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艺术教育让每个学生点亮人生润泽生命

来源:常州日报 2012/4/13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5

让每个学生在他们的学生生涯中,都有登上舞台的机会,都能亲近至少一门艺术,都能受到艺术和审美的感染与熏陶,为一生幸福奠基。这是常州艺术教育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我市艺术教育工作在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手段、提高艺术教育能力等方面大胆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艺术教育为几十万学生点亮人生、润泽生命。让我们展开这卷华丽篇章,感受来自校园的春天气息。

让每个孩子平等享受艺术教育

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追求,旨在让每个孩子享受相等的教育资源。在加快艺术教育发展的同时,我市统筹加强城乡教育的综合管理,提升教育统筹发展水平,完善艺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艺术的雨露润泽。

为此,我市实行“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建立城乡资源配置机制。按照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的原则,建立城乡互动、体现公平、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薄弱学校、周边学校的支撑力度。近年来,常州在艺术教育上的投入逐年递增,向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投入的资金、设备都有长足增长。三是统筹行政管理职能。常州成立覆盖全市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明确每年由一个辖市(区)牵头,吸纳其他辖市(区)相关教师参加,统筹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推动。

集团化办学带动弱势学校发展。近年来,常州采取合作办学的模式,已探索组建了34个教育集团,范围遍及城乡。集团内部共享办学理念、课程资源与优秀师资,各个校区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共有7个校区,以优质学校均衡化为办学理念,集体进行课程改革,根据每个校区的特点打造特色艺术课程,不仅把一些村办小学纳入正轨,而且各个校区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

教育的实质是人文关怀,艺术教育更是对学生自身潜在期望的唤醒。常州新桥中学远离城市中心,曾经是一所弱势学校。近年来,该校紧紧抓住艺术教育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多元化发展思路,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近四届艺术节均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展示,为学校全面发展增添后劲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特色发展的需要。

马杭中心小学,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占比很高的学校,这里的孩子和许多城市孩子一样享受着艺术的滋养。六(1)班的李雯,六年前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从遥远的“天府之国”四川来到“龙城”常州。李雯从小就爱唱歌,最大的梦想是登上舞台一展歌喉。每天放学后,她都会伫立在音乐室窗外,静静地聆听合唱队员的排练,然后独自哼着歌儿回家。音乐曹老师发现了这位“特殊”的听众,破例收她为“南田合唱团”小社员。起初,李雯家长很反对,认为读好书、考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可曹老师没有放弃,和班主任一起与李雯家长交流,最终,李雯的父母勉强答应了。从此,李雯开始系统学习唱歌,她的声音嘹亮、甜润,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但是川音重,鼻音也重,记忆力没有其他孩子那么棒,为此,曹老师没少在她身上花工夫。在任课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李雯开始在南田合唱社团崭露头角,草根舞台上,一曲独唱《我爱妈妈的眼睛》,让整个马小的师生记住了这位来自四川的小女孩;幸福剧场,由她领唱的《说唱脸谱》有板有眼,赢得满场喝彩;她和伙伴们多次获得常州市中小学生声乐比赛一等奖。

49个艺术特色学校领先一步

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校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接受艺术的教育,我市积极推进艺术特色学校工程的建设。目前已有近百所学校正在申报、评审市级艺术特色学校,其中通过验收的有49所,另有9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在艺术特色学校和书法特色学校创建中,我市积极引导,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特色”工程,特别是艺术特色学校和书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程。创建与评估中,从“三个结合”、“三项保障”和“三个提高”方面对学校予以考核落实:“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社区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三项保障”,即制度保障、场地设施保障与实施课时保障;“三个提高”,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中,我市特别注重课程设置、校本开发、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等环节,使艺术教育有阵地、有渠道、有基础、有活力、有吸引力。我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每一所学校都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力度,广泛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导、校本课程为辅、各种艺术活动为重要补充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艺术教育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适合性不断增强。目前,全市100%的学校均开设艺术类校本课程或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内容涵盖声乐、器乐、油画、版画、书法、葫芦丝、刻纸、浮雕、建筑模型创作等众多门类。钟楼区教育系统潜心研究孩子心理,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高质量实施着艺术国家课程,有效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艺术课堂突显了“活、趣、美”的特质。目前,钟楼区共有书法类项目5个、绘画类项目10个、手工艺类项目3个、声乐类项目3个、器乐类项目6个,真正实现了“校校有项目,人人有技能”的艺术教育项目发展格局。

教师是推动艺术事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湖塘桥中心小学建立了艺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修机制,从制度到形式,探索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促进艺术教师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邀请华师大专家、南京歌舞剧院的演奏家、省内外的书画家等对艺术教师分层组织论证,建立了专家库,定期邀请大学教授、艺术教育专家等各个层面的专家来校引领,拓宽教师的思路,不断地激发和唤醒艺术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锤炼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艺术教师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每天书香缭绕”、“每月艺术赏析”、“每人艺术洗练”等制度,不断提高着艺术教师的文化素养。该校还与南京歌舞剧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教科研实验基地,将科研院所理论与基层学校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努力,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快速的提升,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艺术品牌教师。

在艺术特色校创建过程中,各地各校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了一大批艺术教育精品,其中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的舞蹈《想爸爸想妈妈》、常州市第五中学的小合唱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展演活动一、二等奖。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中小学生展演活动一等奖;常州市第五中学和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常州市聋哑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是我市艺术教育的亮丽品牌。该项工程于2004年启动实施,规划是用8至10年时间创建上百所书法特色学校,培养上千名合格的书法教师,发展上万名常州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几年来,我们创建了国家书法实验学校4所、省书法特色学校11所、市书法特色学校63所;2008年开始举办书法教师大专课程班,4届共400名学员从这里走上书法教育教学一线;举办中小学生书法精品展、书法教师作品展、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回顾展等展览十余次;2009年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书法报》在常州设立工作站,每期拿出两个版面介绍常州书法教育。我市的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影响广泛,被称为书法教育的“常州现象”。

艺术之花  朵朵盛开

在艺术教育的春天里,全市中小学生尽情享受着人文艺术的滋养、阳光的沐浴、书香的熏陶,从学校到家庭到社区,从学生到教师到家长,人人注重艺术教育,处处盛开艺术的花朵。艺术素养,成为常州孩子最宝贵的生命品质。

省常中面向全体学生,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感受和实践,激发艺术情感,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在音乐课程中增加“合唱节”,班班有歌声,人人上舞台。学校组建的天华艺术团高二男声合唱团在2011年获省合唱比赛一等奖。在美术课程中增加油画、版画、装饰画、浮雕、建筑模型创作等课程,促使每位学生文化艺术多方面、多层次地发展。学校还为艺术专长的学生搭建舞台,定期举办个人画展、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营造了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推动了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发展。

常州市第一中学民乐团一直在省内外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多次赴韩国、台湾等地演出,30多位毕业离团成员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校民族乐团近几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省十佳社团(中学唯一),第五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优秀团队奖。

北郊中学以举办“北郊之春艺术节”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寻求自身的艺术才能和激情,近30个门类的表演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登上舞台、炫我所长”成了北郊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北郊的社团活动做到了开设早、坚持久、效果好的特点。舞蹈、流行音乐、书法、篆刻、漫画、素描、摄影、萨克斯、吉他、钢笔画、话剧等社团,以兴趣的提升推动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为了让更多学生兴趣得到提升,为了让更多学生走进艺术,该校将书法和声乐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艺术的普及和提高,做到人人亲近艺术,人人发现潜能。艺术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子。

常州实验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孩子们尽情挥洒创意;课堂外,孩子们的脚印延伸到了“青果巷”、“季子亭”、运河畔。学校的“分享墙”上、“艺术长廊”中,孩子们的作品敢与大师“比”高低,手工制作项目还被纳入了江苏省编教材。白云小学的“纸艺文化”,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广阔平台。折纸、剪纸、刻纸、剪贴画、纸藤画融入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了人人能动手、个个会创作,唤醒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有“童星合唱团”、形体社、“蓝泥巴村”等6个社团。手工社团的孩子们用巧手变废为宝,创作了一个个优秀的作品,美化了生活,净化了坏境。怀德苑小学的儿童油画工作室、西新桥小学的“烙之韵”烙画社团、花园二小的“晨风”版画社团、钟楼实验小学的“佳燕书画社”,都别具风格和特色。

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艺术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教育报》第一次以“校本课程使这所农村学校特色鲜明”为题报道湖小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央电教馆拍摄了反映湖小艺术教育特色的专题片《历练后的飞翔》;《人民教育》更是用整整九个版面报道了湖塘桥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该校学生参加CCTV“微笑北京、希望中国”全国优秀特长生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学生当上了演员,参加了电影《同一片蓝天》、电视剧《孔子》、《刘海粟》的拍摄;舞蹈《小小摄影家》参加中国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还远赴香港参加“大紫荆杯”舞蹈大赛,捧回金奖。2004年12月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去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博爱小学的蒋天添同学,她的音乐梦想就是从学校起飞的。她说:“我的第一位音乐老师蒋忱,她和蔼的笑容,甜美的声音,娴熟的钢琴技能,无不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对她的钦佩之余,也让我对音乐有了更美好的向往。那时候的我总想,若是能成为像她一样的音乐老师,每天面对着孩子们,教他们识谱唱歌,该是一件多么光荣而又高兴的事情啊!怀揣着这样的稚嫩梦想,我每一堂音乐课都学习得很认真。也许是自己的音乐细胞比较活跃吧,老师教的歌曲,我只要听一遍便会唱了,所以我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对音乐也更加热爱起来。”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先后参加了学校、市、省乃至全国的各项比赛活动,频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