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开始变清了,又有鱼捕了,我心里也越来越敞亮。”
雪堰镇滆湖村渔民谢雪宝对太湖充满感情,“3岁就开始跟着父辈在滆湖学捕鱼,今年已经56岁了”。2007年夏天,是一个让他痛心疾首的季节,蓝藻暴发,他养在滆湖的花白鲢死了1万多条!当时,谢雪宝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靠捕鱼为生。然而,一天天变清的水质,让谢雪宝保住了“老饭碗”。
这得益于我市对太湖流域常州段3年多来的持续治理。
近年来,我市对照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太湖治水“攻坚战”。
关闭化工印染企业1000多家
2007年至今,全市共关闭化工企业949家、印染企业78家、电镀企业4家,污染企业搬迁入园28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设备398台(套)。全市范围内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定位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禁批的项目。从2008年开始,对污水处理厂及印染、化工、电镀等6大重污染行业企业实行提标改造,2009年至今还完成了240家重点污染源雨污分流、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目前,电镀行业已完成整治,全行业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装备水平大幅提高;250家印染企业、179家化工企业已基本完成治理,43家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中。
治理农业面源,大量拆除网围
目前,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68%,化学氮肥使用量比2007年减少了9.8%,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比2007年减少了14.3%。在2008年完成13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整治的基础上,2009年完成了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划定工作,建设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155处、沼气工程91处,向20家养殖场配送了沼气发电机组,建成7家有机肥厂,形成11万吨/年有机肥生产能力。拆除滆湖网围3.84万亩,网围面积压缩到1.1万亩,超额完成1万亩;长荡湖网围面积已压缩至3.5万亩,并规范安置到位;建设池塘水循环利用示范工程6000亩。
3年建成投运29座污水处理厂
2008年至今,全市共建成投运市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等2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156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7.2万吨/日;建设了15个老集镇和328个村庄的点源治理工程。目前,全市规划建设的43座城市、乡镇及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能力达102.7万吨/日,污水管网累计达3031.4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87.6%,比2007年上升5.4个百分点。全市需提标改造的22家污水厂已完成18家,其余均在加快实施中。在运河东西两段各建成船舶垃圾收集站、油废水回收站2座,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流域综合整治
全力推进漕桥河、太滆运河、武进港、直湖港等小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漕桥河整治规划的7方面26大项工程提前完成,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建成截污驳岸4.44公里,清淤河浜59条,铺设污水管道40.8公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4座,投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7个,关停并转化工企业58家,建成企业雨污分流及提标改造25家和陈巷浜、西大河浜生态修复工程。太滆运河、武进港、武宜运河、直湖港整治工程2009年共投入资金21.8亿元。2010年,新增苏南运河、滆湖、长荡湖等5个小流域整治工程,目前列入计划的80项小流域整治工程已完成64项,在建14项,完成率达80%。
生态修复
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开展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建成2万多亩林地及湿地,完成21条环太湖河道、286条县乡河道和9565个村庄河塘生态清淤,完成竺山湖8.6平方公里共计292万方的清淤。建设了入太河道以及滆湖、长荡湖周边8900亩生态湿地,在上游入太湖河口种植了8000亩水葫芦、芦苇等水生植物。全市建成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55.3万平方米、生态沟渠3.65万米。2007年起每年开展太湖蓝藻巡查巡测、打捞及安全处置工作,努力做到“日产日清”。
截至目前,2008年起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太湖水污染治理1888个重点工程已完成1790个,其余正在积极推进中。未来,常州还将继续抓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强化治理工程长效管理和污染源监管能力,力保太湖水质日渐变清,让千年太湖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