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天《陈渡新苑经济适用房小区工程跟踪审计报告》的出炉,我市在短短1年时间里,监督跟踪审计项目已有5个,抽审金额超过20亿元。
这是我市在全国率先引进跟踪审计第三方监督,用“第三只眼”审计“审计者”,防范审计风险取得的有效结果。
近10年来,我市先后审计政府投资项目44个,审计总额541亿元,节约资金30.85亿元……庞大的审计规模,繁重的审计任务,也隐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如何确保跟踪审计的准确性?这一困扰众多城市审计部门的头痛事,在常州率先破题。自2010年起,市审计部门大胆试水“第三方监督”,先后异地聘请数十位审计专家,检查5个跟踪审计项目,在“查补漏洞”的同时,修订完善了多项制度,保障了跟踪审计的规范有序。
谁来监督“监督者”?
2010年3月2日,一次特殊的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在溧阳竹箦监狱召开,市审计局全体干部职工、各辖市区审计局所有中层以上干部近200人参加会议。原江苏某市审计局投资审计科科长朱某,因受贿20多万元锒铛入狱,朱某声泪俱下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经不住金钱诱惑,从一名审计业务骨干、优秀公务员、后备干部沦为阶下囚的经历,令在场审计人员为之震动。
“谁来监督‘监督者’?”
对此,市审计局局长周效华认为,跟踪审计与其他审计业务一样,面临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其他省市投资审计人员栽跟头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从制度层面构建跟踪审计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当前,跟踪审计存在四大风险。”审计部门分析,一是审计定位风险,缺位、错位、越位等均可能成为审计隐患;二是业务能力风险,跟踪审计涉及建设工程众多不同专业,审计人员对不甚熟悉的专业发表审计意见,风险也很大;三是廉政风险,审计人员面对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众多不同的利益主体,审计意见影响各方利益分配,各种诱惑随之而来;四是外聘人员管理风险,一旦制约措施和手段跟不上,腐败也会随之而来。
因此,对“第三方监督”的大胆探索在常州开启大幕。
怎样监督才有效?
引入第三方监督,作用首先体现为强化审计干部自身的“免疫力”。外聘专家对常州市陈渡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跟踪审计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抽查、复核,经过对总额达3580万元的工程结算款复查,发现误差率不足0.5‰,“这说明,这一项目的审计干部过得硬;但同时也发现,在执行相关政策、完善审计依据、手续等方面,还有改进、提升的空间。 ”此后,常州市审计局先后邀请江苏省审计厅及盐城市审计局的20名工程领域审计专家,对我市高架道路一期工程、快速公交工程和经济适用房工程等5个跟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质量检查,抽审金额超过20亿元,并就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约谈、整改。
施行第三方监督,没有现成的模式。怎样监督才有效呢?市审计部门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监督人员的选择上,外聘专家与被监督对象不存在利害关系,以确保监督的客观公正;同时,所聘专家全部来自市审计局建立的专家库,具有较高资质和专业水平。在监督项目的选择上,从每年跟踪审计项目中,根据规模大小、周期长短和复杂程度进行抽取,以确保项目的典型性。
2011年春节刚过,市审计局选调精兵强将,全面启动在全省审计系统率先成立的审计业务监督处,确立“狠抓审计业务质量、投资审计先行”的战略目标,由此拉开常州巩固跟踪审计成果、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序幕:
修订完善《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处理方法、评价标准,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建立第三方监督长效机制,在投资审计领域推行第三方监督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审计领域,提升监督广度和深度;
转化第三方监督成果,以“预防、揭露、抵御”为目的,着眼防范、着力规范,创新思路,跟踪问效,促使审计人员养成按制度办事、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保证审计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每个工作环节,不留任何疑点和隐患。
“背后有双眼睛”效力有多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三方监督的成功实践,在有效提升审计质量的同时,凸显出更广泛的连锁效应。
提升责任心。第三方监督,不仅全面检验了跟踪审计的成果,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审计人员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尝到了被监督的滋味。个别人员面对自己的工作“失误”痛定思痛、彻夜难眠,参加跟踪审计的人员,普遍感到肩上的压力重了、钻研业务的劲头足了、严格自律的弦绷得更紧了,在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上有了更高要求。
提升执行力。审计部门将关心、爱护干部作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良苗头及时敲响警钟,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错误酿成大错误,并将检查结果与干部的考核、奖励和晋升挂钩,在确保监督取得实效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审计的执行力。
提升公信力。自觉接受外来监督,走出了同体监督的圈子,让审计部门坦然面对公众的疑问和猜测,为审计机关赢得了更高的社会认可。
国家审计署有关领导对常州的创新做法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让审计人员始终感到‘背后有双眼睛’,时刻提醒自己谨慎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这是‘第三方审计’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