“唤醒”,喷灌系统自动启动……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江宁正奋楫争先,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稳步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7月29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江宁举行。采访团走马各园区、街道,感受江宁创新的温度和力度。
走进被誉为“灯塔工厂”的上汽大通南京C2B工厂,随处可见智能化、个性化的操作——无人驾驶运输车沿着固定线路,不知疲倦地运送着物料;机械臂挥动,灵活地为汽车安装上天窗、轮胎、座椅等;每个工位上都有一块智能屏幕,屏幕与订单对应,仅显示专属订单的装配需求,在线指导装配人员作业。
上汽大通是上汽集团旗下的国际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仅6月份就售出MAXUS超1.2万台,同比逆势增长37.22%。在不少企业仍受疫情影响的当下,上汽大通如何“逆风翻盘”?
“创新是根本。”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介绍,疫情暴发以来,企业加快推进业务前插、合伙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前期早早布局的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模式下,用户不仅可以VR看车、360度全景看车,还可以自己决定选装配置,选择日历订车、线上贷款、上门交车等定制方式,真正实现全程“无接触”的买车体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结合创新名城建设,江宁坚持产业布局高端引领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接连引进福特研发中心、T3出行、中兴通讯、格力、烽火科技等百亿级项目,加快布局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等重大原始创新平台,全区高企总量首次突破1000家,达1108家,居全省各区县第二位。
目前,江宁已形成特色鲜明的“3+3+3+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生物医药、航空产业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地标,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等突破千亿级。
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升级这边生菜、空心菜养分不足需要施肥,那边的西红柿光照太强需要遮阳……如果是传统农业大棚,农民伯伯肯定要忙得手忙脚乱。而在江宁台创园中的5G+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只是轻点了几下手机,大棚就被成功“唤醒”,西红柿东侧的遮阳帘同时缓缓下降,墙角边泵房里面的营养液瞬间搅动起来。
农业也能如此“高大上”,得益于新兴技术的运用。“利用5G技术的高网速和低时延,手机APP能快速接收到传感器传过来的数据,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种植情况,并通过手机软件即时做出应对。”江宁台创园管理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已有10多家花卉企业落地相关技术。采用“克隆”技术生产的花苗,通过物联网智能大棚的人工环境进行种植,成功让蝴蝶兰等热带花果在南京生根发芽,实现规模化生产。使用相关技术所产蝴蝶兰作为园区花卉的主导产业,年种苗培育产量近千万株,远销韩国、日本等地,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
在相隔不远的谷里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大棚都已接入物联网系统,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氮磷元素含量等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当系统检测到果蔬缺水时,便会开启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确保精准灌溉,零排放、零污染。
农业“触网”,在江宁,创新正让当地农民省心又增收。
创新释放强劲发展活力29日的发布会上,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樊向前通报了一组最新数据:上半年,全区主要指标实现正增长,基本达到“双过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16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亿元,实现硬过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完成计划的57%;外贸进出口498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182元、15285元。
数据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创新——7月6日,市统计局、市科技局联合发布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评价结果,江宁在全市创新名城建设总指数、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中得分排名均为全市第一。目前,江宁高企总量首次突破1000家,达1108家,居全省各区县第二位;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等重大原始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成效显著,累计集聚诺奖得主、两院院士59名,铺设“一带一路”海外创新链,先后引进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59家。
创新让江宁源源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发展成果则由江宁全体居民共享:今年上半年,江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78%,同比增长14%,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不断加大。1013项农村人居工程完工715个,占计划的71%,68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完成37个,形象进度达94%,创成全省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典范区。
年度实施265项“新都市”建设任务,总投资738亿元,已开工239项,开工率90%,完成投资372亿元。上半年全区新建5G基站1285个,占计划的70%。完成文靖路跨宁杭高速桥东引桥主体、麒麟片区综合管廊工程等项目建设。
今年72岁的潘惟岱是一名中学教师,退休后回到家乡东山佘村。“这些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潘惟岱感慨地说,过去佘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甚至连长江水都喝不上,现在村里通了WiFi,宽阔的马路通往村外,村民们住上了楼房,还买了私家车,“小康日子越过越美,我就留在这里养老,再也不走啦!”
南报融媒体记者 周爱明 杜莹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