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径

来源: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9/20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发展生态经济,既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贯彻“两聚一高”战略部署的时代要求,也是泰州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发挥泰州优势的题中之义。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致力在打造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上取得关键突破。”市委书记曲福田强调,要瞄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把泰州里下河地区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诗意栖居大公园、水韵江苏新样板,把长江经济带泰州段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高端产业集聚、港口城市融合的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田园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写好“泰州答卷”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乡村复兴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江苏推进“两聚一高”的创新举措。省委书记李强今年4月在泰州调研时首次提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要求。

  立足水城水乡特色,不断加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力度,泰州正致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新路。

  “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目前,全省确定的45个首批试点村中,泰州市占了5个,分别是姜堰桥头镇小杨村,兴化缸顾乡东罗村、海南镇刘泽村、陈堡镇唐庄村,泰兴黄桥镇祁巷村。

  822日,市委市政府主办高层次专家咨询会,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有关领导,及十多位国内顶级的专家学者汇聚泰州,为打造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泰州样板”提供智力支撑。

  围绕有令人向往的田园景观、有特色鲜明的乡愁文化、有致富农民的特色产业、有配套便利的公共服务“四个有”建设目标,我市既聘请大院大师领衔策划,又广泛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参与,切实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增强群众认同感。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试点一批、储备一批、带动全面”的思路,结合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统筹推进省级、市级试点,力争首批试点村年底前出雏形、明年上半年出形象,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写好“泰州答卷”,打造“泰州样板”。

  围绕“小、精、特、美、新”五要素,泰州特色小镇建设同样有声有色。

  市委市政府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出台了全市特色小镇规划编制要点,组织开展了专家咨询会、规划评审会和规划成果汇报会,以及上海招商会和全市特色小镇推进会,对规划报批、项目招引建设、小镇功能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和形成推进合力作出了部署。目前全市首批培育创建的10个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823日晚,全市特色小镇规划汇报会召开,专题听取10个特色小镇规划优化完善情况汇报。市委书记曲福田在点评时强调,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创新发展新空间新平台新动能。

  当下,各地正进一步细化项目进度,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全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尽快出形象。

  发展生态经济,绿色农业当是应有之意。兴化大米、靖江芋头、泰兴白果、溱湖簖蟹、上膳源有机蔬菜……众多“泰”字号农产品品牌支撑起泰州生态农业的新高度。目前,全市申报认定“三品”产地680家,获证有机农产品114个、绿色食品313个、无公害农产品2092个。2012年,泰州全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6年,农业部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2015年度),泰州达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现代化水平。如今,瞄准绿色农业发展,我市正致力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打造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 

  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里下河地区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我市里下河地区涵盖兴化全域和姜堰溱潼、桥头等8个乡镇,是全省“1+3”功能区划分的关键节点,也是全省里下河地区核心腹地,面积285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0万亩,有13000多条河流、23个湖泊湖荡。

  今年4月,省委书记李强调研泰州,强调要把里下河地区特别是兴化作为全省的大公园来打造,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发展新路。

  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的提出,为泰州人开阔了新视野新思路,布置了新课题新要求,明确了新使命新任务。市委书记曲福田指出,要高点定位,积极发挥沿江产业优势和里下河生态优势两方面叠加效应,保护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培育发挥好富有特色的生态优势和竞争力,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富民之路,实现更有含金量的绿色GDP、金色GDP和幸福GDP

  617日,《泰州市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涉及188万人口的我市里下河地区将翻开发展新篇章。来自中财办、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13位专家参加评审。

  专家们认为,规划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是“两聚一高”在泰州的具体实践,可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致富百姓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将大力实施湖荡湿地生态修复、现代田园水乡靓化、生态精品农业提升、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等8大生态经济示范工程,实施78项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宜赏宜玩宜游的全省生态公园、全农业产业链的全省绿色农场、彰显乡村特色的全省田园水乡、水乡“深呼吸小城”的全省天然氧吧,从而推广“生态+”模式,以生态优势增强对创新资源要素的吸附力,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里下河地区绿色发展、洼地崛起。

  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 

  在打造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放眼泰州,不仅北部的里下河地区要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两聚一高”时代答卷,南部的长江经济带也肩负同样任务。

  “决不允许为了项目发展牺牲环境,决不允许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的条件,决不允许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污染产业,决不允许让我们的各类平台、园区和项目载体成为新的污染源。”市长史立军说,泰州要切实坚持转型发展的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贯彻落实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泰州方向明确:始终将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对已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要加强整合,做到集约高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对尚未开发的岸线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更加注重环境效益,不断拓展生态功能。

  合理布局沿江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做到“岸上看江、江上看岸”都有好风景;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把产业高地建成生态高地;突出抓好沿江化工整治、从严整治、统筹推进,确保完成既定目标……泰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正朝着打造全省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率先转型的引领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在靖江沿江开发规划中,老十圩港至罗家桥港段长江岸线被列入生态保护,该市还划出了下青龙港至靖如界河段湿地保护区、江心洲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靖江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靖江生态和湿地保护岸线长1618公里,占该市长江岸线的三分之一,这些岸线资源将永久“不开发”。

  泰兴市也在积极谋划做好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文章。该市将确保年内关停并转化工生产企业47家,到2018年将化工生产企业控制在100家以内。以泰兴经济开发区为例,今明两年将关闭化工企业30家,取而代之的是低碳环保、高科技项目,将有力推动园区绿色转型。

  高港区有20公里长的长江岸线,其中绝大多数是-12.5米的深水岸线,可建造5万至1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且航道近岸终年不淤,堪称整个长江黄金水道的“白金岸线”。然而守着这样的“摇钱树”,高港人却刻意“留白”了2.2公里生态岸线,并清理了4.2公里岸线,建成海军文化主题公园、春江花月夜景区、大桥风光带等。江堤景观大道两侧绿树成荫、错落有致,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形成6公里多的滨江生态保护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的好去处。

  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优美的环境,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