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常会说起,“生活在常州这样的城市里,很安心。”
当陷入困境的时候,总会有一双温暖的手在黑暗中紧紧抓牢你,不抛弃、不放弃;当无家可归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温馨明亮的小窝在等着你、迎接你;当人生黯淡充满失望时,也总有人轻轻走到你身边,开导你、安抚你,带领你重新走回光明……
无论在社会福利、慈善救助,还是社会公益、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这个可爱又亲切的城市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让你感激,也让你感动。
政府福利篇
42元月租的两室一厅,住着人舒服了,心也踏实
【人物】
刘普,42岁,花园新村58幢的廉租房居民
【生活感受】
花园新村58幢3楼一户42平米的两室一厅,就是42岁的刘普和两个女儿的家了。
大早起来去市政府送半天报纸,中午吃好饭顺便捎几只食堂里的豆沙包回去,隔天早晨用家里的微波炉热下就是可口的早饭。晚上两个女儿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也总要上刘普的房间呆上一会,看看电视节目。32寸的液晶彩电是去年刚买的,价格很实惠,1800元都不到。
聊起这个在常州的家,刘普总有说不完的话。“前几年的日子,想想都觉得心酸,妻子在河南老家生二女儿时难产过世,两个女儿都是我拉扯大的。来常州近20年,从邹家村、董家塘到荷花池,一直都是租房,紧巴巴过日子,根本没想过会有今天。”
住上每月只要42元房租的廉租房还是两年前的事情,刘普至今仍记忆深刻,“和女儿们是2009年元旦搬进来的,你看家里的桌子、家具都还是以前出租屋周围的邻居送的,我自己又去添了个煤气灶和热水器。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终于有个属于自己的舒舒服服的家了。”
【数字背景】
现在,常州初步形成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较为完整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市区约2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相应的住房保障,占中心城区家庭总户数的7%。其中,7600多户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或租金减免,近1.2万户家庭享受了经济适用住房实物安置、8万元或10万元货币补贴,500多户“夹心层”家庭享受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另外,还有6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和部分新就业大学生入住集体公寓式的公共租赁住房。
慈善救助篇
3000元的助学款,一下帮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人物】
帅甄,22岁,学生
【生活感受】
“也许这是一个让我感恩的机会,社会、老师、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热心人士的救助,帮助我和妈妈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大三开学前,就读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常州女孩儿帅甄又领到了市慈善总会3000元的助学款,站在台前,小姑娘脸上写满感激。
今年22岁的帅甄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五年级时父母离异,她开始和母亲一起在外面租房生活。每个月的经济来源都只有母亲打零工挣的1000多元,房租加上生活开销,日子一直过得很艰苦。“之前社会上已有很多好心人陆陆续续给我们一些帮助,高二的时候学校每个月还会往我饭卡上打钱。”
帅甄说,大一暑假,社区领导主动找到她母亲,告知可申请助学金,她就和妈妈准备好材料去申请,没多久就拿到了钱。“这笔钱,真的帮妈妈减轻了不少负担。”
【数字背景】
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我市自2007年起,汇集市慈善总会、市妇联、市工商联、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帮困办等多家单位,每年召开慈善助学联席会议,资源共享,确保应助尽助。
2009年,市慈善总会对948名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本科生每人3000元、大专生每人2000元的标准,集中发放慈善助学金241.1万元。2010年,发放救助金222.8万元,救助858人次。2011年,发放救助金157万元,救助613名低保困难家庭大学生。
社会公益篇
一加爱心社的温暖援手,在最痛苦的时候拯救了我
【人物】
张雪芳,47岁,红菱村委居民
【生活感受】
“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整个人都开朗了,还参加过好几次‘一加爱心社’组织的公益活动呢,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我,现在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困难中的人。”
2004年丈夫车祸去世,张雪芳和女儿相依为命。2009年厄运再次降临——她被查出患有癌症。虽然通过化疗和手术得到了控制,但张雪芳整个人都蔫儿了:“那时根本不敢出门,看到门口的老太太那么健康,都觉得羡慕。”
就在一家陷入困境时,“一加爱心社”的志愿者主动伸出了援手,其中一位叫杨志强的志愿者还和她们结了对。“爱心社的志愿者每周都会到家里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也经常开导我,让我心理压力减轻不少。”
张雪芳说,让她感动的不仅是爱心社志愿者们的雪中送炭,更是他们的“超范围”帮助,“每年孩子开学,总会有志愿者以个人身份送来助学款,被他们的热情感染,我也开始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像今年情人节的玫瑰花义卖,我就跟着去了。”
【数字背景】
目前,常州市志愿者总会已发展直属志愿者协会、分会和服务总队等团体会员41个,下辖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由2003年的630余支扩大到2300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也发展到30万余人。
2009年,“一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十年。十年来,“一加”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有数千志愿者登记在册、一百多人长期积极参加活动的规模,涌现出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道德模范王德林等众多优秀志愿者人物,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司法救助篇
没有认真负责的援助律师,6万元的损失根本赔偿不到
【人物】
张瑞元,51岁,蓝天花园小区居民,电工
【生活感受】
老张在一家物业公司当电工。去年4月修理电线时,从人字梯上摔下,造成左手手腕及肺部受伤。虽然当时单位就送他上医院,但老张的伤还没好,单位就停止支付医药费,使他被迫出院。更令老张没想到的是,他去单位讨要后续医药费及赔偿时,却遭拒绝。
原来,老张应聘的那家单位无用工资质,他的劳动关系被挂靠在另一家单位,遇上事两家单位就相互推诿,“我跑了多少次,他们就像踢皮球一样,把我踢来踢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张无限心酸。后来,经人介绍,他到钟楼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
起初单位不承认与老张有用工关系,在律师帮助下,找到两位关键证人,单位才开始妥协。老张很快被认定为工伤,又被鉴定为九级伤残。但两家单位还是不肯赔偿,律师只好向法院起诉。因为援助律师工作到位、证据收集完整,形势对老张有利,两家单位这才答应协商。最后,经法院调解,共同赔偿老张损失6万元。
“援助律师很负责,不厌其烦一遍遍为我去跑。如果没有他,这事办不下来的。法律援助中心真是一个为老百姓说话办事的好地方。”老张这样说到。
【数字背景】
近年来,我市连续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投入。去年,全市两级法律援助中心都开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待来访、来电网上咨询1.8万人次。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22件,法律咨询1.8万余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