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成功率和当事人履行率均达100%
在武进湟里,荣获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数10项荣誉的“老娘舅”毛国良是有名的能人。
当过兵,做过厂长,从事调解工作23年,担任镇司法所所长也有18年。任职司法所期间,他先后处理各类重大疑难社会矛盾纠纷2000余件,预防各类矛盾激化和非正常死亡百余件,无一件出现反复,数十名刑释解教和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犯罪。
2009年端午期间,西鲁村三个10岁左右的小孩结伴到湟里镇一家砖瓦厂附近玩耍,不慎落入厂家烧砖取土时留下的水坑溺亡。事故发生后,家长们情绪激动,联系了50多位亲属到砖瓦厂承包人家中讨说法。另一边,砖瓦厂的承包人觉得自己并无责任,组织了50多名打工者准备维权。矛盾眼看就要升级,得到消息的毛国良放弃休假赶到了现场。
同样为人父母,毛国良自然十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他一方面对双方的过激行为进行阻止,一方面循循善诱。引导双方进入调解程序后,毛国良又对认识还没到位的砖瓦厂承包人说:“你挖的塘,虽然几年前就不用了,但你挖了后没有填埋,也没有醒目的标志,难道真的一点没有责任?”厂里人不吭气了。
回过来,他又找到家长:“你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要负点责任?最起码合格的监护人没做好。”
在毛国良苦口婆心的调解下,这起纠纷终于解决了。
毛国良每年组织参与或直接调处的疑难纠纷不下50起,调解成功率和当事人履行率均达100%,全镇从未发生因调解不当引发激化或“民转刑”的事件。
一起调解上门43次
当“老娘舅”这么多年,对基层的矛盾与纠纷类型,毛国良有着直接的感受:“上世纪80年代,大多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到2000年以后,征地拆迁矛盾比较突出。”
而一旦涉及拆迁,利益问题和其他问题就会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涌现出来,“牵扯到情、理、法,要简单解决是不可能的,都要一家一户上门做疏导,解决一起矛盾往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考虑到当事人白天要上班,毛国良和同事总是等到靠近傍晚才上门。“去的时候还带了馒头、带了茶叶蛋,因为一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不可能说了几句就能回来的。也不可能到下班时间了,就直接回家,等下次再过来,所以把晚饭准备好。”
毛国良记得最多的一次,为一件事登门43趟。当事人是一位婆婆,丈夫刚去世不久,又面临拆迁,心里有点怨气。“我晚上就去她家里。去了不直接谈事情,上半夜先拉家常,到11点以后才谈正事。”一次又一次,婆婆终于被毛国良的精神所感动。
近3年来,他负责拆迁117户,征地2000余亩,未发生一起矛盾激化和上访事件。“你都捧着良心和感情去了,群众怎么会不买你的账?”
铁汉柔情
平时,毛国良也常常遇到一些特别情况要处理。
去年正月初八,一位婆婆哭着找到毛国良。原来,她的丈夫半年前出车祸一直躺在床上,两个儿子因为特殊原因也不在身边,家里一点收入都没有,还要抚养孙女,生活相当困难。“过年了,孙女要吃肉,老两口没办法,只能去买了几个馒头,还让孙女省着点吃,境遇真的很凄惨。”毛国良听了,立即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让她回去买点荤菜。随后,又到民政部门帮她协调申请了1000元救济款,并找了相关法律服务所为她办理法律援助手续。
“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年都会遇到。群众来找你,就是希望你能帮他解决困难,所以一定要尽力去做。”毛国良说。尽管他家里并不宽裕,但对特别困难的纠纷当事人,他已慷慨解囊数万元。
回想20多年里,经自己的嘴,有那么多矛盾得到解决,毛国良心里充满安慰:“也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但80%的事件都很开心。想当年负责农村调解工作的时候,晚上骑自行车回湟里镇,路上哪里有坎,哪里有树根,哪里有桥,就算没有月亮,路上一片漆黑,我也知道骑到哪里应该要转弯。心里还会想,今天矛盾处理完了,晚上可以好好休息。这样的心情,很开心。”
“20多年间,至少有五六个大年夜都在办公室度过。解决好纠纷,走出单位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大家都在放炮仗,但来的人已经回去过年了,这种感觉也很开心,因为人家过了一个平安年。”
人物小档案
姓 名:毛国良
年 龄:56岁
工作单位:武进区湟里镇司法所
职 务:所长、首席人民调解员
道德模范类别:为民奉献类
身边人的评说:村民有矛盾求助他,他从来不推,不管是上门调解还是在办公室调解,他都仔仔细细安排好,大家都佩服他。
——西墅村调解员李才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