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扬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项目质量优化年为契机,下大力气抓项目、促投资,切实以高质量投资成效支撑带动高质量经济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加强系统谋划
科学谋划重大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把推进项目招引落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认真组织编制亿元以上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更加注重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既有明确的“时间表”又有详细的“任务书”,蓄积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2018年,安排市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60个,总投资46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1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09个,占比达67%。在市级重大项目中再择优申报省级重大项目,共有25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库,项目总数和实施项目数均位列全省第5。
精准实施政府投资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功能,科学编制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强对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和城市建设类项目的支持力度。2018年安排政府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2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亿元,安排市级财政资金34亿元。
超前谋划交通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过江通道等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积极打造“外高内快、主次匹配、快连快通、好寻好停”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坚持把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当务之急,重点推动宁扬城际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润扬第二过江通道、龙潭过江通道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动江广高速公路改扩建、沪陕高速枣林湾互通、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湾路、S352江都段建成通车,开工建设G345仪征新集至刘集段、G328江都段、扬子津路,启动润扬路、运河路、江平路快速化改造。
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动重大项目
围绕产业体系完善推进项目落地
成功招引落地科创载体和先进制造业项目191个,今年计划新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汽大众仪征整车二期工程、总投资150亿元的宝应光伏渔光互补发电“领跑者”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中航宝胜和武汉长飞海底电缆光缆复合项目等重大工业大项目50个,产业规模和结构实现了新跨越。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动能
本土企业通过与一批国字号企业的合作,成长了一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和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在装备水平、研发能力、人才集聚和制度创新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扬州)科创中心研究院、联环药业一类新药、中化集团高强防护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科创载体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正逐步形成。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支撑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呼应上汽集团、中集通华等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及零部件产业需求,深入研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匹配问题,加强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实施大众汽车、江淮汽车等整车项目和东升汽车零部件、九龙汽车智能制造、德威尔汽车减震器等20多个核心配套项目,初步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导向 落实机制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
坚持多层面解决用地制约,更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促进项目高效实施。今年一季度,市发展改革委共上争各类资金近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让“窗口多一项服务,群众少一次跑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署,根据市政府要求,牵头制定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政策文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联合市财政部门完善2018-2020年PPP项目库,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开放力度,认真处理好支持项目发展与严控政府债务的关系。
强化项目管理
严格履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下达投资计划,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切实防范化解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充分利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日常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跟踪审计和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