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审计工作树立全国品牌纪事:坚固的防线

来源:常州日报 2011/2/22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5

“十一五”期间,常州市审计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创新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积极履行审计职能,各项工作业绩不凡。特别是在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审计、对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实施绩效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成效显著。

把钱用在刀刃上

2010年7月3日,市委书记范燕青作出批示,对我市审计机关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从“率先唱”到“大合唱”。200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三项费用三年倍增投入绩效审计,得出“政府每投入1元钱引导企业科技投入9元钱”的结论,报告受到多方好评。2009年,市审计机关全面推开绩效审计,2010年又以80%以上的比例,实现市、县两级“大合唱”。

常州绩效审计两次在全省介绍经验。2009年7月,常州市委、市政府“两办”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意见》,还出台了江苏省首个《绩效审计操作指南(试行)》,受到省审计厅的高度肯定。

从“做项目”到“做参谋”。绩效审计带来的变化远不止项目质量本身,还为决策提供了参考,政府行政效能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市审计机关还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或修订完善制度20多项。

树立全国品牌

常州市首创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吸引了15个省(市)60多批次的审计同行前来学习交流;先后3次应邀赴审计署在全国市(县)审计局长培训班作跟踪审计专题讲座;35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组成的审计代表团于2007年11月来常州市审计局交流观摩……出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案例》两部专著,在全国树立了常州跟踪审计品牌。

确保工程“出效益”。我市审计部门共滚动跟踪审计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295项,核减工程投资17.94亿元,促进节约投资2.24亿元,发现和查处20多起违纪、违规事件。

紧盯人员“不出事”。2009年,常州市审计局首创第三方监督制度,让监督者先受监督。先后异地邀请12名工程投资审计专家对5个跟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质量检查,有效地预防了舞弊行为的发生。

更多荣誉让常州审计人引以为豪: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常州市文明标兵单位、创建廉洁勤政好机关先进集体、市高架道路(一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红梅公园敞开扩建工程支持服务奖、江苏省十七届运动会先进集体、常州市对口援建项目跟踪审计组先进集体……

维护百姓利益

去年8月,烈日炎炎。在红梅新村社区医疗服务站门口,一位90岁的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也可以刷卡看病了。”最初他所在的社区没有开通“特种病”医保联网,在审计部门提出建议后,全市社区医疗机构医保联网开通率由原来的69%提高到了83%。

“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机关共完成43项民生审计项目,审计资金433.46亿元。内容涉及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作出了贡献。

审计与群众“零距离”。审前广纳民意,通过网络发布征求意见书、发放征求意见表、现场直接询问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其中,在网站开展社区医疗惠民工程审计调查,先后有1200多网民参与。

“五公”审计惠民生。围绕公共医疗、公共住房、公园、公共交通、公厕等开展的审计,有2个报告被市委内参刊载,4份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

“五农”审计办实事。连续3年,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教育培训、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健康、农村道路通达等五大工程审计调查,年涉及资金总额10亿元以上,审计查出的问题得以纠正。

“十一五”期间,常州市审计机关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审计项目146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3.36亿元;对415个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43亿元;对365个单位、部门的393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38亿元,查出个人经济问题案件2起、移送处理1人;开展专项资金审计211项,审计总额1275亿元,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48.33亿元;实施绩效审计和审计调查168项,促进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4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