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加速隆起沿海经济带

来源:盐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6/18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5


盐城是江苏省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海域最广、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于此。盐城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隆起沿海经济带的部署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工作路径,加快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一、推进绿色转型,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一是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现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超500家,其中东风悦达起亚累计产销突破500万台。机械装备、纺织等重点支柱产业,规上企业分别超过1100家和580家。2018年,全市510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新增省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9个。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加码,盐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8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39%,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三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对经济发展贡献率50%以上,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四是现代农业提标扩能,全市粮食总产量140.7亿斤,调减低效粮田74.2万亩,新增设施农(渔)业面积14.5万亩,获批省现代农业科技园4家,东台、大丰通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五是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7%,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4家。

二、推行“两海”路径,开放开发格局加快形成。发力推行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战略路径,以开放元素激活沿海动能,以接轨上海推动开放沿海,将沿海独特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的现实优势。一是综合交通不断完善,2018年盐城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超亿吨,滨海港区30万吨级深水航道等工程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盐青铁路正式通车,通往北京、上海的徐宿淮盐高铁、盐通高铁即将开通,盐城驶入“高铁时代”。南洋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运营,全年旅客吞吐量182万人次。二是重大项目快速突破,发挥滨海港工业园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动力引擎”作用,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启动建设,宝武钢铁等一批百亿、千亿级项目落户滨海港工业园区,中海油滨海LNG等项目开工建设,东台领胜3C智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发展的势能加快集聚。三是开放载体加快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盐城节点城市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湿地保护示范城市、开放江苏沿海中心城市、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世界绿色智慧能源先行区。2018年全市“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9%,新设投资项目116个。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准,中韩产业园合作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第一届中韩产业园合作交流会等在盐城召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盐城优势产业及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推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一区三基地”建设。

三、推动绿色跨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绿色水平持续提升,坚决贯彻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深入推进“263” “绿盾2018”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家、国家绿色园区1家。二是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新增成片林15.45万亩、改造既有林16.8万亩,建成森林小镇24个、森林村庄112个,城镇绿地新增3447公顷,绿化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整治城市黑臭河道21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4%,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消灭劣Ⅴ类。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21条河湖“一河一策”整治行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三是生态效应逐步显现,拥有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滨海湿地,已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举办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湿地公园各1个。

在肯定成绩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发展活力与动力还不强,科技创新支撑不够,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三市”战略,扎实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两海两绿”路径,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一是着力优化沿海产业布局。按照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构建陆海统筹、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大丰区、盐都区、亭湖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盐南高新区,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打造东部沿海汽车名城、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基地、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临港物流基地。滨海县、响水县和滨海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性能金属材料、现代物流等,打造东部沿海现代化大工业基地、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对外开放重要门户。阜宁县和建湖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环保滤料、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等,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绿色城镇特色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生态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东台市、射阳县和大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绿色食品加工等,创建长三角一体化全域“飞地经济”示范区。

二是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潜力产业,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重点突破宝武盐城绿色精品钢基地等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增量大突破带动发展大跨越。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实施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有序布局、务实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培育生态旅游,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建设旅游景观公路,建设西部湖荡湿地、东部黄海湿地等一批特色景区,打造全域旅游精品,推动旅游与生态保护、体育产业、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争创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筹办世界湿地生态旅游大会,举办旅游系列宣传活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三是着力推进三港融合发展。突破港产规模,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作用,加快推进临港重特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海洋航运、旅游康养等高附加值海洋服务业,推进弶港、黄沙港等渔港经济区建设。提升港口能级,实施盐城港扩容提升工程,加快建成大丰港区10~15万吨级深水航道、滨海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响水、射阳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等航道工程,推进淮河出海二级航道、滨海港直连工程、连申线通江以及疏港航道达海工程和滨海港区30万吨级航道码头进程。加快沿海高铁、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以及通港道路、疏港航道等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港城建设,结合主体功能区、工业园区和临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施产城融合核心区和临港产业配套区一体化规划建设,提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带动沿海经济带隆起。

四是着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区域中心打造,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市县协同发展,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加强主体城区建设,扎实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提升中心城市产业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组团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升级版和都市经济新的增长极。谋划部署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加大接轨上海力度,深化产业接轨、市场接轨、科创接轨,以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接轨水平的提升和投资结构的优化,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打造长三角北翼都市圈。

五是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体系,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主力“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千家高企培育计划,支持有潜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创新园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为牵引,围绕海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辐射带动苏北和沿海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