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芳
寒冬来临,各地“送温暖”活动增多,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家有隔代“孤儿”的困难家庭,除需物质资助外,他们更期盼孩子能多些正常的父爱母爱。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含县区)共有6000多名孤儿和“视同孤儿”,其中,有一部分在市福利院集中供养,或由福利院委托给家庭寄养。剩余5000多名孤儿和“视同孤儿”散居供养,由爷爷奶奶等亲属监护。
弥合丧子之痛
养育孙辈成老人精神寄托
“孙子一天天长大,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爷爷一直住院,可怜的孩子,将来可咋办?”12月13日,面对上门慰问的社区人员,鼓楼区琵琶街道八里社区的张翠兰老人,一说起家里的现状,忍不住老泪纵横。
张翠兰已经70岁了,2011年,她的长子在车祸中丧生,患有轻度智障的大儿媳随即出走,再无音讯。4岁的孙子可可便成了她和老伴的寄托。尽管生活艰难,他们还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孙子。辖区街道及鼓楼区包挂领导在慰问时知道这一情况后,可可被“视作孤儿”,纳入社会供养,每月有了800元的基本生活费。
尽管孩子的生活得到了起码的保障,但由于老人的二儿子身体多病,三儿子残疾,都无法代为照顾可可,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孙子,张翠兰感到了“力不从心”。
除了身体力不从心,老人更大的愧疚是,她不会陪孙子玩亲子游戏,不能辅导学习,无法带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场……孙子的童年和其他孩子根本无法相比。
老人说,她不希望“百年”之后,孩子再去福利院生活,希望有好心的人可以收养他的孙子,即便不能收养,也希望有爱心的人士可以经常来看看可可,带他玩耍,陪他游戏,鼓励他成长,让他能够享受到阳光般的“父爱”和“母爱”。
爹死娘走失
“视同孤儿”范围在不断扩大
他的遭遇和张翠兰老人有所不同。
12月12日,在云龙区大龙湖街道刘桥村一组,陈锦春正在家给孙子洗棉裤。尽管粗糙的大手上裂开了四五道口子,他似乎没有感觉。
陈锦春66岁了,孙子刚出生两个月,儿子便遇车祸死亡,肇事司机逃逸,至今没有破案,没任何补偿。随后,孩子的母亲也不知所向。由于老伴身体不好,孙子浩浩就由爷爷一手照料。
陈锦春和老伴每人每月130元的失独补助,每人每月70元的新农保,每年几百元种粮补贴,就是这特殊的一家三口的生活保障。孙子的穿用,几乎全是捡拾别人家的,奶粉对他们来说,更是奢侈品。
然而,让老人更为担忧的是,他已是奔70岁的人了,自己没有兄弟可以依靠,姐妹已过世,面对将满3周岁的孙子,要户口没户口,要学费没学费,经历过失独打击的陈锦春十分茫然:孙子的未来究竟该咋办?
浩浩可以办户籍吗?
就此,记者从新城公安分局大龙湖派出所了解到,社区民警已了解到浩浩的情况,并通过多方查找,办齐了孩子母亲、外祖母放弃监护权的手续,浩浩随爷爷落户的申报材料已送交审批,预计两个月内能办好。
浩浩可以享受孤儿待遇吗?
云龙区民政局副局长陈涛表示,浩浩取得户籍后,到办事处民政科提出申请,可享受“视同孤儿”待遇,每月发放800元生活费,且这个标准会不断上调,一直到18岁,如孩子继续读书,则供养到大学毕业,期间的学费、医疗费等仍有其他渠道的救助和帮扶。
“孤儿关爱”公益项目少
期待更多家庭与孤儿“结亲”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孤儿生活保障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散居孤儿生活标准已从原先的400元提升到了800元,明年还将提高。”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表示,虽然孤儿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大多数孩子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精神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云龙区民政局副局长、中级社工师曹焱胜表示,“视同孤儿”除生活保障外,情感抚慰、精神慰藉将成为更加重要的社会工作。然而,尴尬的现实是,在现有的志愿者结构中,大学生和中老年是主力,那些学历高、收入高的年轻“精英爸妈”较少。在现有志愿者组织中,服务项目也多以老年服务、矛盾调解、婚姻家庭、健身保健、留守儿童为主,孤儿关爱项目少。所以,在未来的公益项组织中和公益实践中,期待更多有爱心的父母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能经常上门看望、陪伴、鼓励、关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