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常州是大家的家庭。常州的每一点改变,市民都参与其中;常州的每一点进步,市民都感受深刻;常州的每一点瑕疵,市民都全力消除。
“文明城市,我们是参与者”
在常州的各个道口路口,常常可以看到穿着红背心、举着小黄旗的志愿者在帮着指挥交通。公交车驾驶员陈艳觉得,这些“红背心”的存在,让城市交通秩序改善了不少。
据统计,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30余万人,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各行各业。为了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我市组织开展了“学礼仪、创文明”、“文明交通志愿者”等特别行动,全市万名交通志愿者长年驻守3000多个交通路口、公交站台,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赵梦琪就是“红背心”中的一员,她说:“能够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出一份力,我觉得很自豪。”
除了他们,城市之中还有许多“隐形”的志愿者。
市民黄慧说起自己在解放路小学就读的儿子总是很自豪:“他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街上不仅自己从来不乱丢垃圾,看到有空塑料瓶、塑料袋,还会主动捡起来扔进果壳箱。”
无数普通市民正全力投入到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点地改善着城市的面貌。
“文明城市,我们是受惠者”
大学生蒋奕辰这个暑假经常会到市图书馆自习。坐在修整一新的图书馆里,他说:“新的图书馆光线比以前更好,座位比以前更舒适,环境也更整洁了。这样的图书馆更让我能静下心来学习。”
“今年暑假,我还去常州大剧院看过音乐剧,去奥体中心听过演唱会……现在常州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高了。”蒋奕辰说,文明建设下的常州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距离图书馆不远处,就是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公园——红梅公园。拆掉了围墙、取消了门票的公园已经成为了市民们的“后花园”。“我爷爷经常去公园里散步、找老伙计下棋聊天。”蒋奕辰说,“我还听说以前省常中在高考前组织学生每天下午去公园散步放松。”
只有小学文化的清潭三社区居民高林娣在听过几次社区举行的道德讲堂之后深受感动:“我也学着他们做好事、帮助别人。”周围的老邻居也像她一样,时时处处与人为善。“一段时间下来,”高婆婆说,“我们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好了,大家都很开心。”
正在市二院看病的李菊告诉记者:“医院推出了很多方便病人的措施,我们虽然身上有病痛,但心里是舒畅的。”
戚墅堰区河苑社区的居民胡欣觉得,文明城市的建设给她带来了安全感:“楼道口装上了防盗门,社区的安全措施也好多了。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实实在在让我们受益了。”
文明城市的创建,落脚点正是全体市民。而他们,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明城市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善。
“文明城市,我们是监督者”
前天,网友“牛奶或咖啡”在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名为《五星公园的河水又开始臭了,不要成为建设文明城市扣分点》的帖子。记者在论坛中搜索了一下,类似的帖子还有许多,网友们纷纷指出城市中一些细节上的不足,期待精益求精。
不论线上线下,市民们都睁大了眼睛,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
赵梦琪坦言:“还是有一些人不够自觉,有些人看看没车就横穿马路、闯红灯,尤其是在没有人站岗的路口,这种行为既危险又不文明。文明行为应该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不管有没有监督。”
大运河关河段清污工人姚春林告诉记者:“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有一部分不自觉的人还是会随手向运河里丢弃饭盒、食品包装袋等,对这些人还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家住朝阳新村的钱女士建议:“路桥市场一些店主有时还会使用不文明用语,她们还需要更自觉一些,客客气气才能做好生意嘛。”
藻江花园的陈先生在前往易买得超市藻江店购物途中发现,超市门前的道路上,几百米的距离内只有一个果壳箱,“要是手里有个垃圾什么的要扔就很不方便,一些素质不够高的人说不定还会随手扔。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样的路段多设几个果壳箱,方便市民,也能帮我们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