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开局平稳、质态趋好、后劲增强”的总体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主要指标稳中有升,发展速度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列入人代会目标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实际到账外资5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人代会目标序时;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全体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投资等指标增幅位居苏北前列。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经济稳中有增。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38.1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增加值751.5亿元,同比增长9.8%。全部工业入库税金完成85.9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6月底,全市工业用电累计完成5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4+2”升级版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001.5亿元,完成年度总量目标的50%,增长5.9%。四大主导产业中,食品产业产值增长15.9%,盐化新材料产值增长12%,特钢及装备制造产值增长14.8%。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1-6月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575.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GDP比重达40.9%,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4+3”特色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出台加快“4+3”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年度工作方案,编制“4+3”服务业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200个5000万元以上“4+3”服务业特色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6.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4.2%。29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201亿元,实现税收13.7亿元,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3万家,解决就业10.5万人。农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预计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63.1万亩,较上年增加1.5万亩,预计夏粮总产175.9万吨。“4+1”现代农业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建设小麦高产万亩示范片30个,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9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6万亩,成立淮安大米产业联盟,饲料产能全国领先,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列全省第二和苏北第一。
“三驾马车”支撑强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投资带动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9.9亿元,同比增长15.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888.8亿元,同比增长17.1%;房地产开发投资171.1亿元,同比增长9.3%。民间投资占比继续提升,上半年,全市民间项目投资完成716.1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量的比重为80.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市项目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8.6%。全市220个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513.9亿元,占1072亿元年度投资计划的47.9%,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11个省重大淮安责任项目完成投资80.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5.8%;8个省市联合项目中,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省际高速公路等进展顺利。外资外贸持续拓展。1-6月份,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23个,协议外资15.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总量苏北领先。全市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2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4个,大项目数量苏北第一。总投资1.2亿美元的伊弗特精密零部件、1亿美元的华德电池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全市外贸实现出口13.9亿美元、进口3.4亿美元,有进出口、出口实绩的企业分别为698户、633户,同比分别增加64户、52户。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达37.2%、16.7%。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7亿元,增幅位居全省第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全市23类商品零售活动中,有20类实现增长。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烟酒类等增幅较高,分别增长62.5%、23.8%、23.4%。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改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建成“建设项目数字化联合图审系统”,实现一次性受理、申报、反馈,形成了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体系,涟水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盱眙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法在全省推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便民服务热线整合等工作有序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初步应用并入选省优秀改革案例,高沟小城市等3个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功能片区规划获省批复实施,“智慧淮安”、“美丽蒋坝”等PPP项目稳步实施。农村改革攻坚突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入推进,金湖获批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实现产权交易平台乡镇全覆盖。“营改增”工作全面推开。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163.8亿元,增长8%,税收占比达81.3%,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实效。完成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78.9亿元,增长29.2%;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35.5亿元,增长21.3%,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新开业兴业银行、南京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5户企业挂牌新三板。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运行质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8件,科技服务业收入达80亿元。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技术转移(淮安)中心正式签约,盱眙凹土产业园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清河新区获批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盐化新区获批筹建省级苏淮高新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产值940亿元,同比增长19.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7%,较去年底提高近2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共有786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投入同比增长45.6%,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今年61个新开工亿元项目中,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占49.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8个百分点。膳魔师家庭制品、杰杰工具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建设,已建成11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2个项目获得省大中型企业装备升级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数和补助额列苏北第二,对全市工业制造水平提升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民营主体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累计新登记私营企业8487户,同比增长15.5%,私营企业总量6.8万户,同比增长19.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8683户,同比增长0.4%,个体工商户总量22.5万户,同比增长11.3%。
民生建设常抓不懈,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实施援企稳岗补贴和失业保险降低费率政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972人,同比增长9.2%,登记失业率为2.24%,农村务工人员返岗率达96.3%。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和“同舟计划”专项扩面行动,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指标不断巩固,实现低收入农户和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全覆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南京外国语学校淮安分校、生态新城高级中学等正式开工建设,启动异地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工程,新获批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相当于历年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县区为单位实现全覆盖,淮安大剧院正式启用,市文化“新三馆”、清江浦1415街区、御码头运河文化中心、阅读中心加快推进,成功举办国际智力运动联盟智力运动精英赛等重要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