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2010,连续3年,市民对我市城市管理满意度保持在92%以上;2010年,我市荣获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评比第一名。
这,得益于我市建立健全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标准化:城市管理细化到每一项目,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严格量化标准,实行指标考核;
数字化:结合13项城市长效管理制度,实施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分等级、分区域、分类型考评;
精细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市领导到管理部门,再到市民,全民参与,管到点、管到线、管到面,细处挖,精处做,全覆盖,无死角……
用数字化实现标准:
城管区域全覆盖,市、区、街同步走
“12319平台每天的投诉很多,我们累计接听市民来电超过11万个,结案率95%以上。”市城管局局长朱笑冰介绍说,作为“数字城管”的信息系统平台,12319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使城市管理问题得到快速受理、快速派遣、快速处置,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诉求得到了及时回应,其中,不少是当天接诉、当天解决,或者是当天接诉、隔天解决。
2008年,常州全面创新科学管理手段,建成了区域全覆盖,市、区、街同步的“数字城管”系统,评价对象涉及5个区、13个市级职能部门和8个责任单位,用数字化实现城市管理的新标准。
管理内容以日常保洁、五小行业、菜市场、城市交通、道路容貌、市区河道、城市绿化、住宅小区物业、废品收购、车辆清洗、摩托车修理、环境保护、建设工地、城中村、城郊接合部、除“四害”管理等13项长效管理为主,包括7大类98小类共计87万个数据,事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和“部件以条为主,事件以快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属地化、网格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
市政府还每月举行城管点评会,并且分区域和行业公布得分排名,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用精细体现标准:
全民找差7243个问题,整改率99.97%
4月29日,在北新巷小区,头戴红色志愿帽的王士良,看到居民楼下有几块玻璃堆放着,立即拿出纸笔记录下来;走了几步,发现绿化带里有一张不显眼的广告传单,立即弯腰捡了起来。
王士良是“我爱我家,志愿同行”市民找差团的一员,家住机械新村,今年63岁,已经退休。从3月开始,他参加培训到4月底,每天几乎都这样围着“找差”忙碌。
4月上旬,参加全市找差时,想到西新桥的朗悦酒店门前经常有汽车压上盲道,于是,他戴着找差团的工作证直接去找酒店老板反映这个问题。没过多久,王士良发现酒店里已经有了温馨提示:请客人不要把车停在盲道上。
邀请市民参与城管,行使评判权、监督权,变“部门城管”为“全民城管”,城管的精细化也得到保证。
2010年1月13日,市政府发布公告,招募“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从城市路容路貌开始,全面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仅仅10天,一支300名成员的“找差团”就正式成立,成员主要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网民代表。找差团成员每人领到了一个工作手册,找差范围是300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6个城市出入口,巡查内容则分为市政、交通、环卫、广告店招、园林绿化等10大类。找差团将问题记录下来后,由专门部门梳理制定整改,整改后再由“找差团”成员验收。同时,网上也征集“找差”。据统计,300个“找差团”成员走上街头挑刺,共找出各类问题7243条,整改率达到99.97%,群众满意率为93.19%。
如今,300人的“找差团”已发展为城市管理万人“全面找差团”,下分市容和保洁管理、交通管理、环境污染整治、绿化管理、户外广告及文明行为5个“找差组”。“全面找差团”专群结合,既有专业的城管队员,查找专业的问题,也有普通的市民城管志愿者,关注城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半年围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13项事件及相关部件内容,在全市160条主次干道和6个城市主要出入口,“找差团”共找出各类问题1248个,涉及22个责任单位,截至目前,所有问题都已经整改完成。
用法制保障标准:
依法行政、依法查处、依法城管
7月19日晚上7点-12点,市环保局兵分两路,对高新区滨江化工园区9家废气排放可能会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突击夜查,并随机走进该园区周边的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市环保局局长史政达走进圩塘新业街一家副食品商店,这里人流较多,并靠近滨江化工园区。店主介绍说:“以前在新业街北面气味较重,这几个月好多了,但偶尔也能闻到气味。”环保人员通过监测发现,周边空气质量并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但因为当晚是雷雨天气,气压比较低,江边污水处理厂的气味的确更容易被居民闻到。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将向江边污水处理厂下达整治任务,继续深化整改,提高工艺水平,确保废气稳定达标。
针对一些城管痼疾,必须依靠法制手段,通过依法行政、依法查处,予以彻底根除。今年5月以来,市环保局开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百日行动”,对敏感地区和重点问题分别实施夜夜查、时时查,其中6月20日至7月10日,由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中心、新北区环保局三部门联合,每日巡查盯防,对园区企业及周边附近区域进行24小时巡查,20天内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00人次,巡查巡测522厂次,发现5厂次有明显气味,其中4厂次为行政交界邻近城市企业,1厂次为园区企业。
“对环境违法行为,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史政达表示,环保部门还将继续深入到居民家中,了解空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努力通过解决每一个市民的投诉、信访,将常州环境治理得不仅看上去美,闻上去也同样舒畅。
近年来,我市以改善民生、提升环境质量为根本目的,严格执法,坚持铁腕治污。重点强化现场监察,以夜夜查、时时查、交叉查、联合查和“飞行”检查等方式,开展重点污染源、行业、区域和流域环境问题集中大检查。仅上半年,全市就出动监察3.43万人次,检查企业1.54万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4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