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交通5年巨变 300亿打造立体交通体系

来源:常州日报 2011/8/26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5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瞬间。可常州交通却在近5年来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市投入300亿元,构建“公、水、空、铁”立体交通体系,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发挥了强大作用。

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352公里,较上个五年增长53.4%,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90.5公里,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0%。5年中,常州织就“三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建成“六纵八横一环线”国省干线公路网,实现了“发展数量向发展质量”的根本性转变。从全市任何一个主要乡镇,开车半小时都能驶上高速路。

水路:京杭运河市区改线段通航,建成三级航道40.6公里。京杭运河西段、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等“三级航道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整治总里程127公里,总投资92亿元。常州港“一港四区”格局全面形成,全市拥有航道1167.7公里、万吨级泊位9个,千吨级以上泊位30个。长江港圩塘港区、录安洲港区实现国家一类口岸开放。

空港:投资30亿元,常州机场按一类口岸和4E级标准实施改扩建。今年4月正式启用的新航站楼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可同时满足12个航班客流候机;飞行区跑道向西延长至3400米,扩建站坪7万平方米;航站区空侧设有6座登机桥,站坪设有14个机位,为常州的新一轮“起飞”提供了硬件支撑。

铁路:沪宁城际、京沪高铁等多条铁路建成投运,常州跨入“高速铁路时代”,融入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开工建设高速铁路129公里,建成44公里,新建客运综合枢纽4个。

公交:累计投入公交发展资金40多亿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运行。公交线路增加一倍以上,实现“村村通公交”。公交低票价,在全国率先做到“困难职工乘公交,不用自己掏腰包”,5年票价补贴资金超过10亿元。市民公交出行率由9%猛增到26%,公交日均运客量超过100万人次,其中快速公交运客量超过26万人次,为常州再赢詹天佑奖。

运输:全市营业性客车5493辆、96259座,较5年前分别增长29.49%和31.24%,长途客运中高级车辆比例92.96%。营业性货车52203辆、328789吨,较5年前分别增长74%和86.59%。营业性船舶1764艘、总吨位66.83万吨,较5年前分别增长43.07%和57.66%。长途客运车、危险品运输车和船舶GPS配备率100%。

4项“第一”

第一条以市为主建设的高速公路: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投资25.24亿元,工程计划于2011年底建成通车,将成为第一条以市为主建设、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

第一条三级航道:运河全长26公里的京杭运河市区改线段通航,成为常州运河改线工程中,技术创新项目68项,其中1项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摘得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项——詹天佑奖。

第一个立体交通枢纽:总投资32亿元的常州客运中心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采用“地上地下一体化”立体交通模式,集普速列车、城际列车、长途客运、轨道交通(预留)、公交枢纽、社会停车、出租车停靠及商业、商务办公于一体,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转换。

第一个新型公交运行系统:常州快速公交网络系统形成了一个“十字+环”的高品质、大容量的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具有速度快、容量大、服务优等特点,日均运输旅客30万人次,对常州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加快“三城融合、南北一体”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5年3大看点 

未来5年,常州交通运输将着力建立三大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便捷、更舒适、更均等、更经济、更安全”的交通运输服务。

看点一:“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

突出网络、通道、枢纽建设重点,预计投资301亿元。

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84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较2010年底分别增长16.39%。建成高速公路146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57公里,全市所有开发园区和20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等级公路。

铁路:全市铁路总里程达146.5公里,较2010年底增长229.21%。

航道:全市航道总里程达1167.66公里,三级航道里程达162.39公里,较2010年底增长296.56%,实现“连江通海”。

纽:建成5个客运枢纽,全市一、二级客运站达8个。建成2个万吨级长江泊位,常州港货物吞吐能力增长30%;建成“公铁水”联运的奔牛综合货运枢纽。

看点二:“公交优先、选择多样”的运输保障体系

城乡客运:全市客运企业户均车辆数达160辆,长途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率90%以上,中高级车95%以上。建成15个标准化农村客运站,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全面建成“市-镇-村”三级公交网络。

货运:全力打造长江港口、常州机场、铁路等三大物流园区,全面形成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培育5-10个物流龙头企业。

公共交通:市区新增公交车300辆、更新200辆,低能耗(主要是燃气)车辆达20%;建成3个公交枢纽站和7个首末站;新增公交运营线网200公里新增公交专用道80公里,公交出行率提高5%。

民航:实现民航机场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开通至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的国际航班,启动空港产业园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民航机场和区域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实现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0000吨。

看点三:“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行政服务: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收费事项100%纳入“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行政服务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实行“一门式受理”、“一门式服务”,许可事项提速45%。

支持保障:深化“江苏快修”、“江苏快客”、“江苏快货”等运输服务品牌建设,建成3-5家连锁维修品牌企业、新增30辆车为“江苏快客”,80条“江苏快货”品牌线路。驾培智能化管理100%覆盖,形成每年10万人次的培训能力。

安全应急: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和建设领域安全事故稳中有降,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建成水上指挥调度中心和4个公路养护应急处置分中心。形成运输车辆100辆、船舶20艘、公路养护维修机械40台套的应急救援能力,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控制在110家以内。

交通信息化: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和指挥中心,建成公众出行网和物流信息平台,96196交通服务热线成为服务公众出行的窗口和品牌,出租车电话召车成功率达85%。大型货运车辆GPS安装率达100%;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