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来源:常州日报 2011/2/17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3

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行政执行力

问题的提出

中国***革命委员会常州市委员会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政府行政执行力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执行力势在必行。

建议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制度落实;重视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

二是构建组织高效的执行机制,通过制度保障提升执行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优化组织架构,制定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构建规范有效的政府执行流程。

三是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三大执行主体建设。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建立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督促机制;注重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四是强化领导干部问责,完善科学评估考核和执行监督机制。明确各政府职能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建立完善政府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制度;规范行政问责规则和程序。

五是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执行力文化。

完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机制

问题的提出

中国民主同盟常州市委员会认为,建设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破解瓶颈,实现运行机制的完善和体制创新是关键。

近年来,我市特色农业园区数量规模不断增加,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现代园区脱颖而出,为建设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政策、融资、土地、人才等方面还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

建议

一是着眼长远,完善各级现代园区规划。

二是加强服务,完善现代园区政策环境。

三是积极争取,确保现代园区土地保障。

四是多元投入,丰富现代园区融资手段。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有效投入;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园区建设;举办层次类别分明、内外资结合的招商活动。

五是引培结合,提高现代园区人才水平。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管理人才、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优秀人才进园;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科研队伍、专业人才建设,建立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六是因园制宜,灵活现代园区管理模式。

七是加强监管,提高现代园区产品质量。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新目标

问题的提出

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州市委员会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市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完成,治污减排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繁重,必须做到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生活全员参与。

建议

一是依法节能减排,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建立市场化资源节约体制机制,促进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制订用电、能耗和排放指标,做到考核公平、奖惩有据;实行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制度和工业用电节能补偿基金制度,鼓励节约用电;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排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值产品和工艺,实行工序分离和工艺转移;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中开辟低碳路径,从城市环境容量确定能耗和排放最大限量;推广实施低碳农业,向循环、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

三是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推进形成以低碳为荣、低碳为富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列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和投资动力的引擎。

四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城乡节能型产业向节能应用型产业转变;开展低碳认证,实现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建立节能减排补偿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

五是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和培训,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健康发展

问题的提出

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认为,要办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必须对特色学校的建设作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调整和制定真正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政策和策略,推动我市特色学校建设的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创建,我市已评出各种特色学校254所,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

一是倡导自主办学,促进特色发展。鼓励学校自主办学,由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自主申报、自我规划、自主创建,把特色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改进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完善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让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价,让学校在社会认可的竞争大环境中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工作,提升创建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让他们了解通过特色学校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掌握特色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是积极务实探寻,准确定位特色。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形成学校特色;分析、聚焦学校优势,提升、扩展为学校特色;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学校的文化特色;学习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形成学校特色;在学校“特殊性”基础上发展、建设学校特色;将校长教育理念和治学方略发展为独特学校特色;将改革创新突出亮点和成就发展为学校特色;将课程建设的独到之处发展为学校特色。

五是深植“特色”理念,全体师生参与。

六是整体统筹规划,营造发展环境。统筹规划教育资源,营造有利于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环境。

落实社区卫生惠民政策

问题的提出

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认为,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惠民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已进入一个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崭新阶段,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取得了“政府尽责,百姓受益,机构得到了发展”的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

一是进一步延续和完善社区卫生惠民政策。将社区卫生相关政策列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保证政策持续长效;调整社区卫生政府投入资金使用结构,多向人民群众直接受惠的项目倾斜,多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倾斜,多向社区卫生机构软件建设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证政策的社会公益性导向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和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部门协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

三是切实落实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和基本药物制度。引导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先到社区医院就诊,由社区医院根据居民实际需要进行转诊;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和用药方便。

四是加强对政府购买社区卫生公共服务和惠民政策落实的监管。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大资金拨付审核力度,规范支出项目,细化支出内容,剔除超范围、超标准开支项目;加大医疗市场整顿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是拓展社区卫生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实行全科服务团队和责任医师制度,定期开展上门服务,逐步推行预约出诊和急诊上门服务。

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提升社会保障效能

问题的提出

中国致公党常州市委员会认为,在政府财力有限条件下,如何从破解工作难题入手,最大限度地提升全市社会保障效能、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至关重要。

当前我市社会保障工作面临亟待破解的难题,如:逃避参保及骗取社保基金现象屡禁不止;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出多门;居民收入核实无从入手,公平公正难以体现。

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可实现全市社会保障以及相关业务合并,避免重复投资,完善信息数据,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改变目前信息源部门多头采集状况,做到少扰民、不扰民;堵塞管理模式漏洞,为市民提供人本化服务;通过多部门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数据信息完整率、政府工作准确性;有效破解社会保障工作难题,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以及社会保障公信度。

建议

一、打破观念壁垒、部门壁垒、机制壁垒、技术壁垒等“四大壁垒”,在全市搭建信息共享交互平台,以及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和相应的工作机制,这是推进部门信息共享的前提。

二、建立协调推进长效管理“两大机制”,具体到信息采集、更新、共享和维护管理机制,评估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安全保密机制等,这是做好部门信息共享的保证。

三、搭建共享平台是部门信息共享的关键。要整合“小平台”,搭建“大平台”;加快政务外网建设,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问题的提出

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员会认为,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购物行为及企业间网络交易总量逐年攀升,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可期。 

发展电子商务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是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电子商务有利于培育企业现代经营理念。常州发展电子商务具有产业基础雄厚、地缘优势显著、创业环境优越、专业市场发达、网站企业众多等有利条件。

建议

一是全面规划,综合协调电子商务发展。要把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常州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规划,制定发展策略,培育地区特色。出台产业促进政策、增强政策透明度、鼓励网上商业贸易,创造良好产业外部环境。

二是夯实基础,加强地方性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网络设施、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建设,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支撑体系,培育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是整合资源,设立专项扶持政策。整合有限资源,集中有限财力,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特别是与地方产业关联紧密、契合度高的项目扶持力度。

四是积极探索,实施鼓励性税收政策。

五是着眼长远,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六是合作开放,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努力培育本土垂直行业电子商务门户,打造示范性的本地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促成电子商务体系区域间合作;引入综合实力强、产业带动效应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总部和人才团队,拉动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加快推进中小民企转型升级

问题的提出

常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认为,我市规模以下中小民企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加快中小民企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必须牢牢把握转型升级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推手作用和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引导中小民企切实转变观念,加大产业规划和指导的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动我市中小民企尽快融入新一轮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

建议

一是实施新一轮中小民企素质提升工程,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引导企业重塑经营模式,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二是以“一核八园”为产业导向,着力引导集聚发展。围绕我市五大产业和“一核八园”,做好宣传推介,制定好中小民企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引导中小民企瞄准五大重点产业的相关产业链和“一核八园”项目来准确发展定位;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中小民企集聚发展;大力推动产业链对接,拓展中小民企转型发展空间。

三是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型,着力破解发展障碍。通过加快推进政企分离,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优化中小民企发展环境;加快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标准和品牌三大战略,助推中小民企加快转型步伐。

四是完善和升级社会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以增强发展动能,促进自主创新。

扶持民营文化企业 发展常州文化产业

问题的提出

民盟界别委员宋江认为,当前,我市民营文化企业日益受到重视,但定位仍显模糊,企业存在投入少、创新不足的问题;且欠缺产业规划指引和政策优惠等公共服务平台;全市文化内涵不高,市场细分不够。

建议

一是提炼餐饮文化,提升市民文化。借鉴其它城市,在生活型服务业方面,打造吃喝玩乐皆有特色的旅游休闲文化集聚区,逐步培育快乐幸福“常乐之州”的城市文化。

二是扶持广告产业,发展创意经济。加强对规模广告会展和文化传播企业的扶持力度,制订并公开专项规划,管扶并重,推动广告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创意经济的生力军。

三是用足文体场馆,培育会展经济。我市举办大型会展的硬件已完备,只缺品牌展会支撑,一些大型活动可考虑由“官办”走向“官民联办”,逐步培育品牌会展的赢利模式。

四是加快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活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剧院、剧团等国有文化企业,实行文保单位社会化管理使用和历史建筑市场化保护、开发、利用,让文保单位也成为文化产业孵化器。

五是政府企业联动,促进文化消费。

六是重视文化人才,尊重文化企业。

加强我市城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问题的提出

中共界别委员沈建钢认为,加强社会管理,建设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社区专职管理工作者队伍。当前,我市城区社区专职工作者仍面临事务繁杂、居民要求高、办公经费少、待遇偏低、队伍管理难等问题,加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长效机制建设非常必要。

建议

一是建立社区工作减压机制。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从源头上减轻社会工作者的负担。

二是建立循序渐进的收入增长机制。可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或在现有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所需经费可由市、区、街道三级承担。

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制订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工作,实施统一的岗位培训、职业培训和分批轮训。

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创新思维、成绩突出的社区干部,可从财物、精神、地位等三个方面予以奖励。

五是建立健全进出口机制。通过公开考试严格录用,加强管理和考核力度,有进有出,以优化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推进我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

问题的提出

许定亮委员认为:到2020年,我市老龄人口比例将上升到25.5%,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市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但目前的状况是养老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体制、政策不够完善,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偏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体系特色不够、服务项目不够丰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建议

1.必须有法律规范作保障。一是在保障范围上,有关老年保障法规涵盖的内容要扩展;二是在保障方式上,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养老金及护理保险法都强制要求符合年龄的市民投保;三是在责任承担上,注重保障老年人的权利。

2.必须实现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社会化。逐步形成由政府、民间福利团体、市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3.必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4.必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应尽早探索建立自己特色的长期护理体系,以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关爱空巢老人

问题的提出

郭佳、孙杏美等委员认为,截至2010年末,我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到70.1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9.44%。而这其中,空巢老人占到63%。

建议

政府牵头,由民政、卫生、宣传、教育、妇联和共青团组成联合办事机构,民政、卫生负责居家养老政策和社区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广泛动员召募志愿服务者,利用邻里关系,将退休、下岗等在家闲置人员组织起来,互相帮助;政府给予社区养老服务经济资助,让社区根据商家的服务量给予一定的补贴,将服务项目分为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两种,无偿服务主要满足保障老人们基本生活和医疗服务的需要等,有偿服务主要满足少数有经济能力老人一些特殊事项等要求;整合社区资源,逐项开展养老服务,围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提供服务。

公交优先还要更上层楼

问题的提出

民建常州市委认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设快速公交,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造福市民的有效举措。为了真正实现“建设一座不堵城市”的目标,公交优先要再上一层楼。

建议

一是要丰满已有快速公交的骨架作用,在“十”字型快速公交网络的带动下,尽快形成以公交为主导的“单中心+带状”用地布局模式。

二是要顺应以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需要,应该建设大站快车、小区巴士来解决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大力提高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加快城市公交主干线的电子信息站牌建设,为出行的市民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三是要继续加大惠民力度提升公交出行率,实现普通公交与快速公交的免费衔接、一票制换乘,有效解决主要公交线路的满载率不高的现状。

优化公交调度与线路分布

问题的提出

张晓平委员认为:目前钟楼开发区内公交线路重叠,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运力不足;而非上下班时期,乘坐率较低。东西方向的公交路线主要集中在星港路与合欢路上,而南北方向的公交路线较少,特别是南北主干道桂花路和玉龙路上公交路线较少。

建议

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段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上班时间增加开往开发区的公交班次,下班时间增加开发区开往市区的班次。

二是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可以将现有的229或22路公交线作局部调整,将B23延伸至钟楼开发区科技园南站;将52路自白云北站后直行进入梧桐路-玉龙路-合欢路-梅花路-香樟路-钟楼开发区科技园南站;将Y1从青枫公园延伸至梧桐苑。

三是对南北方向的公交路线与发车时间进行优化。

公交车内设置公交运营线路图

问题的提出

金吉委员认为:我市公交运行的大公交网络已覆盖了1860平方公里,运行线路达到338条,644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常州公交的日客运量已过106万人次,接近户籍人口的一半。而我市的外来人口已近180万,来常州旅游观光的人员也在逐年增加,他们出行也主要选择公交。虽然,现在公交车上都有语音自动报站,但是,我市除了少部分公交线路的公交车内有运营线路图,大多数都没有。这对于外来人口和需要换乘的人员很不方便。

建议

在常州所有运营的公交车内部都设置公交运营线路图和早、末班时间表,以不断优化公交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展示常州的窗口形象。

加强农贸市场监督管理

问题的提出

刘晓华等3名委员认为:农贸市场与广大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菜篮子”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我市一些农贸市场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有关部门强化对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

建议

农贸市场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定位,根据市场周边居民的购买情况,制定相应的面积和硬件设施的标准,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和正常交通的影响;加强市场内部管理,不定时地进行卫生抽检,特别是熟食间,要严格生熟分开,固定摊位要挂牌、亮证经营,以便于管理和监督;应在市场内部设置质量检测机构,为市民义务检测农副产品质量,确保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强化对市场周边环境的管理,严禁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控

问题的提出

李剑波、刘振东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大部分的农产品需从外地输入,比例还在逐年增加,相比较而言,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办法,时有食品问题发生,所以我市在确保数量供给的同时更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建议

加强日常性食品检测工作,在重点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设立食品安全检测点,其他小型食品店如熟食店等,有关部门应经常性地开展检测工作;加强全市范围内的集贸市场、大型超市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及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举报制度,对举报者的举报一经查实即给予奖励,并为举报者保密。

推动菜场回归公益

问题的提出

李永达委员认为:菜价节节攀升,市民的“菜篮子”也越拎越沉,许多菜场的摊位费持续上升,无疑是菜价攀升的催化剂,明显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建议

一是加强管理,注重菜市场的公共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菜市场经营者的管理,出台对菜场的专门考核奖励办法,改变一些菜场存在的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

二是逐步降低菜场的摊位费,改由政府公共财政补贴。对民营标准化菜场进行公共财政补贴及相关税收优惠,物价部门制定各类菜场摊位费的限价标准,逐步降低菜场摊位费用;还可探索建立公益性的菜场经营管理公司,加快新农合组织的分工,让组织起来的农民直接进入流通渠道,分享流通的利润,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采取措施,增加公益性标准化菜场的比重。应按比例合理布局公益性菜场,并将此纳入法定强制执行的公建配套指标。四是杜绝“菜霸”,营造公平和谐的经营环境。    

加快发展职业技能培训 夯实人才强市基础工程 

问题的提出

常州市政协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认为,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培训机构发展滞后;企业高技能人才力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建议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尽快制定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适时公布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高职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中职院校的作用;尽快设立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项经费。

二是加大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广泛推行重要生产岗位持职业资格证上岗,深化“首席员工”、“星级员工”制度;积极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企业职工技能等级与报酬挂钩制度;要提足用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三是着力提升就业培训水平。大力开展定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人力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与职业培训机构信息的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培训内容与用工需求的脱节;加强公共实训平台建设,为各类培训机构提供实训场所;加强就业培训的管理,完善我市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办法,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运作模式;加强对各类职业培训、鉴定机构的评估。

四是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

科学使用天然气 促进低碳用能 

问题的提出

特邀界别委员纪伟毅认为,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有率,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天然气使用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很大,合理规划、引导社会冬季有序采暖,确保天然气稳定、可靠,对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基本需求,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建议

一是由政府引导,合理控制因冬季采暖造成的用气激增问题。可采用与相关能源的合理比价、季节价、阶梯价等多种价格方式进行定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合理引导社会及居民冬季少用气;并通过制定有关政策,确保天然气使用的有序和可控。

二是努力促进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用气的平衡性,解决冬夏季节用气差异。

三是试行推广分布式能源新技术。我市可结合分布式能源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合理发展分布式能源,并在有条件的企业和区域进行试点,尽量使天然气利用效率最大化,使市区天然气季节供应尽量平衡。

弘扬慈善文化 打造常乐之州

问题的提出

总工会界别委员周民认为,近年来,我市用血多次告急,“血荒”背后,不仅隐藏着生命的脆弱,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慈善文化的缺失。激励与激活现代人群中的“慈善基因”,用文化来推进献血等慈善事业,让慈善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建议

一是培育新型的慈善机构。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和团体,构建网络型的社会慈善机构,用健康的慈善文化机制培育一种有效率、有活力的慈善文化。

二是大力传播和普及慈善理念、慈善价值观等慈善文化。建设以尊重人本价值为核心,为外界所识别,为社会所崇尚的慈善文化。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民众监督机制来保护好慈善人士的慈善热情,让做善事的人无后顾之忧。

三是丰富慈善文化内涵,倡导时尚慈善、消费慈善、体育慈善、娱乐慈善等,创新慈善内容和方式。

四是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借鉴企业运行机制和科学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其管理水平、知名度和公信力。

有效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问题的提出

民进界别委员吴琦松认为,目前垃圾分类可行的方式,是在焚烧前进行有组织的分类工作,然后再送到焚烧厂焚烧。然而难题在于:所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双桶并列的垃圾桶,随着一下子全部倒入垃圾运输车而成为一种摆设。比照其他国家、地区和城市等都有一些举措,值得借鉴。

建议

一是劳动力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公益活动、社区低保享受者的公益劳务、招聘外来人员作为他们的就业选择等途径,解决垃圾分捡劳动力问题。

二是经费方面,可通过开征房地产开发中的垃圾分类附加,建立垃圾分类专项基金;或由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适当比例;或通过环保执法中有关乱倒、偷排垃圾的罚没收入等3个途径来解决。

三是有关部门尽快实施家庭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