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小六年级学生顾成,2011年12月在市少年宫开办个人书法展,这位1999年10月出生的男孩,虽年幼却以同龄孩子没有的耐心与静心,谱写了快乐的学书旅程。而随着顾成学书法的故事展开,有关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的话题又被赋予新的色彩。
“亲友向我预订春联”——让特长有用武之地
6年前的暑假,为上一年级作准备,妈妈帮顾成在少年宫报了毛笔书法班,师从谢凯。
“无论父母还是我自己,都没想要成为大书法家,妈妈说写字能陶冶情操,令人安然而不浮躁,做事专注而不马虎。这些,我是慢慢体会到的。”顾成安静地表述着。
“顾成报班的时候比一般孩子晚,跟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在一块儿上课,他比其他孩子认真,每周都坚持上课,心静而又执着,这是同龄孩子中比较少见的。”谢老师对弟子如此点评。
“自从我学习书法后,过年时家中的春联就再也没有用过印刷的,每次过年前,爸爸妈妈总是买了红纸让我来写春联,大年夜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在自家门上,后来逐渐扩展到奶奶家、外婆家、乡下老家的门上,再后来亲戚家、朋友家都向我预订春联,看着自己写的春联在门上熠熠生辉,心里还是很自豪的。另外,父母非常鼓励我参与各种交流比赛活动,让我有了用武之地。”顾成说。
顾成的书法展在局小也引起了轰动。班主任陈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帮着张贴海报,向校园广播站撰稿,到每个班级去派发宣传单,大家都在分享顾成的成长快乐。而顾成,这个内向、从不张扬的孩子,举办书法展后更自信了,上课主动发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孩子们从顾成的书法展中感受到什么?有恒心、有毅力就会做好一件事!局小的孩子们会这样告诉你。在这个以张扬个性为特色的校园里,老师们则表示:只要孩子有特长,学校就会搭建平台。
“让孩子自己洗笔碟”——好习惯让孩子受益
书展后,总有人问顾成的妈妈: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孩子的字怎么能写这么好?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是否有什么诀窍?这位母亲总以“漫漫学书路、一颗平常心”回应。
“在儿子写毛笔字的班上,一到下课经常看到拿着孩子的毛笔和碟子去水龙头冲洗的家长,孩子一下课就跑着玩了,好像他的任务只是写字,清洗和整理理所当然是家长的事情。说实话,从儿子幼儿园大班毕业那个暑假开始写毛笔字起,每次写完字我都是让儿子自己去洗毛笔和碟子,自己把东西整理到背包里。一开始学写毛笔字的时候,儿子也很少把墨汁弄到身上,背包里的东西也总是收拾得很整齐。身为母亲,我能教会他的第一点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因为这会让他受益终生。”
“我强调的是,练字追求少而精,要么不写,要写就要认真写。刚开始的时候,每次上书法课,我总是陪在孩子旁边,他写字,我看书,有时也会指点一下。每次孩子在家练字时,我也会坐在旁边,边看书边看着他写。看到写得好的字我会夸他,看到写得不太好我会说‘如果这一笔这样写会更好看’。后来,他上书法课的时候,我不坐他旁边了,总是在教室找一个角落自己看书,让他自己写,只是在中间下课的时候去跟他说说话,看看他写的字。孩子在家练字的时候,我也不再一直坐在旁边陪着了,但总会在他写完后去看一看。到现在,少年宫上课我已不再陪同,平时练字我已基本不看。孩子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每次字不求写多,但要精益求精。如果内容是一首诗的话,一般认真完成一张。如果是平时的毛边纸练习,那么认真练两张即可,而且时间由自己独立安排。”
“写得真认真。”“妈妈都写不过你了!”“让妈妈欣赏欣赏你写的字。”在孩子学书过程中,顾成妈妈用得最多的是表扬。“记得陪孩子在少年宫写字时,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因孩子的字写不好而当着其他孩子或老师的面责骂孩子,甚至下课了也不让孩子休息,孩子经常是边哭边写。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每次来接孩子的时候不是夸孩子写得好,总是挑三拣四,对孩子写的字表示不满意。每当这时,我就感到可惜,孩子对写字的兴趣可能就这样慢慢被‘骂’掉了。”
顾成的妈妈还提到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陪孩子上书法课,一个一年级模样的孩子,可能刚开始学习硬笔书法,父母皆在旁。孩子已经练了很多张,爸爸也许见孩子越写越不好了,不禁有些生气。当着孩子的面就说:“写的太多了,越写越蹩脚了,不要写了。”孩子一听,来劲了,马上说:“可是妈妈每次都要我写十张。”爸爸直接说:“以后听我的,每次少写几张。”孩子爸爸的观点虽然不错,但这样当着孩子的面与孩子妈妈的规定相背而行,不仅让孩子有了“写多了反而写不好”的观念,而且让孩子妈妈的“执行力”下降。其实孩子爸爸完全可以私下先和孩子妈妈商量好,每次到底写几张最佳,然后告知孩子,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君不见好多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都是在家长的意见不统一中“无疾而终”!君不见孩子的兴趣培养,坚持在孩子,更在家长!
“兴趣培养为增修养”——平常心促个性发展
顾成的指导老师谢凯在采访中强调:“这个孩子只学过书法和小提琴,后来发现对书法的兴趣更浓一些,孩子便专注于此。相比较而言,相当一部分孩子上兴趣班时,大人忙于报各种各样的班,有个女孩的家长一下子为她报了12个班,光器乐就学了4样,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
孩子究竟该怎样参加兴趣活动?谢凯老师的观点是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细细发掘。“在顾成之前,少年宫有过一个学绘画的女孩子办过画展,这名姓顾的女孩家就在少年宫附近,从小居住地就有园林特色,而且这个女孩子非常文静,一有空就喜欢坐在有山、有石、有水的环境里细细观赏,家长看到她的特点便因势利导,孩子后来考入中央美院学美术理论专业。相比之下,有的父母不管孩子喜好,先把钢琴买上,数万元投资后发现孩子是被逼无奈,压根不想学,便立刻改换班级,有的便报了书法。印象中有位母亲在为弃学钢琴的儿子报上书法班后对自己的先生不无得意地说——这个好,老师反正要留作业,写几张清清楚楚,不像钢琴咱们不懂,好糊弄。相比之下,我对天皇堂弄一位老先生印象格外好,因为他在孙子小、中班的时候就跑来少年宫看各个班的授课与布局,再反复观察自己孩子适合哪一类,并与老师相互沟通,这种做法对孩子确实是非常有益的。”
少年宫音乐教师黄晨对记者说:“其实家长应当意识到孩子走专业的路还是很窄的,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天赋,投入过多的精力、财力肯定不适合。更多的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应当是让孩子有一定的特长,即便如此,如果家长没有陪着孩子练琴的毅力,仍然没必要让孩子学琴。因为最初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好坏也会影响孩子个性走向。”
几位少年宫教师都谈到,目前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比较淡定,这部分家长几乎均为中产阶层,“他们强调要让孩子开心,无论学琴还是学画、学书法,一律不要求孩子考级。有些家长跟任课老师明确表态,让孩子学琴就是增加修养,以后进大剧院听音乐会能懂得欣赏。”谢凯表示。
与前两年相比,考级热也有所消退。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对兴趣的认识都有所提升。
孩子的兴趣也有其阶段性。“有些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对练琴颇有反感,但进入初中甚至是高中时,却令人意外地跑回来重新要求学琴。有的孩子是觉得别人特长显著,不甘人后,也有的同学觉得学习紧张、枯燥,弹琴成为一种化解与享受,还有的同学喜欢集体活动,排节目、搞活动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准。”黄晨老师谈到。
教绘画的柴东方老师表示,“少年宫的学习非常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而对那些有天赋的学生,老师都会义务尽心辅导。”
8岁时,吴天荣参加苏州一项活动时按要求交上一张明信片,写上最想说的话。他画了一黑一白两只脏兮兮的羊,上面写着:“如果你是一只白羊生活在黑羊群里,你就死定了;如果你是一只黑羊生活在白羊群里,那你也死定了。”
正是这张明信片引起了柴东方的好奇,写生课上,这个孩子一个多小时只画了几片叶子,然而这几片叶子竟是如此丰富,茎脉纵横、蜿蜒曲折。
曾经是问题儿童的吴天荣,在柴老师的悉心关注中慢慢地打开了心灵,作品不仅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建国60周年画展中,从5万余张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50张专家点评作品之一,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
“今后,少年宫会为才艺经专业审核达到相应水准的孩子提供开办免费个展的平台,更好地鼓励孩子个性发展。”少年宫主任卢海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