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是这个城市的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既塑造城市的形象,又体现城市的气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精神风貌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城市的文化形象决定了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和整体印象。
近年来,“徐州”作为城市名称所彰显出来的正能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究其原因离不开这些年来我们对城市文化的铸造与城市精神的彰显。由市委、市政府倡导推动的“舞动汉风”文化工程,把文化作为灵魂、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扎实推动一系列文化举措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站在新岁的门槛前,回望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过往一年的文化建设历程,欣慰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犹记2月5日,在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礼堂观看新编柳琴戏《迁变》的情景。《迁变》以徐州城市建设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基层拆迁干部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如何将这一恢弘磅礴的城市变迁主题,融入到方寸舞台之上,主创人员付出了努力。在演奏效果上突破了柳琴单一的表演形式,实现了柳琴在多种乐器中游刃有余而又主题鲜明的表演效果;在舞台表演上,实现了舞美、声乐等现代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这样的柳琴戏表演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汇聚了时代特色,实现了多种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这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舞美与唱腔相协调的艺术大戏,首演便赢得了满堂彩。
赢得满堂彩的何止是创新的柳琴戏呢?夏风清凉日,《汉风华章》室内版在****政治部文工团前线大剧院拉开帷幕。暑气正热时,以“同享阅读快乐,共建美好徐州”为主题的徐州市首届“汉风读书月”暨淮海书展正式启动。秋风乍起间,从彭城大地走出的“蘑菇头”李琦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决赛中,以一首深情的《真实》,摘得比赛的桂冠。国庆长假前,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品聚集地——淮海文博园开门迎客,成为徐州城市文化新地标……
这一年的徐州文化可谓好戏连台,春华秋实。因为职业的关系,笔者对徐州文化的每一个重大项目都给予了关注、体验与研究。在“汉风读书月”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徐州籍著名作家赵本夫为广大读者作专题讲座。笔者对赵本夫先生的一段话记忆犹新。他说:“徐州读书文化积淀很厚,我觉得它对整个社会风气、整个民气的改变有着极大的好处,读书月持续地号召读书,尤其政府出面号召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浮躁之气在消除,走向平和平稳,走向一种从容。”浮躁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浮躁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戾气嚣张。而在文化积淀深厚的徐州,由政府倡导全民读书,形成书香四溢、从容不迫的“和静典雅”之气,实在令人鼓舞。
一个城市的风气、气象乃至气质,是城市文化的外显,它抓不着,摸不到,但是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它存在于城市的山山水水里、高楼大厦间;它落实于市民的言谈举止中,举手投足上。当所有的市民都有机会并愿意坐在剧场里欣赏《汉风华章》;走在文博园中留恋文博珍品;站在观景台上俯瞰云湖浩淼……那么,这座城市所散发的一定是雍容典雅的气象。《中国城市品牌竞争力》中说:“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竞争力,决定于城市的文化实力。”而这种雍容典雅的气象所彰显的正是文化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城市不争而胜,不彰自名,不耀而功。
“五千年的文明,是生生不息的脉搏。”当年张明敏的一句歌词震撼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魄。而现在,我们在徐州文化的行进中,触摸到的是这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与2000余年建城史的古城,自强不息的律动。再过几天,2013将成为记忆沉没于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我们相信无论经过多少时光,只要有人轻轻翻开岁月的相册,那宛转悠扬的拉魂腔、美轮美奂的盛大汉典、如梦如幻的翩翩歌舞以及书香徐州、文博淮海的艺术乐章……都将铿锵回响,鲜活在这座城市历史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