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纪委按照市委及上级纪委部署,始终注重文化浸润、制度创新、科技保障、纠风治理、从严惩戒,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打造勤廉双优的干部队伍,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综合效应不断彰显,为保障促进富民强市、“两个率先”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浸润育清廉
5年来,我市党风廉政教育坚持依靠群众、创新机制、拓展载体,形成了融社会风尚、职业道德、思想教育为一体的廉洁文化风景线。
针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市民群众等不同群体的分类,实施分层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成立党风廉政宣讲团、辅导员、廉政志愿者“三支队伍”,定期开展“菜单式”、“点题式”宣讲辅导,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每月开展“党风廉政宣传咨询进社区”活动,受教育人数达15万人。
以打造龙城清韵品牌为抓手,探索寓教于乐廉洁文化建设新模式。开展“勤廉双优,幸福常州”主题实践活动;在电视台、公交巴士、汽车站等各大场所连续展播廉政公益广告,《毛毛熊》被评为全国廉政公益广告特等奖;举办“清风笔会”,广泛征集反腐倡廉书画作品,弘扬清廉文化;坚持诚信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全国首创“廉洁诚信跳棋”游戏,组织编写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诚信廉洁教材,在全市中小学推行诚信廉洁教育。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围绕党员干部违规收受礼金礼券(卡)等廉洁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项督查。5年来,全市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现金、有价证券等433.9万元,上缴“510”廉政账户445.8万元。
制度创新优效能
按照市委惩防体系《实施意见》重点改革任务的部署,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和监督“四位一体”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实施市级机关公有住房出租统一管理。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全市5年累计完成政府采购186亿元,比预算金额节约29.7亿元。稳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对科教城和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引导资金、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000万元以上公共项目实施绩效评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积极推行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健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逢进必考、阳光招录等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严格限制司法自由裁量权,逐步建立防止利益冲突机制,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探索在大型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设立预防腐败室,不断拓展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5年来,从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入手,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出台《关于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若干意见》,加强对重大决策事项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印发《关于加强对县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若干意见》;率先在省内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评估、优秀制度点评工作,“制度执行力提升工程”、“制度执行力深化工程”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60项重点工程”。
科技保障强监管
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权力运行监控实效。建设行政服务、行政监察、法制监督“三合一”网络平台,实现6179项行政权力事项上网运行;加强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三个市场”及行政服务中心、社保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的实时视频监督。广泛推行警务通、城管通、环保通等数字化执法工具,实施阳光执法,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积极推行惩防体系数字化系统建设,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权力内控的教育、制约、公开、考评等机制,强化对部门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网上产权交易平台,全面推行政府投资工程网上远程评标,建立综合考评和违规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违规企业及相关人员纳入黑名单并作出相应处理。为强化对重大公共资金的有效监管,市纪委、监察局协同市审计局联合开发了公共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养老、医疗等5项社保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的联网审计、同步监察,逐步推进部门预算、固定资产投资、国资公司及公共资源交易联网监督;启动实施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