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统计部门了解到,6月我市CPI创35个月来新高,年内首度“破六”,同比上涨6.4%。
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15.9%,居住类价格上涨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5.9%,烟酒类价格上涨4.1%,衣着类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4%。
由于生猪货源少,市场猪肉价格上涨明显,环比涨13.6%,同比上涨56.5%。
每月的CPI数据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它能否客观、真实反映市场的物价波动?
记者跟班物价调查员“逛”红梅菜市场
“猪大排17元一斤,价格和去年相比翻番,鲫鱼9元一斤,起码比前几个月贵了30%,就连烧汤的鸡毛菜最贵都要卖到4元。”家住红梅新村,天天早晨要上菜场的陆阿姨,近两个月明显感觉到了菜价的扶摇直上。
物价数据的变化,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最直观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涨跌。那么究竟CPI数据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谁在负责采集纷繁复杂的商品价格?
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一位普通物价调查员深入红梅菜市场,记录下了她采集物价信息的全过程。
每隔5天就要去趟菜场,一小时转下来,需要问到8大类93种商品的价格
早晨7点30分,红梅新村狭窄主干道旁的红梅菜市场已是人头攒动,慢慢进入一天中最闹忙的光景。
像无数提着菜篮、塑胶袋边走边看,讨价还价的家庭主妇一样,57岁的刘婉珍在其中并不显眼。
然而她却是身担“重任”,有备而来。作为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一名经验丰富的物价调查员,在7点半到8点半这一个小时的居民买菜高峰期里,她要询问到包括肉类、禽类、水产、蔬菜、粮食、水果等8大类,93种商品的价格。
干了6年多,每个月5号、10号、15号、20号、25号以及30号都会准点出现在菜场,这份工作刘婉珍早已从陌生到熟稔。“每样菜5天前什么价格,现在涨了还是跌了,我脑子里一本账清清楚楚,绝对错不了的,也不能出错。”
时间久了,和不少摊主都处成了朋友,但刘婉珍坦言,菜场上知道她“真实身份”的人并不多。“为了保证真实性,我一般不一边询问一边登记价格,这样容易‘暴露’。往往还会带个菜篮子‘伪装’下,价格一圈问下来,家里一个礼拜要吃的菜也全部买好了。
猪肉、淡水鱼都是近期重点关注对象
见到刘婉珍时,她已沿着菜场外围一圈把水果价格给问好了。进入菜场一楼,刘婉珍最先驻足的是猪肉摊位。“老板娘,早啊,这两天肋条卖多少钱一斤,准备弄点冬瓜,回去炖锅汤。”“哟,今朝小排看上去不错嘛,糖醋一下肯定崭刚佬。”
几分钟寒暄,猪板油、后腿肉、肋条、大小排、猪肝、猪腰、猪肚、猪手9大部位的价格她就了然于胸了。“这阵猪肉涨得最凶,比去年翻番,市民关注度相当高,所以要问得特别细致。”
水产摊位也是刘婉珍近期重点询问点之一,“你看看,鲫鱼卖到8、9元一斤了,哎呀,鲢鱼都要10元了,比上回问时又涨了,真是吃不消。”
刘婉珍告诉记者,为了最后计算的数据更为准确、严谨,每个调查员都会特别注意近期涨跌明显的种类。对每个品种的调查也相当细致,像猪的9大部位都要问,蛋类也会细分成草鸡蛋、洋鸡蛋、松花蛋、咸鸭蛋,鱼类的话,就会问扁鱼、鲫鱼、鲢鱼、带鱼、鲳鱼、黄鱼等的价格。
调查的品种会根据常州市民的消费习惯在年初就确定下来
一圈价格问完,她就会在菜场外找个清静地仔细填写登记卡。表格第一栏要填的是大米的价格,看到这,记者有点疑问了:“市场上大米品种那么多,质量良莠不齐,价格也从2元多一斤到十几元不等,填什么样的价才叫合适。”
“这问题刚做这份工作时我也有。”刘婉珍耐心解释起来,“其实调查的品种会根据常州市民的消费习惯在年初就确定下来,然后一整年按这目录调查。每年会有一次微调,5年进行一次大调。就拿大米来说,这两年常州人吃苏北大米多一点,就只要调查苏北米价格。同品种摊位多,她一般会跑3、4家摊位问价,最后计算一个平均价格。”
请统计部门专业人士来解释
为什么有时CPI数据与市民的感受有差距?
总体上说,公众感受到通胀预期逐渐增强,统计部门发布的CPI数据也在逐步走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拿CPI跟买东西接触的每一件商品比较,大家往往就会产生误解,因为不同人群对物价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CPI是一个总体指标,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会忽略其他商品价格是否上涨。
2、CPI调查内容分八大类。商品权数(在CPI总体中的重要程度)对分类指数、总指数影响较大。权数确定是一个地方总体消费结构所决定的,和个人消费结构可能不一致。
3、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范围更广。其中既包含上涨的品种,也有下跌的,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被低估了。
4、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也有较大差异。
5、普通居民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可能是3、5年前,甚至10年前。而CPI主要公布的是同比、环比指数,观察期较短,其反映物价涨跌的变化也只是在特定时间内价格的变动。
6、居民对价格变化的比较是即时的,而物价指数是一个滞后的统计指标,如6月9日发布的CPI数据是4月份的,但公众感受更多的可能是6月9日前后几天的市场价格。
记者手记:
一个多小时的菜场之行,我当了回刘阿姨的小跟班。看似轻松随意的“闲逛”,真正操作起来难度还不小。
“定时定点定人”,是价格调查中一项很重要的原则。就拿菜市场来说,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价格处处长范晓青告诉记者,目前常州共有5个被调查的菜市场。每个菜场都配固定的调查员。
在范晓青看来,定时也非常重要,“采价最好在7点半到8点半之间全部完成,这是市民最集中的买菜时间,再往后菜价可能就会有所回落。”
采完价,刘婉珍还得赶在10点前与其它调查员碰头,一起把数据信息汇总给调查队价格处的工作人员检查确定。之后会有专人将这些数据录入进电脑,再进行审核与分析,形成最后的CPI数据发布。
菜市场只是CPI数据采集中的一小部分,据介绍常州现有8个价格调查员,共需采集食品、衣着、居住等8大类700多种商品价格。就像刘婉珍这样的,除了跑菜场,医院、药店、书店等也在她的负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