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是地区发展的缩影,交通管理水平是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面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车、路日益突出的矛盾,我市大力推进“畅通工程”,改善交通环境,实施公交优先,提升交通科技,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出行的便捷,常州也由此步入“国家模范交通管理城市”行列。
出行,同样也是一个文明的窗口。除了交通设施的完备和交通管理的提升,各行其道、文明礼让的行为,也是减少交通干扰,提高通行能力的保障。常州成为不堵之城和国家模范管理城市,其实也是众多交通志愿者的服务,和众多市民的文明参与,息息相关。
交通设施篇
坐公交,到哪都很方便的
【人物】
黄国琴,54岁,桂花园小区居民
【生活感受】
从最初的二电仪对面,搬到荆川里小区,再到现在的桂花园,黄国琴家一直住在12路沿线,虽然搬得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出行却并未觉得不便。
黄国琴是去年5月份搬到桂花园的,与东边的陈渡新苑小区仅隔了一条马路,搬过来时,12路已经延伸到了小区门口。黄国琴的身体不大好,上医院看病或是到市区逛逛街,总是乘12路,“方便啊。”要是去其他地方,“也只要乘到长江路或清潭路再转,那里车很多,到哪都很方便的。”因为是紧靠路边的第一幢,难免会被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吵到,“对面就是公交车,出门也方便,吵一点也没关系。”
听说白云南路公交中心站建好后,12路的终点站要挪过去。黄国琴说,中心站建好了,线路就会更多了吧?以后这里应该会更热闹了。
【数字背景】
近年来,我市把优先发展公交作为改善和服务民生的实事工程来抓,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完成了公交票制改革,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建成了一批配套场站设施,吸引了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车。2010年年底,我市已实现了市区644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目前,市区公交日均客运量115万人次,是2005年的2.5倍;公交出行率26%,较2005年提高了17%;今年6月30日,市区2580台公交车全面空调化,成为全国第一个市区公交车全面实现空调化的城市。
畅通工程篇
堵点没了,道路畅了
【人物】
王伟光,40岁,公司员工
【生活感受】
每次出差回来,就会感觉到常州的交通与众不同。我老家在溧阳,以前回去一趟要3个多小时,光开车出个城就要40多分钟,如今走青洋高架和长虹高架,穿城而过只要10多分钟,现在1个小时多一点就到家了。因为交通方便,回家是经常的事情。
这几年,城里的车是越来越多,但在城里开车还没遇到过堵车,这一点很不容易。原先怕交通不便,所以在市中心买了房子,现在索性住得远一点,家在新拓宽的中吴大道边上,开到市中心只要10多分钟,“真的很方便。”周围的朋友都普遍反映堵点没了、道路畅了。
“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一边在高架上飞驰,一边听着汽车音乐。”他觉得,那是他最惬意的时光。
【数据背景】
近年来,我市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城市南北跨度由2005年的3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5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高架环线全长43公里,环绕1圈只需35分钟,高架环线日均流量超过20万辆。如今,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7479公里、公路密度170公里/百平方公里,较2005年都分别增长35%。市民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1.9%。我市连续3年保持全国“A类一等”管理水平。
志愿服务篇
当志愿者,有一种成就感
【人物】
陈冬,35岁,花之园小区居民
【生活感受】
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坐公交车直达南大街,然后和同事们一起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拿起小黄旗,一身标准装扮,两人一组站到双桂坊十字路口。从8月开始,陈冬已经连续当了两次被市民们称为“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
双桂坊十字路口在闹市区,人来车往特别繁忙。今年7月,这里画上了常州第一个“田”字型人行横道线,有些市民一开始不太习惯。陈冬和同事们的任务,除了劝导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还要引导市民们适应这个全新的路口。
“两次当志愿者,明显觉得大家的出行习惯有改变,现在已经很少需要去劝导,反而是接受问路的工作更多。前几天人行天桥也通了,路口的秩序就更好了。”
陈冬的丈夫做的是绿化工作,今年也当了好几次文明交通志愿者。两人在家聊起这事,都觉得,虽然一站半天有点小累,但也挺开心。“有的人性急想闯红灯,看到我们一举旗子,又不好意思地退回去了,这时候就有一种成就感。”
【数据背景】
今年4月中旬,我市在市区50条主要道路推行“路长负责制”,各辖区和各路长单位切实履行职责,每天组织1000余文明交通志愿者,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次投身到市区文明交通劝导管理。每天7:30到18:00,市民们都能在路口看到“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当中有市级机关部门工作人员,也有正在学车的“准驾驶员”。目前,市区闯红灯、跨护栏等显见性、多发性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文明出行篇
骑车的、走路的,都很守规矩
【人物】
沈小港,37岁,巡防队员
【生活感受】
“每次上街,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变化,特别是出行,讲文明的越来越多。”沈小港说。
沈小港是一名巡防队员,平时主要是治安巡防,因为天天在大街上转,对市民出行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9月2日早上,他站在路口值勤,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但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人越线,也没有人按喇叭。”他说,交通秩序全靠大家自觉,整个城市很有秩序。
“以前,马路上的黄线区域全都停满了汽车,现在这种现象基本看不到了。还有,就是早上一路过来,看到以前乱钻的电动车都很守规矩了,这是文明宣传起到的效果。”
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插队……这几年,常州人出行越来越文明,互相礼让,尊重生命。“城市在进步,文明在生长。”一个人的变化与一个城市的变化总是融合在一起的。他说,常州就像一本书,只要用心去读,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文明的脚步。
【数据背景】
我市大力实施“文明出行工程”,针对闯红灯、跨护栏、乱停车等交通顽症,交管部门查找整改问题332处,整改率达100%。开展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万起。完善交通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新增停车泊位1702个,增设交通标志400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