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境内12.5公里的长江上,布满了常州海事人10年风雨之路:坚守“长江门户”,为常州对外开放搭建平台;保护饮水水源,确保常州人喝上“放心水”;实施江上搜救,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最高点和最低点
录安洲港区开发如火如荼,作为垂直管理部门的常州海事处没有当“局外人”,而是积极参与泊位、管线桥等重点工程的维护,推进危险品锚地建设,推动锚地公司化管理;落实市政府关于扩大录安洲集装箱运输量的要求,实施集装箱电子申报,帮助开拓常州港集装箱市场;想方设法构建超码头负荷船舶审批渠道,2010年维护153艘次超大型船舶安全进出常州港,既为码头节约大量成本,更是增加了常州港进出的货运量。
2009年4月,江苏金洋造船有限公司承接的第一艘国外订单“汉图亚”号,造价达1800万元,但在相关手续办理上搁浅,合同无法如期履行。正当企业一筹莫展时,常州海事处领导积极出谋划策,深入企业现场调研、办公;会同常州、金坛市政府领导及企业负责人多次拜访上级机关,寻求滞后的船舶重新检验和发证途径;与口岸办共同牵头,为企业在出口岸审批和办理相关查验手续方面寻找“捷径”。在各方通力合作下,相关证书及时办理到位。2009年9月11日15时,“汉图亚”号正式启航,出口英国,书写了常州游艇出口新纪录。
常州海事处自2001年1月18日成立以来,一直以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推进常州对外开放为己任,构建“服务水平攀升到最高点、服务门槛降低到最低点”的服务型海事工作机制,先后推出“12345”服务机制,恪守“八承诺”、“九公开”、“十严禁”监督机制,制定17条服务地方经济、关爱企业发展的工作举措。2010年集装箱量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了63.93%,船载货运量达5349.7万吨,较十年前增长了30倍。
为市民把好自来水总入口
常州段长江主航道日断面船舶流量近3000艘次,可10年来我市未发生一起取水口水源污染,常州海事对水源安全的妥善保护,让百姓饮水无忧。
记者了解到,魏村取水口是我市居民饮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取水口所处水域位于德胜河、孢子洲夹江、录安洲夹江和长江主航道交汇处,长江主航道船舶频繁往来,船上生活垃圾的倾倒及事故,极易造成货物、油类的泄漏,极有可能威胁取水口的水质。
2009年7月30日下午3时50分,长江常州段孢子洲过驳作业区内一艘常州籍浮吊船“常州浮695”机舱突然起火,在大风作用下,火势非常凶猛,浮吊船被滚滚浓烟淹没。此时,整个过驳作业区内停满了300艘正在作业或躲避台风的船舶,火势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更令人担忧的是,起火地点位于魏村取水口上游,一旦发生柴油泄露,将对数百万常州市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情况万分紧急。
正当大伙焦急万分之际,常州海事两艘巡逻艇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组织交通、疏散船舶,采用应急消防设备协助灭火,拨打119报警,联系圩塘汽渡,借助渡船运载消防车赶到现场施救。在海事、消防、汽渡等多方的通力协作下,4时35分,大火被成功扑灭,船上人员无伤亡,更没有发生泄露污染事故。
由于在水源地保护中的突出成绩,2009年常州海事处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环境管理贡献奖”。
黄金水道上的坚强护卫
庞大的船舶流量,带来了沿江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是保障港口经济发展的基础。”常州海事处处长李旌告诉记者,十年来常州海事以构建安全、和谐的水上交通环境为目标,在巡航检查、危管防污、奥运及世博安保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海事监管和服务水平,确保常州辖区安全,十年中,辖区事故发生率仅为万分之0.03。
为更好履行好百姓生命财产保护责任,2004年7月9日,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成立,常州海事制定《水上搜救中心工作规程》;编写制定《水上搜救中心工作职责》、《水上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建立辖区码头单位、渡口、浮吊业主及过往船民联系方式信息库;推进建设集成4S执法指挥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
2010年12月29日,常州海事处海巡0849船长田爱林为了救助失火船舶,防止船舶油柜爆炸,保护水域安全,奋不顾身,在给油柜降温过程中窒息休克,保住了一方平安。
中心成立以来,共组织协调险情救助204起,涉及遇险船舶178艘,152艘船舶成功获救,838人获救,人命救助成功率95.5%。未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和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在保证常州水域安全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