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分中心签约和授牌仪式近日在宁召开。全省共有26家省、市、县级医院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分中心。
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兰青副主任介绍,当前江苏省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正在向“全过程覆盖、多维度落实”的目标迈进。体系的建设需要一流的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团队和规范的科学流程。此次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与来自全省26家医院的代表在此举行分中心的签约和授牌仪式,将进一步推动ECMO等急救技术在我省的开展、交流分享并建立规范,也将更好的打造江苏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为急救医学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奠定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从而提高省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为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疑难危重患者编织起一张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生命救治网,造福社会造福百姓,为健康江苏做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便在全国率先开始进行急诊ECMO团队的建设及临床实践,并多次远赴江苏南通,常州,无锡,淮安,宿迁,以及安徽省的天长、马鞍山等地装机会诊,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2018年1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又成立了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在唐金海院长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急诊中心联合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科、ICU、麻醉科和呼吸科等优秀品牌学科和专家团队组建成一流的救援团队。中心通过现有的7台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系统,目前已经开展近200例ECMO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达41.7%,在国内急诊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尤其在心肺复苏体外生命支持(ECMO-CPR)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家着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作为区域型医疗中心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有能力也有责任,通过与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单位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省应急体系的建设,提高全省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形成更加规范标准的急救流程和江苏经验!
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治疗中心副主任张劲松教授告诉记者,体外循环技术从1953年首次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并获得成功,已成为心脏手术不可或缺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称为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如:膜式氧合器出现、抗凝控制技术完善、置管技术的成熟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逐步走出手术室,用于心源性猝死,心源性休克,重症心肌炎,ARDS,急性肺栓塞,急性中毒等所致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救治,该技术通过提供心肺功能支持,为危重病人的进一步救治,保驾护航赢得时间,已经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一线支持措施,它代表着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救治水平和能力。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脑功能“ 掌握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就是掌握挽救生命的时间,就有可能是给病人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随着江苏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救治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医院,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全省重大医疗技术的引领和推广作用。
作为基层医院的代表,也是本次26家分中心之一的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杜叶平主任告诉记者,该院做为淮安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主要承担市内及周边地区急诊危重病救治任务。年急诊量达十二万左右。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该地区的急诊危重病救治中应用也才刚刚起步。
目前日常急诊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难题。有部分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严重脑卒中、严重多发伤等极危重病人在就诊时就已经发生严重循环、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因设备、技术等诸多原因,除常规救治方法外已经无法在救治时间窗进行有效病因治疗。对于这类极危重病人,如果能及时实施ECMO救治技术,可以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甚至挽救生命。但是这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需多科协作的系统救治的工程,设备也较为昂贵,专业技术要求高,所以,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开展这项技术还有一定的制约。
此次,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全省26家医院率先设立了体外生命支持分中心,通过送技术到家,使我们能更好地得到他们强大的技术支持、人员的培训与经验传授。真正体现了“危重病就近就急救治”的急危重救治理念。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淮安分中心。这将对我们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起到极大的支持、帮助和推动作用。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