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爱吃老常州的味道

来源:常州日报 2012/3/20 发布时间:2020-09-23 浏览量:14

吃常州麻糕方便,“早上当早饭,下午作点心”;吃常州麻糕实惠,花不了几个钱,享受了色香味;吃常州麻糕体面,饱尝的是常州特产、名点。

哪里的麻糕最好卖

要说哪里的麻糕最火,首推的肯定是“会馆浜”。虽没有醒目的招牌甚至店名,但近半年来,每天下午两三点,在会馆浜路口,店门前排着长龙的就是它。听排队的市民介绍,湖塘、魏村、牛塘甚至戚墅堰总有人闻讯赶来,那些百个一买的大户,总让其他散户一等就等上1个多小时。

在二院附近的周记麻糕店,每周要用掉30多包规格50斤重的面粉,最忙时一天烘了40多炉,每炉近70块麻糕。说起自己的麻糕,老板周俊斌颇为得意:“就在上个月,一个祖籍常州的印尼老太太一下子买走了500块麻糕,说找到了小时候吃麻糕的味道。用炉子烘出来的才有那种老常州的味道,麻糕也有人情味。”

钱进麻糕店的老板钱进在老东下塘菜场卖了13年麻糕,后来因为拆迁才搬到青果巷。原来住在附近的老街坊邻居搬走后,还是会回来找钱进买麻糕。“他们都怪我把他们的嘴巴养刁了,吃别人家的麻糕就是不习惯。”

86岁的邵耀华家住清潭,每天坐车到位于广化桥附近的朱柏记吃早点,一碗豆腐汤,一块椒盐麻糕。邵大爷告诉记者:“我老太婆活着的时候,最喜欢吃这里的椒盐麻糕,天天早晨吃一块,已是我十几年的习惯。”

做块好麻糕很辛苦

会馆浜麻糕店的老板姓徐,河南人,以前在兰陵那里的杨家弄做,拆迁后搬到了会馆浜,他妹妹在清凉菜场也开了一家,生意也很好。店里卖的是用烤箱烤出来的素油椒盐麻糕,1块钱一块。听说要采访,老板连连摇头,“我们就是一个小店,不需要报道。”他边做麻糕边向记者解释:“我们一个人卖,三个人做,还有一个负责后勤,一天要两千多块麻糕,根本来不及,简单地说也就是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卖麻糕的女子也说:“这么多年我们从不接受采访,现在这样,已经知足了,客人再多就更来不及做了。”

看朱柏记的面点师傅徐宝林做麻糕,是一种享受:揉面搓胚子,配油酥,擀均匀,按馅心,扫水,拍芝麻,放烘箱,整个过程连贯无比,行云流水。他16岁就从扬州到常州学做麻糕,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技艺——一条擀面杖同时加工四个面胚仍颇为轻松。

“做麻糕就是把面揉圆了搓扁了,下得了手,吃得了苦。”钱进的老婆一边揉馅心一边对记者总结。她爽利麻溜,5分钟不到,20个生麻糕整齐地排在案板上。眼看着桶炉里的麻糕快烘过头了,而钱进还在摆弄搅面机,她急得蹦出来了南通家乡话:“快去照应麻糕!”钱进不慌不忙地拿着铲子和钳子,一剔一夹,转眼间桶炉的瓷砖上堆满了金黄色的麻糕。他感叹到:“现在是没人肯学这活儿了,天天从鸡叫做到鬼叫,火里来水里去,太累。”

创新做出好麻糕

要做成好吃的麻糕,每一种配料都有讲究。不同的烘烤方式也决定了麻糕配料上的区别,区别最大的就是发面。用桶炉烘的麻糕,发面需要留“老面”,用“老面”烘出的麻糕更酥香而有嚼劲,口感更松脆。发面的时候要水多,油少。

而烘箱烘出的麻糕就不能使用“老面”,否则会僵硬难嚼。这种烘烤方式需用更多的油,较少的水。油酥的量也要更多,才会有绵密厚实的口感。烘箱烤麻糕,水分更易蒸发,为了达到好的口感,店家一般会在馅心上下功夫,咸味的馅心是新鲜的猪板油拌着小香葱,甜味的是白砂糖加碎松子仁或核桃仁,椒盐的就是花椒粉加盐和糖。

传统的“贴麻糕”是将麻糕贴在麻糕桶内烘烤而成。现在的“桶炉”一般用铁皮和瓷砖装饰,炉内使用煤燃烧,可火力保温,麻糕不易烘焦,也少油烟。炉内的温度靠风箱调节,或直接洒水降温。

贴麻糕是一门技艺,虽然炉门通风口是塞紧的,但炉火正旺,炉壁温度很高,麻糕要贴得快而牢,既防止贴的人手烫伤,也防止麻糕掉到底火上。钱进告诉记者:“桶炉烘麻糕,靠的就是两层火:面火和底火,要用风箱控制火候,麻糕的颜色和口感才会对头。”

现在,如三鲜美食城、常州糕团店等百年老店,都在经营常州麻糕,但已经进行了创新,已经抛弃了传统的贴麻糕的方式,而是直接把麻糕放在铁盘上用烘箱烤制。徐宝林说,做麻糕是“三分做工,七分火功”。烘箱烤出来的麻糕,卖相佳,保存时间长,馅心的滋味更足。