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振雄风留浩气,兔迎盛世启新程。在辞旧迎新之际,江苏常州海事处迎来了她的十岁生日。
2001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常州海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在这3600多个日夜里,常州海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龙城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辛勤耕耘,忠实履行 “保障水上安全,保护水域清洁,维护国家**”的海事职责,发扬“艰苦创业,以苦为乐,奋发有为,甘于奉献”的常州海事精神,为维护水域航行安全、推动港口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亮点1: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事故发生率降低40%
十年来,常州海事切实围绕水上安全监管中心,充分整合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资源,努力探索监管规律,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切实提高监管效能,促进长江常州段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步发展。2010年长江常州段日断面平均船舶流量近3000艘次,进出港船舶达65594艘次,船舶载运货物量达5349.7万吨,其中危险货物达227.6万吨,而一般及以上事故发生率仅为万分之0.03,与2001年相比降低了40%。十年来,渡口渡运车辆超过300万车次,渡运旅客近1000万人次,未发生一起渡运事故。
面对港口经济飞速发展,船舶流量持续增加,监管压力日趋加大,常州海事处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方式。认真贯彻落实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先后实施了“打击船员持假证上船任职”、“整治大船小证”、“安全生产月”、“隐患治理年”、“打击超载、打击逃逸签证”等一系列专项治理;加强对辖区码头、浮吊、渡口等单位的安全监管,种种举措营造了和谐有序的水上通航环境,常州海事处也因此被常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亮点2:服务经济发展卓有成效,船载货运量增长30倍
十年前的常州港口,仅仅拥有万吨级泊位1个(临时开放),千吨级泊位2个,年进出港船舶仅2623艘,港口吞吐量不足80万吨,危险货物品种仅4种2.1万吨。如今的常州港口,万吨级泊位10个,千吨级泊位10个,在建千吨级泊位3个,拟建万吨级泊位3个、千吨级泊位15个,年进出港船舶超过6万艘次,辖区危险品品种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现在的53种,达220万吨,一个展示常州国际形象的开放式港口已经显现。这其中倾注了常州海事人辛勤劳动的汗水。
围绕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全力维护录安洲港区开发,加强录安洲1、2、3号泊位、管线桥等重点工程的维护,积极推进危险品锚地建设,推动锚地公司化管理;积极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十年来未发生一起船舶污染水源地事故,保障了常州数百万市民饮水安全;积极推动电子口岸建设;实行24小时服务,开设集装箱绿色通道,开拓常州集装箱市场,十年来集装箱货运量实现新的突破,2010年更是突破了10万标箱;充分发挥口岸查验牵头单位作用;积极维护超大型船舶安全进出港,大大降低了港航企业运营成本。2010年辖区船载货运量达5349.7万吨,较十年前增长了30倍。
亮点3: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升,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5%
2004年7月9日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成立,下设搜救中心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常州海事处负责。为充分发挥搜救中心工作职能,常州海事处完成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辖区及相关单位的搜救力量调查;制订《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工作规程》;编写制订《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工作职责》、《常州市水上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
搜救中心成立以来,共组织协调险情救助204起,涉及遇险船舶178艘,152艘船舶成功获救,838人获救,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5.5﹪。未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和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搜救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亮点4:现场执法能力显著增强,实施行政处罚1501起
成立了水上执法大队和陆域巡查大队,进一步加大现场执法力度。十年来,共立案1514起,实施行政处罚1501起。2010年水上执法大队开展水上巡航6617.9小时,巡航里程达63305海里;陆域巡查大队自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共检查船舶1377艘次,检查码头711座次,危险品船舶作业现场检查100艘次,查获逃逸签证船舶29艘次,发现违章行为95起,纠正违章55起。
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科学整合执法资源,深入开展涉砂船舶整治、“打非”、船舶吨位丈量等专项行动,“打击船舶超载、打击逃逸签证”、安全生产管理年等专项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效。通过整治,船舶定线制执行情况良好,非法黄砂过驳作业区浮吊碍航现象基本杜绝,进出常州辖区、浮吊作业区的大型船舶超载现象已基本消除,小型船舶的超载现象明显减少。长江黄砂交易市场排查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对长江干线岸线、航道保护、水上采砂作业、涉砂船舶、水上交通和治安秩序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2010年,还一举取缔了困扰我处多年的非法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点3个;上海世博会期间,常州海事处更是以入沪船舶8603艘次,人均监管船舶162艘次,数量双居江苏段各辖区第一位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上海世博安保工作。
亮点5: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常州海事以队伍建设促发展。以“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强化廉政和作风建设,将严监管、强作风、优服务融入海事各项工作中,打造出一支规范化、廉洁型队伍。
领导班子成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形成符合海事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实现任期目标。十年来,共计组织中心组学习71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67次。
队伍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目前,35周岁以下职工占64.2%,硕士研究生占26.4%,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占84.9%。“十一五”期间,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46人,比例增长了10.5%;综合管理人员17人,比例下降了17.86%;具体执法人员31人,比例增长了5.67%,队伍结构显著改善。在江苏海事局范围内创造性地启动了富有领先意义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并启动了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英语培训方案,开展将高学历人才转化为高素质人才课题研究,通过雅思培训、“学习日”等形式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同时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试行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亮点6:基建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十年内三易其址,软硬件设施焕然一新
十年前的常州海事只有租用的几间空荡荡的办公室,两艘老旧海巡艇和9双充满期盼的眼睛。码头经常是半个月看不到船,相关监管业务没有授权和开展,监管和服务对象很少。为改变落后状况,十年来,常州海事坚持从办公设施、车辆、船艇装备等入手,争取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焕然一新。
2003年位于黄山路50号的办公用房建成投入使用,结束了常州海事没有自己办公用房的历史;2008年为配合常州市市政统一规划部署,8月30日-8月31日两天内完成置换搬迁。
目前,总建筑面积达11685平方米的常州海事处暨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综合业务用房已基本建成;常州港录安洲港区联检大楼中的770平方米海事业务用房已投入使用;全处现有执法车辆14台,海巡艇3艘,趸船3艘。推广使用了2.0船舶动态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海巡艇无线CCTV监控系统,接入录安洲码头CCTV监控系统;加强OA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办公自动化;将海事监管与手机相结合,加强海事通应用,目前已配备了38台海事通,实现现场执法人员人手一台。
亮点7: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海事管理迈向现代化、人文化、法制化、国际化
开展海事职权与责任分级研究,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和体系运行,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十年间共完成制度立、改、废226项,完成体系制订及修改3次。继2009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档案单位后,2010年再次成功创建江苏省五星级档案工作单位;车辆管理及船艇管理工作多次荣获江苏海事局先进班组、标杆艇荣誉称号;认真开展财务工作,确保规费应征不漏,2010年规费征收已达2657万元,是2001年的33.2倍。
2009年建成常州海事处效能协同办公门户,全面使用OA系统,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采购桌面管理系统并配置配套设施,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保密工作走在海事系统前列;持续完善网络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全处共有网络链路9条,视频会议系统2套,所有办公场所全部接通内、外网;建成了GIS、VTS、AIS、CCTV终端接收系统,推进重点基建项目的信息化配套建设,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效能,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亮点8:文明创建持续推进,常州海事形象深入人心
以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服务常州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建设“三个海事”、推进“三个服务”为目标,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和组织机构,先后与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海事局、中天钢铁集团、泰州海事局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大力加强宣传工作,2010年宣传报道实发量达到了712篇,较2001年增长了近10倍。
通过持续宣传贯彻,文明创建实践不断深入,创建的理念全面提升,全处干部职工能够自觉将创建工作融入海事中心工作,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由点到面、整体推进的创建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文明创建成果。多次获得“常州市文明单位”、“江苏海事局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青年集体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2009年6月被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评为水上搜救先进集体。2010年被中共常州市委授予2008-2009年度“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称号,2009年与2010年共有2位同志被授予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顾过去,常州海事锐意进取,稳步发展。面向未来,常州海事将进一步围绕水上安全监管这个中心,蓄蓬勃之势,擎科学发展旗帜,秉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把常州海事建设成为机制健全、监管到位、反应快速、执法规范、服务优质的海事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