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钟渝:海峡那头的“钢铁大王”是常州老乡

来源:常州日报 2011/7/14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5

6月24日,台北街头飘着丝丝细雨。王钟渝先生的秘书开车来接记者的路上说,“听说台风‘米雷’要来,王先生一早就在办公室布置相关因应工作了。”这位66岁的实业巨子,在卸任“中国钢铁”董事长一职之后并不显悠闲。他现在除了担任东隆五金公司的董事长,还是“中国电信”、“中信”等多家大企业的独立董事,同时还担任了“经济合作协会”理事长,发挥着岛内外经济协作的桥梁作用。

“人生每个阶段都只是一小块,有顶峰也有缓坡”,八德路那间忙碌的会客室里,王先生对来自家乡的本报记者说,“重要的是必须延续活力!”

“来来来,聚首且先诉乡情吧……”

其实与王钟渝先生的前期联络并不顺畅,因为闲不住的他,总在天南海北的飞。

幸亏有市台办与武进区台办的鼎力协助,最终才经由武进台办李新副主任和台北武进同乡会的王刚理事长敲定了这次的采访。

一米八几的王钟渝一现身,会客室的门框顿时矮了几分。

“来来来,聚首且先诉乡情吧。哈尼一道来秀几句常州话怎么样?”显然,乡音抵不上乡情那么熟稔,一屋子人就这么被他早经“改良”的常州方言逗乐了。

“小时候,家父在我们面前都是一口地道常州话”,至今,他仍然记得父亲严格训练自己研习传统文化的情形,“柳练骨架颜练肉,练毛笔字的时候,家父用一小盏盛满水的酒盅搁在我虎口间,不允丝毫溢出。”

抗战时期出身于重庆的王钟渝,对家乡的最初印象,全来自父亲思乡时的叙说:青青河边柳、淘米洗菜水码头、弯弯的石拱桥、满地金黄油菜花……

直到多年以后抽暇回乡,王钟渝才在奔牛老家看见了父亲絮语中描摹的家园。站在祖居地面上,王钟渝动情邀约:“后王村的乡亲们,这次回来得匆忙,下次回家,我请全村老少喝酒!”

言而有信真君子。两年后,王钟渝专程赶回奔牛,请全村父老赴宴。镇上没有那么大的酒店开宴,乡邑们就帮他在奔牛镇政府的院子里摆开流水席……“那一次,我真的是美美地醉了”,在记者面前,王钟渝回忆起那一幕,仍感慨不已。

曾经担任台北武进同乡会理事长的王钟渝,那么在意“延续”二字。“那年,在台北的乡亲们聚会,一桌人加起来有千岁”,参加完“千岁宴”,彼时已经58岁的王钟渝开始考虑“世代交替”的问题,“绝对不能让家乡概念在后代们这里断弦”。

于是,王钟渝等在台的老一代乡亲们开始着手对自己的二代、三代传输乡情:在同乡会中吸收中青年乡人、组织青少年同乡返乡参观、传播关联血脉意识……

“当年在程沧波先生的帮助下,我们在台湾建造了一个灵骨塔,专门安放未及返乡的常州老乡的灵骨”,王钟渝低叹一声,“即使在另一个世界,老乡们聚在一起也有个照应啊。”

中钢30年,王钟渝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佬”

高中三年级时,王钟渝的父亲生意不景气。同年,父母相继去世,原本富裕的家庭顿时跌入低谷。身为长子的王钟渝一方面要负担三个弟妹的生活,同时还要靠打工维持自己的学业。突如其来的磨难让王钟渝成熟了许多、坚韧了许多。而后,他考取了中原大学化学工程系。

刚进大一,他的英文很薄弱,但他“情愿比别人多吃几遍苦,早起晚睡下工夫”,到了下学期,他已经能将一本英文教材译成中文。

大学毕业后几年,王钟渝辗转几个单位,“做的都是最基础、最细微的工作”。1972年,作为一千多个报名者中60个佼佼者之一,王钟渝成为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钢铁”的一名工程师。

从一位普通的设备工程师到主管工程师,王钟渝花了4年时间。1977年,王钟渝担任中钢炼焦工场主任,那年,适逢中钢第二阶段大规模提升改造。当时,岛内主要炼钢设备大多来自德国,岛内工程师几乎不敢问津。王钟渝“不服这口气”,仅学了三个月的德文就去德国探个究竟,天天起早摸黑不放过每个细节,就为了取得“真经”,“回来以后自己培训工人,自造炼焦炉”,这一变革,硬是在洋人造价的基础上降下了300元。

其后十多年,从炼铁设备工程处副处长到代理处长、营业处长、中钢业务副总经理、总经理,王钟渝不断磨砺着自己的中钢岁月。

“中钢”流传着一个故事:王钟渝与前中钢创办人赵耀东共事时,经常会为了各自的坚持,彼此讲起话来大小声起伏,赵耀东会无奈地对着脸红脖子粗的王钟渝说:“不要再说了,我是大公鸡,你是小公鸡啦!”

1993年,普通工程师出身的王钟渝接任中钢董事长,成为中钢这艘钢铁巨轮的新一代“掌舵人”。

王钟渝正式接手中钢,却也正是国际钢铁业低迷之时。王钟渝雷厉风行迈开了自己的“鼎新之路”:革新组织架构、重整管理型态、提振工作效率,实施“经营方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除了钢铁业之外,中钢也在其它产业与建设进行投资,在台湾集成电路、唐荣铁工厂、高雄捷运、汉威巨蛋、台湾车辆等公司拥有股份,并转投资江苏的无锡东元电机、马来西亚的彦武钢铁、加拿大的中加生物科技、日本的东亚联合钢铁等。

巨轮劈波斩浪,一路向前。在王钟渝带领下,1998年中钢成为全台湾获利最高的民营企业。2000年,王钟渝当选为“世界钢铁协会会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钢铁大佬”。

直到2001年离任时,中钢资产已达2089.8亿元,成为台湾第三大民营企业。

“多做些实事,这样很快乐”

在台湾,媒体的朋友评价王钟渝“没有什么产业没有做过,没有什么产业没有成功过”。

2002年,王钟渝被推任为东隆五金公司的董事长。“东五”曾经是台湾最大、全球第三的制锁绩优公司。可是,1998年9月爆发的“88亿元巨额掏空案”,使其在业界长建的良好信誉付诸流水。

危难时刻,控股者邀请当时任职中钢董事长、在国际钢铁市场享有盛誉的王钟渝担任“东五”重整监督人。继而不久,卸下中钢董事长一职的王钟渝经再三邀请,同意由“东五”重整监督人改任董事长。

“南人北相”的王钟渝果然出手不凡:接任董事长后,他为“东五”首先更新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并用这套系统全面整合生产、销售、财务、人才资源及研究开发,以发展ODM业务,及有效整合供应链系统。除涉及商业机密的资讯外,用这套系统使“东五”的管理者可以很快掌握运作状况,减少弊端的发生,以保证所有经营管理程序的透明、公开。

“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王钟渝向记者介绍说,他去了之后,请专家开发了一套CAD软件设计系统,以缩短产品设计生产时程。“‘东五’的强项是研发和冲压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有足够的能力提供给客户最实际的建议,替客户省略必要的时间及经济成本,也因此,许多客户愿意与公司维持长期合作关系,让公司顺利转型为‘客制化’的专业门锁厂。”

以前,门锁从设计到生产约需时8至10个月,有了这套设计软件系统后,甚至只要3到4个月就可以交货,大大地缩減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在挽救“东五”的运作中,王钟渝特别强调“做企业的,一定要秉持守法、诚实的经营价值观”,他说,“要踏实做事情,投机取巧只能赢得一时的成功,绝对不能获得永远的胜利。”

在“东五”,熟知企业管理的王钟渝设计出一套“内部多层次传递管道”:高阶主管必须把想法或决策,传达到中层干部,然后再由中层干部把认知的决策转化成基层员工的语言并贯彻实施。除调整员工心态、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外,王钟渝还常去设在嘉义的工厂,和员工接触。“在这些持续的磨合之后,公司目前内部沟通顺畅,相较于早期的鸡同鸭讲,已有天壤之别。”

自此东隆五金在王钟渝手中,浴火重生。

2009年,媒体盛传吴敦义力邀王钟渝“入阁”担任“经济部长”被王钟渝婉拒,“岁数大了,趁着自己身体还硬朗,多做些实事,这样很快乐。”

人物简介

王钟渝,1945年4月1日出生,江苏武进人。中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68年于哈佛大学高阶主管研究班结业;1972年-2001年,中钢公司炼铁厂主任、处长、执行副总经理、中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1993年-2001年,台湾钢铁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2000年,世界钢铁协会会长;2000年,高雄捷运公司董事长;2002年2月,东隆五金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