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武进干部的援疆故事 2011年武进完成援疆项目38个,投入援疆资金5600万

来源:常州日报 2012/2/13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5

在茫茫天山脚下,有一群武进人在默默耕耘着,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到茫茫戈壁,从温馨家庭到孤身一人,从有职有位到默默工作,落差很大。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在播种着伊犁州尼勒克县灿烂的明天。他们就是19位武进援疆干部。正月里,记者听到了他们动人的援疆故事——

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武进区第七批援疆干部队伍组建可以说是个特例。”说起当初情况,武进区委常委、尼勒克县委副书记、武进区对口支援伊犁州尼勒克县前方指挥组组长杨国成,感慨万千。他曾经带领同伴出色地完成了四川汶川大地震金花镇重建工作,“本来这次武进只要‘出钱’不要‘出人’,但是由于江苏省的19支援疆队伍临时调整,武进既要‘出钱’又要‘出人’,当时组建队伍实际只有半个多月时间,任务重、压力大。可挑选到谁,谁都没说个‘不’字。19名成员分成教育、卫生、农林和干部四个组,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2010年12月20日,这个在江苏所有援疆干部指挥组中平均年龄最轻的团队,带着武进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天山脚下的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

武进区发改局副局长李文俊,年轻,但工作有思路有干劲,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招投标十分熟悉。当时他正筹办婚事,请柬早已发出,难以改期。当区委决定他也加入团队赴疆时,他马上转移了“工作重点”:全面了解尼勒克的县情,做好进疆“功课”。他对女友歉意地说,“筹办婚事,只好靠你了。”李文俊到新疆后一个星期再赶回来当新郎,几天后又匆匆赶回。

在尼勒克各族群众眼里,“武进人”不仅带来资金、项目、技术,带来先进的理念,更带来了拼搏奋进的精神。

2011年确定实施38个项目,武进援疆干部把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办法带去,形成了成熟的工作体系:每天开施工负责人碰头会,商量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每周开项目安全管理会,每月开项目进展推进会,请当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单位参加,有什么问题,当场拍板解决。同时还成立了效能办负责督查,当地负责征地、拆迁、材料等的部门都要参加,快速推进项目。

这套做法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杨国成说,“我们就要带去江苏理念、常州效率、武进速度,培育起一支带不走的援疆干部队伍。”去年,杨国成和援疆干部们还在武进组织召开了“尼勒克县优势资源情况通报会”,并组织常武地区的10多家企业去尼勒克考察深化产业对接,好几个企业与对方签订了投资合作意向书,一期工程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伊犁加稀管业有限公司”和“瑞鑫矿业有限公司”投资5个亿建设的年产8万吨金属硅项目、9万千瓦水电项目也已经开工,正在开花结果。

省奔牛高级中学副校长黄伟文出任尼勒克县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尼勒克县一中副校长,他和其他4位老师,把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带去,一个学期下来,让当地老师大吃一惊:全校中考成绩平均提高20分,他们带的5个班级更是高了30多分。而这套先进经验也在尼勒克县学校顺利推进。武进老师带出的当地“徒弟”也要比同行教出的成绩高许多。他们还开创了当地多个第一:第一个建起了教研室,第一个开办了学校网站,第一个使用教学案,第一个办起励志讲座……

与黄伟文一样,武进区横林医院副院长江敏任尼勒克人民医院副院长,他带领5位高水平医师在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和尼勒克县妇幼保健医院创下多个第一:成功开展腹腔镜下手术;成功开展全髋关节转换,填补了当地的空白。过去,当地不少干部患上比较复杂的疾病,总是往伊宁甚至乌鲁木齐跑,现在都到县医院来看病了,医院声誉大振。

嘉泽镇兽医站长、高级兽医师王锁荣和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周建国作为尼勒克县农林水牧系统专家,把蔬菜大棚种植、畜牧养殖技术等送到田间地头、边远牧区,还手把手地教他们给牛、鸡采血样的技术。他们编写成《肉仔鸡饲养管理技术与疫病防治》、《畜禽养殖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培训讲义,又制作成幻灯片讲课,当地农牧民都成了他们的“粉丝”。

一切从尼勒克人民的福祉出发

尼勒克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18万,有24个民族。它位于伊犁河上游中天山西段喀什河河谷地带,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光热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尼勒克县的经济很不发达,属国家贫困县。

一到尼勒克,武进援疆的同志们顾不得看一眼当地美景,立即投入忘我的工作。

“要想富,上项目”。按照国家的规定,援疆的资金要占支援地区一般财政预算的0.5%,以后每年在这个基础上递增8%-10%,去年,武进区支援的资金就达到5600万元。上什么项目好?什么样的项目能够更快地让当地老百姓得益?援疆同志一直在思考。他们走厂矿、赴牧场、到农村嘘寒问暖,与基层群众共同谋划美好明天。他们了解了各族群众的急迫心愿后,提出了一条原则:上项目一定先上能让当地群众马上受益的。

看到武进援疆同志来到尼勒克,当地同志都很兴奋:从长三角先进地区来的一定会带来很多好项目。这话不假。武进同志恨不得掏出自己的心窝子,“要把最好的项目毫无保留地送到尼勒克,让它们在当地生根开花,造福新疆人民。”

在牧区调研时他们了解到:由于生活习惯和经济原因,当地妇婴保健水平比较差,儿童死亡率也很高,一个县还没有一座妇幼保健院,群众迫切盼望改变现状。“提高当地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就是保护了下一代,就是为尼勒克今后的发展积蓄了能量,这样的事不能不办啊!”大家一致同意重新调整援疆项目,特事特办,急事先办。调整项目,把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妇幼保健院提前,并且当年就开工,施工高质高效,现在主体建筑已经封顶,进入内部装修、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五一”前就能开门收治病人了。

极受当地群众称道的是“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的安居工程的实施。武进同志十分重视这个工程,他们请了三个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结合民族特色,考虑风俗习惯,拿出了5种户型,供村民选择。配合当地“定居兴牧”工程,又在苏布台乡搞起美观新型的定居点建设试点,当年硬件就全部到位,今年春天就能全部建成。武进援疆前方指挥组组长杨国成介绍,“这两个工程就投入了2000万元,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尼勒克县定居兴牧住房2000户、安居富民房4000户。定居兴牧住房每户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棚圈建设面积也不少于100平方米,确保10到20年都不落后。同时,要实现通电、通水、通路,要有住房、有棚圈、有草料地,还要有双语幼儿园、小广场、三农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打造‘伊犁河谷第一村’。”

据了解,2011年武进援疆共上了38个项目,总共投入援疆资金5600万元。投入1.5亿元,面积75000平方米、当地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武进尼勒克畜牧示范园等都已启动……目前,“十二五”期间的项目也已规划好,每一个项目都造到了尼勒克人民的心坎里。

建造永久“造血”机制

杨国成那时还身兼前黄镇党委书记,援疆重任在肩,他想的是要变“输血”为“造血”,要为尼勒克培养一批有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的优质企业,长久造福当地。所以,他一回到前黄就召集镇商会的企业家开会。他带回的信息让地处长三角的武进企业家激动不已,“尼勒克县虽然目前还比较贫困,但资源丰富,光探明的煤炭就有300亿吨,估计达800亿吨,有色金属矿藏达50亿吨。”一直经营着光缆的金丽娟动心了。

她在谋划着自己的蓝图:要是到伊犁建厂办企业,说不定又是一项新事业的开始。她立即和其他企业家与杨国成一起飞到伊犁考察。在考察了用地、政策等各种条件后,她决定联合国内最大的金达管业投资兴办管业企业。她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了意向书,没多久又签署了正式合同,项目落户江苏产业园。“到新疆去?你的脑子怎么想的?那地方好投资吗?”就在一切顺利推进时,她的合作伙伴却在别人的不理解中突然退缩。这下,金丽娟傻了眼:技术、设备她都是外行,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管业。家人也不支持,金丽娟进也难进,退更难退。

就在她有点动摇时,杨国成组长和她谈心:“当地出台的政策这么好,有这么多优惠条件。江苏也十分支持,还出台了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选用江苏在疆企业产品的政策,这不是一大利好吗?”想想也是,金丽娟咬咬牙齿顶下去,技术不懂,她虚心学习。从去年4月11日签订合同兴办伊犁加稀管业有限公司,厂区建设就热火朝天地干开了。建设分两期进行,共投资1亿元,第一期建成6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先期进行生产。到去年11月28日设备安装调试到位后,顺利地进行了试生产,产品完全合格。

现在,武进不少企业家纷纷到伊犁考察,不久就会有一批武进企业落户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