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了解到,今年7个月溧阳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新增入社农户1.09万户。至此,该市累计已有合作社384家,占常州全市合作社总量的三分之二。
溧阳这384家合作社,已有入社农户5.86万户,农户入社率达30.5%,带动农户14.88万户,占该市农户总数的77.5%。
1995年成立的黄三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是溧阳第一家农民专业“草根组织”。16年前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尽管16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过挫折和徘徊,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最终形成共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路径。
开拓这条路径,有两大动力:一是民间智慧,一是政府推手。
在伍员春茶果专业合作社,社长缪为民向记者介绍了创办合作社的曲折经历。“下岗后,我承包百余亩荒山开发茶园,没曾想到茶叶进入盛产期后却陷入烦恼:茶场规模偏小,难以形成品牌,卖不出好价钱,亏损。再看看周边农户,几乎家家种茶,一年忙到头,也只是挣点辛苦钱。冷静想想,道理很简单,单干闯不了市场,成不了气候。”2006年,他牵头召集茶农办合作社,大家一起生产,同创一个品牌,年终红利共享。没想到,当场得到75家中小茶农赞同,由此,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过3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形成了“一社三中心”,即专业合作社、茶叶生产技术及培训中心、茶叶产品加工服务中心、茶叶营销服务中心,成员很快增至156户,建立高效茶果生产基地4500亩,带动农户365户,累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470多万元。
与缪为民有所区别的是,该市有6位携资本下乡的农民企业家,在完成各自农业产业园规模开发后,通过强强联手组建天目湖白茶专业合作社,很快拉动全市白茶种植扩展到1万余亩,使“天目湖白茶”赢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被选为人民大会堂宴会用茶,亩均效益高达2万元。
民间的探索与实践,让多年来把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实现富民增收重要抓手的溧阳市委、市政府深感欣慰,紧抓典型,趁势促进,效应立现。
该市市委农工办主任王新民告诉记者,溧阳市通过市、镇、村、合作社四个层次分类培训,分别从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民主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软件运用等不同角度,开展专项培训,累计培训200多期,4万多人次。同时,制定了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合作社争先创优、做大做强。溧阳市财政每年在农业专项资金中设立发展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对被省评为“五好”“四有”合作社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且入社社员超过100人和200人,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3万元和5万元。对组建联合社,在全市同行业中经营面积、饲养量、销售量等指标规模较大,并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每个一次性奖励6万元。近年来,该市受到奖励的合作社已有98家。
该市在建立专项扶持资金逐年增长机制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中心的作用,该市担保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累计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757笔,担保金额达4.13亿元,拉动“三资”投入农业超过20亿元。
由此,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覆盖粮油、花卉苗木、茶果、蔬菜、水产、畜禽、蚕桑、农机服务等10多个领域。
在合作社的基础上,该市又组建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常州天目湖一村一品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该联社吸纳合作社成员151家,成员出资总额达1.1亿元,先后在全国设立了50多家展示店和销售店,各类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了3亿元。如今,该市合作联社已有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